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英译是以传播医学还是传播文化为主?

2018-05-14 07:40周锋
文教资料 2018年3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中医英译

摘 要: 中医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但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必须考虑医学信息与文化信息的传播以谁为主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具体实践,对中医英译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注释是传达中医精髓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中医 英译 翻译策略

中医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瑰宝,经过数千年的实践、总结、升华,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手段。中医学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且融入了中国的道学、儒学和佛学文化,中医典籍的语言又是典型的古汉语文学语言和哲学语言。这一切使得中医典籍的英译成为十分困难的事情。

近几十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如李照国教授、欧明教授、张恩勤教授、谢竹藩教授、罗希文教授,以及Nigel Wiseman,Paul Zmiewski, Paul Vnschuld, Giovani Maciocia, Manfred Pockett等,进行了大量的中医英译实践,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与方法,有相似的、大同小异的,也有针锋相对的,特别是对中医英译中文化因素的传达,中外学者爆发了激烈的争论。

一、传播医学还是传播文化为主?

著名的中医英译学者,上海师范大学李照国教授在通过长期的翻译实践,总结出“薄文重医、依实出华、比照西医、求同学异,尊重国情,保持特色”的翻译原则,对中医英译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中医英译的首要目的是传播中国传统医学,而不是传播中国文化。也有不少学者强调传播文化的重要性。邓曼教授认为,不能忽视中医的文化层次,中医的文化层次恰恰是中医的像之所在,意之所附。邓教授提出了中医英译的适应性原则、科学原则和审美原则,以及处理文化因素的五种模式:文化植入模式、文化阻断模式、文化诠释模式、文化融合模式和文化归化模式,对中医英译文化传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由于有不同的翻译原则,在实际的翻译实践中,译文就有了很大的不同,举例如下:

例1: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吴连胜译:

The energy of heaven is clear and bright. It continuously promotes the birth,growth, getting sick and getting old of all things and human beings. The vitality of its clearness and brightness will never cease; therefore it will not decline either.

邓曼、柏文婕译:

Heaven qi,characterized by pureness and luminosity,is always on the top, with infinite virtues.

例2: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

李照国译:

Cold disease should be treated by warm therapy, while febrile disease should be treated by cold therapy; asthenia/deficiency syndrome should be treated by supplementary therapy, while sthenic excess syndrome should be treated by purgative therapy.

邓曼、柏文婕译:

Warm the cold, cool the hot, tonify the deficient, and excrete the excessive.

评论:吴、李的译文尽管不够简洁,却对原文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使原文的内涵具体化、清晰化,达到了传播中国医学的目的。邓、柏的译文简洁,但医学的功能却弱化了。很容易造成模糊译文模糊,讀者很费解。就像warm the cold, cool the hot这样的翻译,读者很容易理解为:When the body feels cold, warm it; when the porridge is hot, cool it.

就是同一个中医学术语,也有不同的译法,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例1:“气”(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是“阴阳、五行、气、血,津液”)

qi, chi, energy, vital energy, essence

例2:辩论论治(中医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阴阳平衡,五行生克,辨证论治)

1)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ased on the overall analysis of the symptoms and signs

2)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3)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4)symptom-complex

5)pattern of symptoms

6)symptoms and signs

7)treatm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8)differential diagnoses in accordance with eight principle syndromes

9)analyzing and differentiating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ight principle syndrome

我们很难评论以上各种译法的优与劣,就像我们不能说哪种翻译原则优、哪种翻译原则劣一样。但我们也想凑凑热闹,把“气”译为function of the organs,因为根据生理解剖学,“氣”应该是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哪个器官有病了,它的反应就会出现异常,中医就会从脉搏探视出来。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在翻译实践中,译者不免碰到中医英译是传播医学还是传播文化为主的问题。如果一定要选择其一,那么根据自己翻译的肤浅经历,我想说说意见:中医英译还是要以传播医学信息为首要。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英语翻译与教学方向)的硕士生,曾对来校学习中医的几届外国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探索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方法,得出的结果是十分有趣的: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这个调查与对2016学年—2017学年第一学期到广西中医药大学留学的外国留学生进行的中医气功“五禽戏”英文译法调查的结果不谋而合,除此以外,音译在中医名词术语英译中很受欢迎,成为中医基础名词术语英译的一种趋向,因为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文的医学信息。此结论与许多中医英译的翻译理论不尽相同。一味强调“传播中国文化”并不那么受到外国读者接受,相反,调查对象是通过了解中医知识,进而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的。这两项问卷调查让我们反思:中医英译的实质就是传播中国医学,传播中医文化不可强求。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汉学家、中医基础理论教授Manfred Pockett(满晰博)指出:“中医传播应采取理论先行的策略,即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的对外交流与传播,扩大中医理论的影响。”也就是说,现行的中医英译不能一下子就想传播中医的文化内涵,以传播医学信息为主,治病救人为先,中医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国传播文化传播自然水到渠成。

二、注释是传达中医精髓的重要手段。

如何在中医典籍英译中传达出中医深邃的内涵,更好地保留和传达典籍中的医理精髓,克服在中医典籍翻译中遇到的“文化缺省”的现象?笔者认为,注释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办法。

中国学生学习医古文的方法,也是通过注释理解经典的原意的。汉语医古文教材的编写体例是遵循“经文—注解—现代汉语”这个顺序的。现在一些英译的中医经典编写体例却漏掉“注释”这个环节,直接走“经文—英语译文”这个顺序。这种编写体例和翻译方法必定失去许多古文的味道与隐喻,使学生不能理解中医的完整概念,不利于中医西传的健康发展。

注释应视为翻译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必要的注释,再好的译文也会显得美中不足,语言学家吕叔湘指出:“必要的注释应当包括在翻译中。”著名翻译家袁可嘉说:“注释是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吉拉尔·热内特将作品的注释归为作品的“副文本”。副文本成就了一本书的完整性,注释是许多书籍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典籍英译版本中应用注释是中医经典在异国文化中重建的有效手段,是完整地传达中医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

我们阅读莎士比亚戏剧,也是通过notes(注释)的。没有notes,我们很难读懂莎剧。西汉桑钦写的《水经》,介绍了137条河流及流经的县市;郦道元的《水经注》,洋洋40本,篇幅是《水经》的20倍,很好地补充了《水经》所没有的东西,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理和文学著作。宋代朱熹所著《四书集注》集传统的注释之大成。

真实地传达原文全部信息,是翻译标准的核心。直译加注,是实现译文与原文等效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它可以完整而准确地转换原文的两个层面的信息:1.原文词语或语言单位所承载的真实信息,特别是隐蔽在表面意义背后的引申、隐喻、词语的感情色彩如褒与贬、尊崇与讥讽,词语特点的文化意蕴或用典、词语交际功能含意、原作语言特点等;2.原文句子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及特定的含义。

中医是一门医学科学,又包含朴素的哲学观及文学性。因此,中医翻译要向读者传达的不仅仅是中国古老的医学科学,还有哲学与文学知识。中医典籍是以古文形式写成的,其语言带有浓郁的古典文学色彩。医学文学化是中医语言的一大特点。在中医典籍的英译中,仅仅传达出中医的医理,而漏掉了它的哲学和文学性,这样的翻译是不完全的,在翻译学上叫“文化缺省”。注释法是补出中医典籍中的“历时与共时文化缺省”的有效方法,它告诉读者原文中的文化空缺词汇,介绍足够的背景知识,解释原文特殊的语言现象,加深译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

参考文献:

[1]Nigel Wiseman.实用英文中医词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柏文婕,邓曼.针灸穴位名称英译的再思考[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5,6(22).

[3]黄柏强.探讨影响《黄帝内经》译文可接受性的潜在因素递[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08.

[4]李盛华.针灸在美国走俏[N].中国中医药报,2012-06-04.

[5]厉秀昀.德国慕尼黑大学满晰博教授认为中医对外传播需理论先行[N].中国中医药报,2006-01-05.

[6]李照国.译海心语——中医药文化翻译别论[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

[7]李照国.中医基本名词术语国际命名国际标准化研究[D].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8]梁忠宝.针灸穴名英文翻译之我见[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2(02).

[9]王申和.中医国际化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窗口[J].人民论坛,2016(34).

[10]谢竹藩.关于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讨论[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9):706-709.

[11]赵心怡,钱浩,文娟,周锋.五禽戏动作名称英译探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03).

基金项目:2017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17BYY002),2016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2016YB203)。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中医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