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政治生态要素研究

2018-05-14 07:40梁立达
文教资料 2018年3期
关键词:民主政治

梁立达

摘 要: 中国的民主政治是在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互动下产生的,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中,既存在政治生态环境,又存在民主政治,同样在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多制约因素。本文分析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政治生态要素,阐述了实现民主政治发展生态要素的策略。

关键词: 民主政治 民治发展 生态要素

中国社会对民主政治的价值合理性的正确认识经历了很长时间,最早体现在清末的变法维新,世界列强加剧了对中国的入侵,削弱了皇权专制。以康有为等代表的改良分子试图引进西方的君主立宪体制,挽救当时已经濒临没落的清朝,这意味着清末时期已经有部分知识分子开始质疑旧政治的合理性。

一、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政治生态要素

(一)民主政治价值的认知。

在辛亥革命之后,建立了民主共和的政治目标,推翻了封建帝国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辛亥革命仅仅是少数人对民主政治的价值有合理性的认知,在旧政治队伍中,还是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五四运动”之后,北洋政府还是没有重视民主政治的重要性,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对民主政治有了正确的认识,严格来说,中国对民主政治的价值合理性的认知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解放了思想,经历了“文革”时期的社会各阶层明白了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二)执政党的民主意识。

世界上很多国家均采用的是以政党为主的政治体系,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唯一执政党,其作用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的推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中国共产党经历了28年的浴血奋战,实现了新民主政权,民主政治理念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载体,使得民主政治在国家层面得到了构建;(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执政党不断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从改革开放至今,执政党已经逐渐从民主政治理念转变为政治创新实践时期。例如:在民主政治理念上,逐渐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是民主政治的前提,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在民主实践过程中,我党不断推进人民民主制度的创新、党内民主制度的创新、执政党对民主政治的觉悟,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公民社会的兴起。

公民社会的兴起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随着文化的变迁及法律、政治、文化的变化,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大规模的催生组织。例如:截至2008年,全国等级在册的民间组织有38.70万个,截至2007年年底,相关学者统计过一些等级在册的民间组织和未登记在册的民间组织总共有300万个—800万个,公民社会兴起推动着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主要表现为:(1)公民社会赋予了公民更大的组织权利和结社权利,使得民主社会组织表现出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有效性;(2)公民社会在我国的组织管理和实践中,重视民主治理理念,有效培育了公民的民主意识,提升了民主的参政能力,例如:一些乡镇官员实施的是投票任职制度;(3)公民社会对国家、政府的公权力有着强有力的制衡作用,能够有效防止公权力的专断,保障公权力的民主性质。

(四)民主思想政治的发展。

在持续了30多年的思想解放打破了原有的思想禁区,使得中国学术界对民主理论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讲,学者主要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优越性,实现了对民主社会现状的改善。在对不同民主思想潮流的揭示,直接转化为民主政治的特征,例如:自由民主思想潮流朝着宪法、政治、人权的转变,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潮流强调的是社会和正义的结合。各类思想潮流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不断丰富着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内涵,推动着当代民主的发展。

(五)市场经济政治的发展。

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民主政治均要遵循自由、平等、法治的原则,市场经济的原则是等价交换,在此原则上承认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忽视的是交易双方的背景差异。经济决定上层建筑,自由平等的政治关系,是人们用以固定社会经济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公平公正已经逐渐成为民主发展的价值准则,使得人們用法律规范经济活动,使得民主政治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六)网络带来的民主政治效应。

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网络政治参与方式已经不断推动着中国民主政治生态的稳定发展,由于网络参政具有直接性、平等性,因此很多学者将网络参政的方式称之为网络民主,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任何重大事件都会引发很多网民的围观,一些性质较为严重的事件还会引发集体行动,因此各级政府和官员应该重视网络参政,实现网络问政、多方面了解民意,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二、实现民主政治发展生态要素的策略

(一)实现民主政治的中国化。

中国民主政治需要建立在国家的国情上,还要重点考虑民情。实现民主政治发展,在不断摸索民主政治中国化的过程中,还应该总结一些规律和经验,总结出发展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将党的领导、人民统一在一起,依法开展民主选举、实现民主决策、进行民主管理;确保人民的知情权、发挥人民的参与权、实施人民的监督权,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应沿着这条道路发展下去,实现依法治国,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上不断扩展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主义发展,推进民主政治的稳定发展。

(二)形成强大的民主推动力。

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必须加强党的领导。需要明确民主政治不仅是政治制度,而且是社会生活方式的体现。只有将执政党民主和社会主义结合,才能形成强大的民主政治推动力。当代社会需要不断孕育出社会主义力量,例如:在推行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时候,会因为公民社会的兴起,不断涌现出很多公益组织、维权组织,思想解放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思想的活跃、增加公民的网络参政力度。形成民主政治推动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加大执政党的民主导向功能。执政党是中国民主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民主制度设计的引导者,要增强执政党的民主自觉性,提升民众对执政党的信任,为执政党的政治效力提供基础;(2)实现相互纠正的功能,避免在推进民主的过程中出现偏差;(3)通过将民主政治和执政党结合的形式,挤压利益集团的生存空间,减少民主政治发展的不利因素。

(三)推进社会建设,构建发展基础。

市场经济改革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需注意在这类模式发展下引发的一些社会矛盾,如医疗卫生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社会管理问题等。将各个阶层、劳资、政府、民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有效缓解,促进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和谐、协作,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推动社会的建设,建立以中产阶级为主的社会结构,精准扶贫,消灭贫困,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四)实现民主政治实践化制度。

从长远的发展上看,中国民主建设是实现民主社会的巨大进步,但是在微观政治领域中,一些因素制约着民主政治生态的发展,若是不将这些问题及时解决,就会阻碍民主政治的发展。在推进民族政治实践的过程中,要及时规范政治实践制度,使得组织和程序获得规范、稳定。新的民主制度就是将民主政治的价值推广开来,不断培育政治生态要素,完善民主政治生态制度的体系。

三、结语

在当代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民主的量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就会出现质上的突破。在原本的民主基础上会产生更高层次的民主,也会在原本的制度上再次扩展更高层次的民主发展平台。在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要在制度化的基础上实现稳定的发展,结合实际情况,不断突破,逐渐完善民主政治生态要素。

参考文献:

[1]赵红卫.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政治生态要素分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15(04):30-33.

[2]何正玲.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3]夏美武.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4]李劲.社会转型视域中的中国公民社会问题[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8.

[5]童庆平.当代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6]仲伟通.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7]陈夏祎.试论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态建设[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0.

[8]李新.政治生态视域下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规律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民主政治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问题探讨
反腐支出单列是一招好棋
西方民主出了什么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经验分析
陈独秀早期政党思想转变之原因探析
我国公民参与行政的当前不足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