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困境和对策研究

2018-05-14 05:21张秀芳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学生中学德育

张秀芳

【摘要】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中的德育教育的改革对整个教育体系的调整和优化变得至关重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推动德育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提高德育教育的教学的创新性和实效性,让当代中学生可以在新课程改革中真正地做到高效学习,是每个德育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关键词】中学德育课程改革困境对策如今,虽然由于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还依旧坚持自己传统、老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中学生还依然习惯以老师为课堂中心,但是新课程改革已经为德育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各种先进教学思想的不断影响,德育教师一定可以适应好新时代下的教育变革,德育教学也可以在挑战与机遇共存的新时代中把握机遇,迎难而上,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增砖添瓦,贡献力量。一、中学德育课程改革困境1.课堂氛围过于拘谨,抑制学生活力的绽放。新课程改革以来提倡将课堂生活化,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将德育思想融于生活当中,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但是,在实际中学德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普遍基础差,学习兴趣低,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上更多以自身为主体,从而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即使做到在课堂上有所提高,也多是形式上的师生互动,并没有起到实质意义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是课堂上的主体和中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界限被教师划分的清楚明确,这样反而会让课堂氛围过于拘谨,学生的学习活力也普遍不高。2.学生和老师对德育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在中学学习阶段,学生普遍不注重德育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以往的“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模式根深蒂固,也抑制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德育课程作为“副科”,与语数外三大主科相比地位较低,老师也并不重视德育课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一直沿用至今,使得中学德育课程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3.传统应试教育思想使得教学活动难以开展。虽然我国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中学德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不可否认,传统教育思想下的应试教育仍然严重影响着这一代学生。一些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过深,也没有认识到改善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仍然采用一把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唯一目标,不善于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更不愿意在德育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有的教师甚至在讲完课本内容后,让学生“自由活动”或是写其他科目的作业。二、中学德育课程改革对策1.坚持德育为先。现实教育中,许多中学对于“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的落实并不到位,贯彻也不够彻底,主要原因还是对其认识不够清楚。具有良好的品德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试想如果只注重中学生的成绩而忽略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中学生也许在某个领域会获得成功,但是从对社会以及对国家的层面来看的话就不会有什么贡献而言了,况且品德差的人极有可能会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因此,在德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务必坚持“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即使培养出来的中学生可能不会全部都成为成功人士,但是却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2.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其主要思想就是要以人的发展特别是作为教育对象的个人的和谐发展为根本。教师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管人向育人的方向转变,与中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一切与中学生为本并向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3.坚持德育教育教学的服务理念。在德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是中学生,因而其也是一个为中学生服务的过程。德育教育教学中的所有工作都要以中学生为根本,以充分满足中学生的需求,充分调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让中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教师们在教学中坚持服务理念还可以将教学内容与中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以此来激发中学生对德育学科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4.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提炼,将其核心内容与现在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不仅对中学生个人还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中学生通过对其内容的学习可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另一方面,有利于在全社会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除此之外,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内容还可以教给中学生做人的基本原则和做事的基本准则,让其在为人处事方面做到是非分明,这一点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

5.确立科學发展观的最新内容。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精神。作为德育教育对象的中学中学生更应该学习这种理论,将其用在提高自身的发展上,以科学的眼光看待自己今后的学习成长之路,在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之后为整个社会以及国家的科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6.运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德育教育中,老师们往往采用说教的方式,还有的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会产生一些明显的效果,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对中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中学生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只是为了成绩而学习,根本不会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在平常生活当中,更别说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与思想品德了。因此,在今后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学中,教师们要将“情景教学”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突出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中学生在相互讨论中交换不同的观点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中学生深刻感受到德育在其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还可以激发其继续学习的兴趣,将之前那种“为了成绩而学习”的学习目的向“为促进自身发展而学习”转变,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7.运用调查研究式的教学方法。调查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变传统的你讲我听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出了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这种教学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中学生通过亲自操作、现场考察、实地研究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方面,让中学生通过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的运用中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开发。另一方面,因对一个专题的调查研究工作往往是多个同学相互合作完成的,故也可以使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不断的提高。这样一来,让中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得到收获,在不断收获中使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以及自身修养得到不断的升华,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三、结束语综上可知,在德育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德育的教育实效性。德育教学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德育教学的特点,并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同时,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从而使中学生不仅可以享受德育学习的乐趣,还学习了知识,提升了能力,从而使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参考文献:[1]冯松.我国中学德育课程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2]邵莉敏.中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困境和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09) :157.[3]聂新明.新课改下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型对策探究[J].试题与研究,2017,(08) :25.

猜你喜欢
中学生中学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