中药热敷灸结合针刺治疗面瘫临床观察

2018-05-10 08:57梁瑞丽王丽娜祝自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面瘫疗程例数

梁瑞丽 王丽娜祝自江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针灸科,北京 101400)

周围性面瘫 (Peripheral paralysis),是临床常见病,古称“卒口僻”“口眼蜗斜”“引口移颊”,临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近年来该病发病仍呈上升趋势。在治疗方面,国内尚无统一标准。2001年美国神经病学会颁布类固醇、无环鸟苷以及外科方法的临床指南。急性期一般以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来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恢复期辅以维生素促进神经髓鞘恢复。有学者研究表明[1],上述治疗方案并不能明确肯定对周围性面瘫有益,仅能说类固醇、无环鸟苷对改善面肌功能方面很可能是有效的。笔者对2016年1月—2017年9月,来我科就诊面瘫患者,进行不同针灸方法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针灸门诊患者,随机将6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资料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s)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s)

病程(天)7.82±5.15对照组 30 15 15 43.83±3.97 8.12±4.88 χ2值/t值 2.781 0.900 0.347 P值 0.082 0.124 0.215组别 例数 男 女观察组 30 14 16年龄(岁 )41.86±4.38

1.2 诊断标准 按照2003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启才主编的《针灸治疗学》[2]关于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认为周围性面瘫的中医诊断主要根据口眼歪斜的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主要临床表现:一侧面肌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腮;部分患者初期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

本研究入选患者均为风寒证型,特点:见于发病初期,面部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1.3 纳入标准 (1)符合风寒型面瘫诊断标准的患者;(2) 年龄14~60岁;(3) 初次发病门诊患者;(4) 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1) 合并中枢性面瘫患者;(2) 合并带状疱疹患者;(3) 确诊有精神疾患的患者;(4)孕妇及哺乳期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在患侧面部,施中药热敷灸,联合针刺治疗。

1.5.1.1 中药热敷灸 中药组成:白附子20 g,荆芥60 g,威灵仙30 g,桂枝30 g,葛根60 g,羌活20 g,白芷30 g,防风30 g等。将上述药物,溶于3 L水中,煎煮至水沸。1.5.1.2针刺治疗 热敷灸后,行针刺疗法,按照《北京地区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选取阳白、颊车、地仓、迎香、下关、承浆、外关为主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定位。穴位局部消毒后,采用直径0.25 mm×25 mm的华佗牌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留针30 min。药垫使用医用纱布,叠至24层左右,裁制成大小约为10 cm×20 cm,浸满药液备用。热敷灸方法令患者侧卧,暴露患侧面部,将药垫淋至药液不外流,铺放于患侧面部,将单孔灸盒插好无烟艾条固定在药垫上,进行药灸。每日1次,每次20 mm。

1.5.2 对照组 单纯针刺治疗,方法同热敷灸组针刺方法。

1.5.3 疗程 每日1次,每周5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继续对未痊愈患者进行观察治疗至6个疗程,对2组痊愈者进行疗程的统计比较。1.6疗效评定标准 H-B分级量表[3]是1985年由House和Brackmann根据面神经自然恢复程度为标准制定的分级量表,依据患者面部肌肉在总体、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的情况进行分级。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评定[4]。痊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显效:根据H-B分级,症状改善2级以上;有效:H-B分级症状改善l级以上;无效:H-B分级症状改善不到l级。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参数检验用成组t检验,非参数检验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两样本比较用秩和检验,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2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2组疗效比较 [例(%)]

2.2 2组H-B面肌功能分级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2个疗程结束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2组H-B分级比较 (例)

2.3 2组痊愈例数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2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痊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个疗程结束后,2组痊愈例数比较没有差异,P>0.05。

表4 2组疗程痊愈例数比较 (例)

3 讨论

北京地区中医诊疗规范中,明确提出针刺疗法为治疗面瘫的常规治疗方法,本研究针刺所选穴位均为规范治疗处方,具体不再赘述。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单纯针刺法治疗面瘫虽简方法单,但仍有部分患者病程过长,超过2个月,甚至有患者病程达到半年之久,以至出现肌肉挛缩、联带运动或鳄鱼泪综合征等后遗症[5],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痛苦。

风寒型面瘫病机为正气不足,脉络虚损,风寒之邪中于面部经络[6]。因此在治疗上,不仅要祛邪外出,更要注意适当扶正。周楣声的《灸绳》详细阐述了“灸针并重,灸针互为依辅”的重要思想。本研究正是基于此理论,使用灸法先补而后泻,即在补益正气的同时,使外邪自祛;再配合针法先泻而后补,即在驱邪外出的同时,使正气自复,攻补兼施[7],共同达到祛邪扶正的治疗目的。

考虑面部位置的特殊性,选择中药热敷灸方法,首先可避免烫伤,保证安全;其次因有湿润药垫隔挡,减少患者面部干燥不适感;最重要的可借助灸热之力,将药性由表达里,通过皮毛腠理,循经运行,以达温经通络,调和气血之功。同时,中草药外用的治疗由来已久,本研究所用中药方为我院针灸科多年临床经验用药,有祛风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本研究的结果提示中药热敷灸结合针刺治疗组效果优于单纯针刺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病程,加速了面瘫的恢复。让面瘫患者在恢复期尽早恢复面神经功能,减少因病程过长而出现的后遗症候。在治疗上联合针、灸、药,突出了中医药疗法的特色之处,患者舒适度高,值得推广。

[1]全世明,高志强.贝尔面瘫治疗指南[J].国际耳鼻喉头颈外科,2006,30(40):274.

[2]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9.

[3]House JW,Brackrnan DE.Facial 13.else grading system[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85(93):146.

[4]刘征,王海燕,陈伊,等.浮刺配合雷火灸治疗贝氏面瘫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2):36-38.

[5]王兴林,黄德亮.面神经麻痹[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63.

[6]刘洁.滞针法联合牵正合剂治疗风寒型面瘫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1):74.

[7]周楣声.灸绳[M].青岛:青岛出版社出版社,2009:51.

猜你喜欢
面瘫疗程例数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