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早餐饮食习惯对糖尿病及非糖尿病者血糖水平和胰岛功能的影响△

2018-05-11 07:58孔令敏卫国红戴淑华汤海南陈维东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早茶早餐显著性

孔令敏 卫国红 戴淑华 汤海南 陈维东 李 平

(广东江南医院内科 广州 510300)

在广州居住的中老年人,普遍有饮早茶的生活习惯,称之为广东早餐饮食习惯,此习惯的特点是进餐时间长(约2h),进餐速度较慢,膳食结构欠均衡,饮食量难以估算。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不健康的饮食方式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饮食治疗也是糖尿病必不可少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中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发群体,但他们的糖尿病知识相对匮乏,因而,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教育是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非常重要的部分。本课题组拟探讨在进餐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不同的广东早餐饮食方式对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者血糖水平和胰岛功能是否有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入选标准:(1)自愿参加,能独立参与或与家属共同完成干预活动;(2)意识清楚,与研究者沟通无障碍;(3)无心、脑、肾等并发症及消化系统疾患。其中,观察组为中老年糖尿病组,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招募门诊就诊糖尿病患者74例,其中男25例,女49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4.27±9.09)岁;糖尿病病程半年至10年,平均(6.25±3.09)年;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6.99±1.46)%,平均空腹血糖为(6.81±2.42)mmol/L。对照组:为非糖尿病组,共87例,其中男22例,女65例,平均年龄(59.72±10.25)岁;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5.7±0.51)%;平均空腹血糖为(5.25±0.66)mmol/L。两组间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BMI)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受试者的身高计算标准体重,男、女性标准体重(kg)均为身高(cm)-105,每人每天摄入的总热量(kJ)=标准体重×每公斤(kg)体重应摄入的能量。结合每个入选对象的体重状态(消瘦、正常、肥胖),查阅“不同体力劳动热量需要表”确定每日应摄入的总热量,再确定早餐摄入热量。由营养师制定食谱,膳食科根据营养师的食谱提供早茶和早餐两种饮食方式,具体如下:早茶方式约20min提供一种茶点,进食时间为1~2h;早餐方式则要求参加者在30min内进食完毕。所有受试者在研究期间的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不变。

1.3 实验室检查

抽血检查不同早餐进食方式的空腹、餐后30分、餐后120分的血糖和胰岛素值。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早餐进食方式的血糖和胰岛素值的对比分析

餐后30分血糖及餐后120分胰岛素值,DM组及非DM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餐后30分的胰岛素值和餐后120分的血糖,DM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餐后30分的胰岛素值,非DM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标准热卡下饮早茶方式与早餐进食方式检测指标的对比表

检测项目血糖胰岛素空腹餐后30′餐后120′空腹餐后30′餐后120′早茶DM6.78±2.3810.43±3.159.26±5.1890.97±61.15461.15±306.49410.60±350.64非DM5.27±0.557.93±1.245.52±1.5070.62±31.08494.45±256.77332.06±310.49早餐DM6.88±2.499.05±2.867.72±2.9389.07±60.16332.26±307.19268.13±250.53非DM5.23±0.896.98±1.315.53±0.9773.22±46.09372.65±236.15180.66±127.98t值DM0.2502.7902.2260.1912.5552.844非DM0.3574.9120.0520.4363.2574.205P值DM>0.05<0.01<0.05>0.05<0.05<0.01非DM>0.05<0.01>0.05>0.05<0.01<0.01

2.2 曲线下面积的对比分析

2.2.1DM组曲线下面积的对比分析,葡萄糖、胰岛素的早期相和总体曲线下面积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图1。

图1 DM曲线下面积分析

4组均数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代表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A为DM标准热卡的早茶和早餐饮食方式的早期相葡萄糖曲线下面积相比;B为DM标准热卡的早茶和早餐饮食方式的总体葡萄糖曲线下面积相比;C为DM标准热卡的早茶和早餐饮食方式的早期相胰岛素曲线下面积相比;D为DM标准热卡的早茶和早餐饮食方式的总体胰岛素糖曲线下面积相比。

2.2.2非DM组曲线下面积的对比分析,葡萄糖、胰岛素的早期相和总体曲线下面积分析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图2。

图2 非DM曲线下面积分析

4组均数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代表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其中,A为非DM标准热卡的早茶和早餐饮食方式的早期相葡萄糖曲线下面积相比;B为非DM标准热卡的早茶和早餐饮食方式的总体葡萄糖曲线下面积相比;C为非DM标准热卡的早茶和早餐饮食方式的早期相胰岛素曲线下面积相比;D为非DM标准热卡的早茶和早餐饮食方式的总体胰岛素糖曲线下面积相比。

2.3 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分析

两种不同的早餐进食方式,进食后胰岛素分泌指数:DM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DM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图3 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分析

4组均数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代表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代表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代表P>0.05,无显著性差异。其中,A为DM标准热卡的早茶和早餐饮食方式的进食后胰岛素分泌指数相比;B为DM标准热卡的早茶和早餐饮食方式的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相比;C为非DM标准热卡的早茶和早餐饮食方式进食后胰岛素分泌指数相比;D为非DM标准热卡的早茶和早餐饮食方式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相比。

3 讨论

众所周知,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饮食习惯、饮食方式密切相关,目前糖尿病是一种尚未得以根治而仅能控制的慢性病,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尽可能纠正以糖代谢异常为基础的多种代谢紊乱,同时消除或减轻可导致器官损坏的各种危险因素,防止或延缓多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张琳等[1]发现在PCPA(倡议Propose-联盟Coalition-宣传Propaganda-行动Action)理论指导下的社区饮食干预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饮食控制的依从性,更有利于血糖、血脂的控制。黄绮[2]发现生活方式的干预能显著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BMI和FBG水平,改善血脂代谢,降低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有效地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见,饮食方面的教育对于血糖的控制非常重要。有研究发现餐后2h血糖极易受到饮食方式、食物的种类和性质、烹调方法、用药情况等所影响,谭凯虹等[3]发现,无论是NIDDM病人还是健康人,食用糯米后SG值及餐后血糖增值均高于食用相等热量的大米;劳干诚等[4]发现,进食稀饭后各时相血糖及SG值显著高于进食相同热量的干饭;马岩等[5]发现合理控制饮食,适当选择优质蛋白、充足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限制脂肪摄入,对糖尿病病人维持其良好的营养状况和控制血糖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营养师选取的茶点,如牛奶燕麦粥、荞麦面、杂粮包、干蒸、虾饺、蔬菜等,均符合糖尿病饮食的要求,令每一位受试者放心食用,并且同批受试者两天的食谱是同样的,以保证摄入热量、食物的种类和性质、烹调方法相一致。

对于进餐方式方面的研究,国内的文献报导不多。有针对分餐进食这种方式的研究,学者曾琼[6]发现,早餐分餐进食(先2/3,2h后再进食剩余的1/3)能降低早餐后2h血糖;学者葛要武[7]等发现,早餐、晚餐实行分餐进食(先2/3,2h后再进食剩余的1/3),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餐后2h血糖,有利于长期稳定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发生的可能性。这两位学者的研究方法均是把食物固定分为两部分,先进食2/3,2h后再进食1/3,结果是对血糖的控制分餐进食的方式有好处。而广州 “一盅两件”边饮早茶边聊天的生活方式和分餐进食方式有不同之处。“一盅”指的是用盖碗泡茶,选用不同种类的茶叶,有红茶、绿茶、普洱茶、菊花茶、养生茶等;“两件”不是指“两个”,而是指“两笼”或者“两份”,泛指各式各样的点心(如虾饺、烧卖、干蒸、萝卜糕、芋头糕、叉烧包、排骨、凤爪)、粥(如皮蛋瘦肉粥、鱼片粥、杂粮粥、及第粥)、肠粉(如牛肉肠粉、猪肉肠粉、罗汉斋肠粉)等美食。这种三五知己慢慢饮茶、慢慢品尝美食的早茶方式,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茶”和“进食早餐”的范畴,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交际方式,深受中老年人的青睐。

我们知道,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人体的胰岛素分泌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基础状态胰岛素分泌,另一种是餐后胰岛素分泌。正常人的β细胞受到葡萄糖负荷刺激以后呈双相式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表现在β细胞受到葡萄糖刺激后1min开始,3~5min时达峰值,约持续10min。其特点是胰岛素水平快速上升后急速下降,呈现一个尖锐的波形,此时分泌的胰岛素由贮藏在β细胞内的分泌颗粒迅速释放。此时相虽短暂,但生理意义重大,一方面抑制肝脏葡萄糖产生,减少肝糖输出,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减少脂肪分解和游离脂肪酸释放,从而抑制进餐后血糖过度升高及后期血浆胰岛素的持续升高,避免下次餐前的低血糖。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是在葡萄糖刺激后10~20min开始,持续约1h,使升高的血糖恢复正常,此时分泌的胰岛素是新合成的胰岛素。本研究发现,饮早茶方式,边喝茶聊天边品尝茶点,持续进食的时间1~2h,导致胰岛素分泌时间也随之延长,故进餐后血糖、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及胰岛细胞功能指数均随之发生了变化,明显可见两种不同进餐方式的餐后血糖和胰岛功能相关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但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则无明显差异。

由此可见,饮早茶这种广东早餐饮食习惯对餐后血糖和胰岛功能存在影响,建议控制饮早茶次数。因本次研究观察的时间短,日后可进一步延长观察时间作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张琳,姚丽,宁艳花.PCPA饮食干预模式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知识知晓及依从性的影响.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1):49~51;58.

2 黄绮.生活方式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控制的影响.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9(5):143~145;148.

3 谭凯虹,程桦,黄德芳.糯米米粉对NIDDM病人和健康人餐后血糖的影响.中国糖尿病杂志,1997,5:138.

4 劳干诚,陈上云,刘薇.大米两种烹调方法对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影响的研究.中国糖尿病杂志,1997,5:99.

5 马岩,姜爱玲.饮食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3):55~56.

6 曾琼.分餐进食对糖尿病患者早餐后血糖的影响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3):1052;1054.

7 葛要武,丁爱琴.实行分餐进食对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1):82~83.

猜你喜欢
早茶早餐显著性
扬州早茶的烟火气
你怎么过早餐,就怎么过一生
早餐
独爱早茶
品早茶、吃火锅、撸串儿 大理至川渝150万人乘高铁“快旅漫游”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第九届宜宾早茶节品介展销活动在北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