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敷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小儿泌尿外科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

2018-05-10 08:57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排尿功能泌尿外科膀胱

罗 丽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泌尿外科,辽宁 沈阳 110004)

泌尿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类型,小儿泌尿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常见的小儿泌尿系统疾病包括:尿道畸形、尿道瓣膜及尿道口狭窄、先天性输尿管异常、先天性肾性疾病等,该类疾患临床多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小儿泌尿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得到一致认可,但其术后造成的排尿功能异常仍使得临床医生为之困惑,加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诱发感染及患儿依从性较差等诸多不良因素,因此制定完善确切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1]。中医护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护的中医特色,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儿体质病情,采取中药热敷联合穴位按摩的治疗方案,实现药物透过皮肤直达病位,促进膀胱气化的功能恢复,通过穴位按摩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目的,从而改善患儿术后症状[2]。对此临床通过观察临床疗效及患儿排尿功能改善情况,探究中药热敷配合穴位按摩护理疗法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3月1日—2017年10月31日于我院住院的泌尿外科术后患儿56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8例,男性18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7.36±1.42)岁。对照组28例,男性2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8.74±2.04) 岁。2组患者各项基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患儿均符合《实用小儿泌尿外科学》[3]疾病标准,需行泌尿外科手术,年龄≥3岁,术后均存在排尿功能障碍;对研究中的药物不过敏;试验由我院伦理协会予以批准,家长具有知情权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患儿年龄≤2岁;无排尿功能障碍;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等;参与试验前行本病相关技术治疗者;试验期间擅自服用其他药物者。

1.4 护理方法 2组患儿均予以我院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其中术后护理包括对患儿尿管、输液管、引流管等情况进行检查,安抚、稳定患儿情绪等。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药热敷配合穴位按摩护理。中药热敷是将普通棉质毛巾放置中药药液中(药物组成为:萹蓄、木通、肉桂、白芷、细辛、羌活各30 g),使其充分浸湿、拧干,遂将富含药液的温热毛巾折叠至方形后平铺于下腹部,与膀胱解剖区域相对应,复在其上置一热水袋,以维持毛巾的温度为40~50℃,具体温度以患儿皮肤舒适为度,热敷时间30 min/次。操作过程中,应时时注意患儿热敷处皮肤色泽变化,避免造成患儿皮肤烫伤。按摩穴位具体为:足三里(双)、三阴交(双)、气海、关元穴。具体操作:顺时针反复按摩2~3次,3~5 min/次,力度由轻到重,以患儿耐受为度,2组患儿均护理1个月。

1.5 观察指标

1.5.1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实用小儿泌尿外科学》[3]在术后1个月进行疗效判定。显效:患儿排尿费力等症状消失,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正常,剩余尿量<10 mL;有效:患儿排尿费力等症状显著改善,兼有尿频现象,剩余尿量≥10 mL,但<20 mL;无效:患儿排尿费力等症状未见改善甚至恶化,剩余尿>30 mL。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例数×100%。

1.5.2 24 h排尿情况 记录2组患儿术后近1月内平均24 h排尿频次及尿失禁频次。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4 h排尿频次及尿失禁频次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值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 24h排尿频次和24 h尿失禁频次比较 护理后2组患儿24 h排尿频次和24 h尿失禁频次均有降低,试验组的24 h排尿频次和24 h尿失禁频次都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24 h排尿频次和24 h尿失禁频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如表2。

表2 2组患儿24 h排尿频次和24 h尿失禁频次比较 ±s)

表2 2组患儿24 h排尿频次和24 h尿失禁频次比较 ±s)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试验组 28 护理前24 h排尿频次 24 h尿失禁频次11.88±2.26 3.99±0.41护理后 5.33±1.72#* 1.03±0.13#*对照组 28 护理前 11.85±2.13 3.88±0.54护理后 8.89±1.12# 2.34±0.11#

3 讨论

尿道畸形、尿道瓣膜、尿道外口狭窄等泌尿系统疾病为现代临床小儿常见疾患,临床主要以外科手术介入治疗为主,进而显著提高治愈率及生活质量,降低其致残率,但其术后并发症给患儿生活、学习等诸多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亦影响其躯体健康、心理健康[4]。例如尿道瓣膜异常是男性患儿排尿异常中最常见的诱因,行瓣膜切除术后仍有部分患儿排尿功能存在不尽人意的后遗症表现,日久再次造成尿失禁、尿分叉等病变。亦存在少数特殊病患,术后排尿功能仍存在障碍,且其病因不明确,针对该类现象,临床医生依旧束手无策,因此应于术后早期及时干预患儿排尿功能的恢复[5]。传统护理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缺乏整体调节护理干预的治疗意识,这种护理方式不利于护患关系的发展,极容易降低护理服务的疗效性[6]。泌尿外科疾病在中医病位责之肾、膀胱,病久涉及肝脾等,因此需时刻注意病变改善程度,及时控制病情,预防疾病转变。中医护理在泌尿疾病中应用较为频繁,其作为中医传统外治手段的同时,亦为现代中医护理技术之经典疗法,尤以术后患儿尿闭或尿失禁症状治疗效果尤佳,通过穴位按摩、药液热敷等途径,可显著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7]。

研究认为小儿泌尿外科术后出现的排尿功能障碍可归属于中医学中“癃闭”“遗尿”等疾病范畴,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膀胱气化失职,水道通利不畅,痰饮水湿等蓄积于膀胱,发为癃闭;亦或肾阳亏损,气不摄津,形成泄泻[8]。故临床可通过应用中医护理疗法,辨证施护,增强患儿体质以达到改善术后症状的目的。中药热敷及穴位按摩属于中医护理的常用的方法之一,中药热敷系指药物及热敷干预方式联合应用的治疗手段,使得药效直达病灶,药力与温热效应透过肌肤充分吸收,协助膀胱正常生理功能及时恢复[9]。中药热敷疗法具有促进排尿的作用,其操作方法简单易行、毒副作用小,深受患者认可赞同,具有临床推广意义。本次试验使用的热敷药物组成为萹蓄、木通、肉桂、白芷、细辛、羌活,其中萹蓄、木通具有利水渗湿之效,肉桂能温补元阳,白芷、细辛、羌活能通窍利水,以上诸药合用能明显改善脾肾功能,化气利水,补肾助阳,有助于患儿恢复。穴位按摩亦是临床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是通过刺激相关脏腑经络,以达到调节气血经络,促进机体恢复的作用[10]。方中气海穴具有疏通原气、通达三焦的作用,可温补肾阳、通利三焦、运化水湿等功效;关元穴为三焦之气所生之处,具有大补元气、补肾益精、协助膀胱气化功能恢复,两者相须为用,共奏恢复三焦气机的疗效,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恢复其正常排尿[11]。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汇穴,可起到健脾益气、运化水湿、疏肝理脾补肾等作用;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按摩等操作作用于足三里穴,可起到补中益气、导气下行、培土化元、宣通气机等临床作用。脾胃互为表里,故以上两穴相配应用,能够调畅气机、通调水道、疏通足三阴经气血,清利机体湿热之邪,存进气血运行调和,膀胱气化恢复,实现通利小便的治疗作用[12]。现代研究表明,按摩三阴交及足三里穴具有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提高逼尿肌张力度的功效,从而恢复排尿作用[13]。

综上所述,中药热敷配合穴位按摩护理疗法改善小儿泌尿外科术后早期排尿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尿路感染风险,故临床上可推广应用治疗。

[1]黄锦华.中医护理方案在泌尿外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4):1293-1294.

[2]黄莉.浅论中医护理在泌尿外科疾病的运用[J].医学信息,2014(19):259-259.

[3]黄澄如.实用小儿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宋聚平.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泌尿外科手术后疼痛的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6):156-157.

[5]王华.探讨先天性小儿尿道下裂患者术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2):913.D

[6]宋宸宇.泌尿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9):32-32.

[7]倪志福,汪晓玲,屈振繁,等.小儿泌尿外科术中采用神经电调节改善早期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6,5(6):356-360.

[8]赵胜男.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泌尿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0):151,154.

[9]孙洪,须斐,顾玉玲,等.中药包热敷神阙穴改善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24):2630-2631.

[10]吴燕,陈秋容,巫倩英,等.生葱热敷联合穴位按摩用于腹腔镜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护理,2017,9(3):195-197.

[11]韩亚杰.泌尿外科疾病的中医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7,7(3):240-241.

[12]于江琪.泌尿外科疾病的中医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6):79-80.

[13]张英,杨卫娟,唐颖,等.穴位按摩在产后尿潴留预防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17):2122.

猜你喜欢
排尿功能泌尿外科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膀胱镜的功与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简介
优质护理理念下护理干预措施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排尿功能的影响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功能广泛子宫切除对排尿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治排尿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