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痹证的土家医疗效评价标准研究

2018-05-11 02:13毛生荣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痹证主症土家

杨 新 毛生荣 吴 献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医院, 湖南 吉首 416000)

风痹证(热书卡别列证,Ref sux kax biex liex zenx)是由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或风寒湿邪郁久化热,留滞关节,痹阻经络,而致气血运行不畅,以全身大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1]。风痹证病程日久,可损及脏腑,耗伤气血,而致肝肾亏虚,或内舍于心,发生心痹。本病症相当于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

1 诊断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1年发表的《风湿热诊断和治疗指南》[2]拟定。

1.1.1 病史 发病前多有咽部链球菌感染病史。

1.1.2 临床表现 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以膝、踝、肘、腕、肩等大关节受累为主,局部红、肿、热、痛及压痛,有时可见渗出,但无化脓。症状反复发作,可继气候变冷或阴雨出现或加重,通常在2周内消退,一般不遗留关节畸形。

1.1.3 辅助检查 ESR、CRP、ASO等炎症反应指标升高,咽拭子细菌培养可见链球菌阳性。符合上述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及病史,在排除了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其它风湿系统疾病后可明确诊断。

1.2 土家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土家族民间诊疗特色》[3]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4]相关章节拟定。

1.2.1 骨节风证(鲁嘎阿冲地 Lux gax af congx dif) 主症:肢体关节疼痛,尤以膝、踝、腕、肘关节多见,局部红肿,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次症:关节疼痛游走不定,遇阴雨天或气候变冷加重,时伴恶寒、发热。

1.2.2 钻骨风证(鲁嘎穿地 Luxgax cuanx dif) 主症:肢体关节疼痛,痛有定处,疼痛较剧,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次症:得热痛缓,遇寒明显加重,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1.2.3 破骨风证(鲁嘎皮地 Lux gax pir dif) 主症: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痛有定处,局部红肿,活动不便,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次症: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纳差,便溏,神疲体倦。

1.2.4 肿痛风证(鲁嘎胡剥地 Lux gax hur bor dif) 主症:肢体关节疼痛,局部发热红肿,可涉及1个或多个关节,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次症:得冷则痛减,或伴发热、恶风、口渴、烦躁不安。

1.3 量化标准

1.3.1 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制定,见表1.

表1 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1.3.2 土家医辨证分型表见表2。

表2 土家医辨证分型表

2 疗效评价标准

2.1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症状明显好转,关节活动及实验室检查改善;未愈:症状、关节活动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

2.2 土家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症状改善率≥90%;好转:90%﹤症状改善率≥30%;未愈:症状改善率﹤30%。

症状改善率:(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

3 讨论

土家医对风痹证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并逐渐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但是尚缺乏比较系统和客观的疗效评价标准。本研究在土家医药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调研、土家名医座谈,参照中医学痹证疗效评价标准,制定了风痹证(热书卡别列证)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并在以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中不断优化。

[1]田华咏.土家医病证诊疗规范[M].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2014:44-47,51-55,63-66,67-69,121-123.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风湿热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7):483-486.

[3]黄惠勇,肖文明.土家族民间诊疗特色[M].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90-93.

[4]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29-131.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6.

猜你喜欢
痹证主症土家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乌头对寒、热痹证大鼠痛觉敏感干预作用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
钟 鸣艺术作品欣赏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明清两朝地方文献辑录的土家语词汇分析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
壮医外治法治疗痹证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