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的史料运用中培养核心素养
——以《美国1787年宪法》教学为例

2018-05-12 02:37平建树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史料宪法笔者

□平建树

(绍兴市第一中学,浙江绍兴 312000)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依赖于课堂教学。自新世纪课改以来,史料教学已经成为历史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会搜集大量的史料用于课堂教学。但是如何从搜集到的史料中选取合适的史料用于课堂教学,并且如何以恰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成了当下历史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以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教材中的《美国1787年宪法》一课教学为例,谈谈教师如何通过课前的史料筛选、课堂上的呈现,实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立意 围绕立意来选取史料

在备课过程中,笔者搜寻了与美国1787年宪法有关的资料。搜寻之后笔者发现,相关的研究著作真是浩如烟海,怎样才能筛选出合适的史料支持课堂教学呢?徐蓝关于什么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句话提醒了笔者。徐蓝说:“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要具备比了解一般的历史知识更上位的东西。例如:能够像一个历史学家那样去理解历史,构架自己对历史的解释;当学生毕业后,特别是不再以历史的教学与研究为其生涯的时候,以往的历史学习留给他/她什么样的思维品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使他们终身受用,并能够带给他们成功的人生。”[1]基于学生终身受用的目标,笔者首先确立了这堂课的核心灵魂——原则和妥协。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作为教学设计的立意,主要是考虑到培养学生在面对不同利益诉求的分歧时,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同时又能够通过适当的妥协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比一般历史知识更上位的东西。

有了教学设计的立意,笔者在史料的选取上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既然要围绕着“原则和妥协”展开教学,那就需要知道“1787年宪法”制定中秉承了怎样的原则,在哪些问题上进行了妥协,当时是如何进行妥协的。为了解决这些疑问,笔者找了与“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相关的一系列参考书目。这些书目主要有易中天的《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及其启示》、鲍恩的《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杨照的《打造新世界:费城会议与美国宪法》、王希的《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等。这些著作都站在“坚持原则与适度妥协”的立意上介绍制宪会议和“1787年宪法”,于是笔者在备课时有了基本的史料库。在这些资料中,笔者进一步对史料进行了筛选。在选择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了笔者选择史料的重要标准。

二、凸显时空观念素养 选取地图史料进行时代背景教学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素养。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是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背景的问题。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历史背景是培养学生时空意识的主要方式。比如在教学《美国1787年宪法》一课时,笔者选择了美国建国之初的地图作为史料来落实时空观念的培养。最后把资料整合后呈现给学生(见图1)。

图1

这个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关于制宪会议的背景信息。首先是对参与制宪会议人员职业的介绍,这能够让学生对这部宪法所体现的阶级利益有所了解。最主要的是给出当时美国十三个州的地图。围绕着这幅地图,教师可以介绍美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周边环境;介绍北美十三个殖民地如何形成松散的邦联。这幅地图更可以从细节方面帮助学生理解费城制宪会议:一是为什么在费城开会——地理位置适中,在十三个州的中间位置,是当时北美最大的城市之一;二是了解当时美国国内大州与小州,南方州与北方州的基本情况;三是最小的州罗德岛没有派代表参加这次会议,从中可以看出小州对建立中央政府的排斥。

三、培养史证意识素养 溯源经典史料

所谓史证意识,就是对“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基本学史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学科思维。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就是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已知信息,对历史问题进行理性理解和推断。

在备课过程中,笔者一开始搜集到了一些与费城制宪会议相关的史料,来展现会场中各州代表唇枪舌剑地激烈辩论的场景。这些资料主要来自于易中天的《费城风云》和鲍恩的《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这两本著作都是以小说式的手法来写1787年制宪会议,看起来比较通俗易懂。但是从培养学生史证意识的角度来说,这些资料都不能让人满意,两本书的作者在书中都加入了大量自己的主观评价,而在史料教学时,要尽量使用原始史料或者说第一手史料,能够让学生像真正的历史学家一样去研究历史。于是,笔者注意到易中天和鲍恩的两本著作都提到了关于制宪会议一份很重要的史料,被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留下的制宪会议记录。麦迪逊是制宪会议的参加者,他的这部记录自始至终、一天不缺,写法类似连续剧,记下了历史人物(代表们)在特定场景(每天不断深入地辩论)中的台词(发言)。而且,麦迪逊的这份制宪会议的记录已经出了中文版。2003年1月,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尹宣先生翻译的麦迪逊的这份《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易中天在《费城风云》的后记中就表示,自己正是读了尹宣先生的这个译本之后对美国制宪会议颇感兴趣,《费城风云》一书就是为了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中的内容向更多人做通俗化的普及。

笔者最终选择了《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一书中的资料。例如,在学习《美国1787年宪法》这一课时,引用《美利坚联邦宪法》第一条第二款:

众议员席位和直接税金额,在加入联盟的各邦之间按人口比例分配;各邦人口总数,为自由人人数之和,包括按契约服劳役一定年限的人,不算未被征服的印第安人,所有其他人的五分之三。

教师根据这段材料设问:众议院席位如何分配?为什么要和直接税金额挂钩,总人口数计算的时候“所有其他人”指的是什么?通过这一段材料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当时制宪会议为什么能够在“黑人算作五分之三个自由人”这一点上达成共识。关键之处就在于这个人口总数不但和众议院席位挂钩,还和各州缴纳的直接税金额挂钩,如果把黑人人口算进去,南方州众议院席位是增加了,但同时负担的税收额也增加了。南北各州最终形成了妥协。

这段经典史料,体现了制宪会议解决南北矛盾的智慧。这类经典史料往往是历史学家在研究该问题时最常规、最重要的史料。这些史料,是培养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问题、进行史证活动的最佳素材。

四、构建基于史料的历史场景 培养面向未来社会的“人才”

“核心素养是适应信息时代对人的自我实现、工作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新挑战而诞生的概念。”[2]“核心素养旨在勾画新时代新型人才的形象。”[3]在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人们面临着汹涌而来的信息潮,需要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搜索、查找、辨识的能力。未来社会人们面临的不再是缺乏信息的状况,而是信息太多,信息过载。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信息流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对信息的可靠性进行有效分析,是对信息时代合格人才的基本要求。历史学科一直以来注重对信息获取和辨别能力的培养,但在过去的教学和考试中,教师喜欢用比较简短并且主题明确的史料。从提高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这么做简化了信息呈现场景,忽视了学生自己对信息搜集整理的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在复杂信息环境中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本课设计时,笔者有意识地把制宪会议中的一些重要记录材料放在一起,用更多的信息去构筑一个仿真的历史场景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对原始材料中的蛛丝马迹进行搜索,找到代表们各自的利益诉求,从而理解他们在会上发言所体现的斗争智慧。笔者由此把之前找到的史料整理成如下一份课前的导学材料。

5月31日

南卡罗来纳州代表巴特勒:担心已经提到的建议,从各邦手中夺取的权力如此之多,恐怕会摧毁与邦政府之间的利益平衡和安全保障……

6月6日

弗吉尼亚州代表麦迪逊:行政官需要受命即出,既要受到控制,又要得到拱卫。

6月7日—7月16日

宾夕法尼亚州代表富兰克林:现在观点分歧,是各走一个极端。若按人口比例分配席位,小邦坚持它们的公民权利会处于危险之中。若实行席位平等,大邦说它们出的钱会有危险。

南卡罗来纳州代表巴特勒:黑人和白人具有同等价值;因此……应该允许黑人在这个政府的议会中享有平等的席位。

宾夕法尼亚州代表莫里斯:宾夕法尼亚人如果想到要与黑人平起平坐,肯定会反感……

北卡罗来纳州代表戴维:现在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若不把黑人至少按五分之三计算,北卡罗来纳绝不会按任何其他条件加入联邦……会议到此可以结束了。

北方州名罗德岛新罕布什尔新泽西康涅狄格纽约马萨诸塞宾夕法尼亚人口总数68825 141885 184139 237946 340120 378787 434373奴隶比例1.4%0.1%6.2%1.2%6.3%0 0.9%南方州名特拉华佐治亚南卡罗来纳马里兰北卡罗来纳弗吉尼亚人口总数59096 82548 249073 319728 393751 747610奴隶比例15%35.5%43%32.2%25.5%39.1%

这份导学材料通过会议记录,向学生呈现了当时制宪会议上激烈争吵的场面。学生首先要通过阅读总结每个代表在主张什么;接下来需要结合补充的十三个州的情况,理解各位代表的主张背后的利益关系。为了便于学生了解各个人物的身份,教师在选取会议记录时,在每个人名之前介绍了他是哪个州的代表,这样方便学生从表格中进行比照。这个环节训练了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对当时制宪会议上存在的几对矛盾有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时空观念、史证意识、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这种搜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也是学生在离开学校后能够终身受益的东西。

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史料的选择是多方面的。在选取史料的时候,不必刻意求新、求变。重要的是,教师要树立核心素养的观念,然后据此对手头的材料进行选取。当然,教师在此过程中离不开自身广泛的阅读,提升自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深厚的学科素养,才谈得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蓝.谈谈研制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一些体会[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6(12):15.

[2]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10.

[3]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3.

猜你喜欢
史料宪法笔者
吕振羽史料学理论与实践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宪法伴我们成长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美育史料·“八·一三专号”
老师,别走……
《宪法伴我们成长》
史料二则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