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的“文化复兴”之路

2018-05-11 01:57
当代陕西 2018年8期
关键词:韩城研学古城

◎文/李 彬(本刊见习记者)

文化强省

从大禹治水到鲤鱼跃龙门,从“迁生龙门”到“史家绝唱”……2000多年的历史给韩城这座古城积淀了不可磨灭的文化底色。然而过去的几十年,韩城这座老牌工业城市,却依赖于“傻大黑粗”的传统产业,致使“黑乎乎的迷茫”掩埋了它厚重的文化资源。

近年来,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浪潮下,韩城用文化景区化、景区文化化、文化旅游市场化的理念,将沉睡的文化元素激活,释放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张新名片的巨大潜力,古老的韩城文化正在“复兴”。

还原古城文化底色

有着“古城活化石”之称的韩城古城,是全国6个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城之一。文庙、县衙、金城老街、民居四合院等历史古迹星罗棋布。

上世纪80年代末,韩城政府为保护古城另辟新城,古城演变成韩城农民“50块钱三条裤”的“赶集圣地”。

2012年,韩城政府将“古城景区化”提上议程。面对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韩城政府高挡位起步,邀请澳洲专家团队对古城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投资200亿元引进陕文投、乌镇集团、华谊兄弟等专业品牌团队,推进以古城为核心的旅游项目。

如何挖掘韩城历史文化的当代价值,是陕文投和乌镇集团进入韩城后要解决的头号问题。

“因为古城太好了,它的一砖一瓦都代表着历史的记忆,要开发,首先要保证它的完整性。”陕文投韩城公司总经理李永强说。

修旧如旧,古城一砖一瓦的修缮,都还原青砖黛瓦的历史原貌,每一处拆除改造,都有影像资料为证,都需获得文物部门批复。一系列的外观改造升级,让韩城古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但如何解决古城旧集市的“历史遗留”问题,提升古城文化品味,重塑古城文化产业业态,成了古城景区化绕不开的一道坎儿。

“韩城建设最大的挑战是要挖掘古城文化,而不是千篇一律落于俗套。在推进商业项目建设中,我们更注重商业与文化的融合,要让游客能体验到文化的质感。”韩城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高少武说。

本地特有的手工艺、餐饮文化布局进驻古城大街小巷,花馍、剪纸等民间艺人被邀请进来表演非遗文化,游客不仅可以现场观看,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量身订制这些民间工艺品。

韩城激活古城历史文化元素,相继建成了民俗博物馆、状元博物馆等项目。古城戏楼也恢复了往日生机,民俗舞台剧《韩城人》常态化演出。

古城开放不到一年,就荣获了“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奖”金奖,韩城用真金白银的投资和差异化布局创造出了“文化景区化”的韩城模式。

撬动古城文化引力

2017年“十一”黄金周刚过,古城晚上就基本成了“无人区”。这样的冷清持续不到半个月,古城管委会向全市机关单位发出了“万众游古城、活动热古城、文化暖古城”的号召。各单位发挥所长为古城聚人气策划出“三秦艺苑,古风遗韵”民俗演出、“我的国际范”主题培训、“我会讲史记”诵读经典活动、“文艺大讲堂”等一系列活动,给古城清冷的冬夜点上了持续不熄的火。

渐渐地,从干部带头烘气氛,到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韩城人的朋友圈几乎被英语沙龙、书法、绘画、乐器演奏、经典诵读等才艺展示刷屏。古城的茶艺、剪纸、手鼓等各类培训人满为患,老幼妇孺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并乐在其中。

“这样的活动丰富了我们八小时之外的生活方式,激发了大家离开酒桌、走出牌场、走进古城文化圈的意识和生活情趣,也调动了我们这些文学文艺爱好者展示自我、绽放活力的创作情怀。”刚刚表演完原创歌曲《韩城颂》的王万林说。

韩城古城悄然间成了学习之城、娱乐之城、体验之城,市民“下班后去古城逛逛”的新习惯唤醒了市场活力,一个个文创小店、古玩店、主题邮局、梭鱼舞粗布坊、陶艺馆、中草药店、韩城非遗馆等100多家转型商铺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古城业态的改头换面,以及节假日路面上满眼的晋M、晋L牌照车,竟让韩城本地人有了恍然在异乡的感觉。

古城这张韩城烫金的文化名片,在政府引导、市场发力的合力下夜明如昼。浓烈的传统文化氛围、精彩的文艺表演、全民力挺文化旅游的热烈氛围让高少武格外欣慰:“旅游就是差异性体验,先让当地人有获得感,才能让外地人感受到韩城引力。”

2017年,韩城接待游客1202.4万人次,同比增长43.3%;旅游综合收入52.49亿元,同比增长52.6%,提前三年实现了韩城“十三五”规划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亿元的目标。

从号召市民走进古城,到呼吁本地车辆为外地游客车辆让行,短短100天,两个指向相反的倡议,反映出韩城文化兴城的强大引力。韩城自古以来崇文尚学的地域性格与“景区文化化”发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创造出新时代的“韩城速度”。

释放古城文化潜力

2000多年前,二十岁的司马迁从故乡韩城出发,漫游各地采集传闻,才有了《史记》。历史给了韩城以灵感,用教育和旅行融合的研学游,撬动更大旅游市场。

2016年,韩城抢抓国家开展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试点机遇,用研学游延续文化旅游链条,打造出传承《史记》精神、学习国学经典等8条经典研学线路。2017年,韩城建成了全省首家星级研学旅行宿营地,共接待了180余所省内外学校的15万余研学游学子。

穿汉服拿竹简齐声诵读《报任安书》、着鼓服参与韩城社火、捏韩城馄饨、临摹拓片、听当地老汉讲《史记》、模拟科举考试、雕刻葫芦、制作花馍……一系列韩城特色的深度体验,让学子们在游中有学、行中有思。

从最初的省内中小学生,到国内知名学府大学生,再到留学生,甚至辐射到家长,研学游的版图在不断扩大。

未来研学游的领域还会拓展到工业,让学子现场观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工业流程,韩城的传统产业优势也会被充分释放。全域旅游在韩城实现了从地域到领域的内核升级。

而面对旅游的冬夜短板,韩城探索出了一条“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天天在升温”的路子,让游客走了还想来,每次来都是不一样的韩城。用“白天赏景品文化,晚上观灯尝美食”破解古城冬夜无游客的魔咒。

大禹率民众凿龙门、司马迁著史等历史文化元素,被活灵活现投影到古城南门瓮城。2月1日到5月19日,每晚四场的3D光影秀,成为韩城冬夜旅游的最大亮点和特色。

“跨过黄河看古城灯展基本已经是我们那边的新风尚了。”带着一家人来古城自驾游的山西游客说。

在古城灯光节的带动下,司马迁祠、国家文史公园、党家村等景区客流量也有了大幅度提升,韩城将冬季旅游淡季做成了高峰期,迎来2018年韩城旅游开门红。截至2月底,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30万人次,同比增长7.8%;旅游综合收入18.52亿元,同比增长9.6%。

从3月下旬开始,“祭祀史圣司马迁大典”“金祯国际优秀短片电影节”“亚洲青少年象棋锦标赛”等十大节会也将相继展开。

用更好的古城迎接更多的游客,是韩城文化旅游的最后一环,但这一环从未闭合,韩城这张“文化古城”的烫金名片,未来还将释放出无限潜力。

猜你喜欢
韩城研学古城
深圳南头古城有熊酒店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通海古城缀记
凝眸古城淮安
“黄河边”的韩城现象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鹰爪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