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省际差异及其破解

2018-05-14 07:40张毓卿周才云
文教资料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科技创新

张毓卿 周才云

摘 要: 高校科技创新是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DEA方法对我国31个地区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差异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破解路径,这无疑对优化高校科技创新事业、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科技创新 省级差异 破解路径

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为提升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和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助推器,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必将肩负着重要使命。在经济步入新常态下,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市场的活力将进一步激发,必将给各地区高校科技创新事业带来更多机遇。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在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学者们着力研究了高校科技创新效率问题。陆根书(2011)认为,提高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效率需要在评价系统、运行机制、指标体系等方面加强改进。李清贤等人(2014)以教育部直属高校2007年—1011年数据为样本,基于Malmquist指数法对高校教师科技创新效率展开了动态分析,并以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科技创新效率的动态分解为例,探讨了高校教师科技创新效率的变动趋势及生产率变化的根源,指出了高校管理机制的变革是教师科技创新生产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提高的主要动力。李艺全(2017)通过建立高校内部学院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某大学的学院科技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辨析了各类学院科技创新效率差异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路径选择和对策。学术界关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DEA方法对“十二五”时期我国31个地区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进行分析和比较,并提出了相应的破解路径。

一、指标选取与研究结论

1.指标选取。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1978年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提出来的。DEA方法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以凸分析和线形规划为工具的一种评价方法,应用数学规划模型计算比较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对评价对象做出评价。根据李晓亚和崔晋川(2007)的研究,DEA方法的基本原理为:设有n个决策单元DMUi(i=1,2,…,n),每个决策单元DMU有m项输入,用X表示;s项输出,用Y表示。对每个输入、输出赋予适当的权重,例如,xj的权重为vj,уj的权重为uj,把权向量作为未知量,在分析过程中根据某种原则确定它们,称第j个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指数。在固定规模报酬(CRS)的基础上,Banker等人1984年提出了CCR模型的改进方案,即BCC模型。改进方案中虑了可变规模报酬(VRS)的情况,通过在CCR模型中增加一个凸性假设,即可得到VRS模式(杨斌,温涛,2009)。利用所得到的CRS和VRS数值,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出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结果。

根据DEA方法的运行原则,在评价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十二五”时期(2011年—1015)年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效率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各项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

(1)投入指标。依据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可得性,本研究选取研究与发展经费(X1)、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X2)、研究与发展机构数(X3)作为投入指标。

(2)产出指标。我们选取各省、市、自治区的教师发表论文数(Y1)、教师专利授权数(Y2)作为产出指标。

2.实证研究结果。运用DEAP 2.1软件,将所获取的各年投入产出指标的相关数据带入求解,我们得到2011年—1015年我国各地区的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评价结果(见下图):(1)从总体看,我国各地区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趋于上升,2011年—1015年CRS的均值分别为0.741、0.753、0.784、0.759和0.839;从VRS值来看,2011年—1015年VRS的均值分别为0.831、0.808、0.861、0.860和0.867。(2)从地区层面看,东部地区的上海市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最高,CRS值和VRS值分别为0.991和1.000,浙江省的高校科技创新效率也比较高,CRS值和VRS值都是0.988,但是天津市的效率较低;中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普遍较低,湖北省的相对较高,CRS值和VRS值分别是0.752和0.885;西部地区的宁夏和广西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相对高较,其中宁夏的是全国最高的CRS值和VRS值都是1.000,广西的CRS值和VRS值分别是0.914和0.942;东北地区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普遍较低,最高的是黑龙江省,CRS值和VRS值分别是0.735和0.749。

二、缩小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省际差异的路径选择

1.加强低效率地区高等学校资金监管。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教育,应先使用好办学经费。从DEA检验结果可以看到,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天津、广东等地的高校科技创新效率都较低,说明高校科技创新的发展不能光靠增加投入,更应注重提高使用效率。一方面,逐步提升低效率地区高等学校资金管理部门的人员素质,提高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建议安排科技创新的资金实施逐年递增的模式,专款专用,加大科技创新资金的监管力度。

2.加强低效率地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当前,凡是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出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晶。因此,要全面加强低效率地区高等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科技人才的团队效应,那種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环境更不利于低效率地区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一是从政策上进行引导,改革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学术研究模式,鼓励形成以“主要学科带头人为核心、搭建多层级相关领域结合”的研究团队,并在科技成果、职称认定等方面给予团队其他成员予以相应的奖励措施。二是建章立制,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要明确团队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健全创新团队内部的管理及运行机制,形成团队规范。三是加大对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的资金支持力度,促进重点学科培育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学科建设层次。

3.鼓励科技人才向欠发达地区流动。近些年来,人才大战已成为各省发展中竞争最激烈的因素之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东北地区经济环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现象,很多优秀科技人才都流向了经济发展较好的东部地区,导致区域科技人才的马太效应愈发凸显。因此,建议国家层面要对低效率地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政策予以更多优惠,对于在欠发达地区工作的高校科技工作者,在工资待遇、奖励额度、职位晋升等方面实施绿色通道,不受编制体制的限制,并在项目资助、人才项目等方面应给予更多的照顾、实施倾斜政策,增强在欠发达地区工作的动力和热情。从向欠发达地区高校自身层面看,要充分立足切身实际,制定出合理的人力资源长期规划,坚持“引进”和“培育”双管齐下。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于急需引进的科技人才,建议实行年薪制,同时解决户籍、住房、配偶工作及子女读书的重要问题;人才的内部培育同样重要,欠发达地区的高校需要着力制订相应的人才培育计划,对于取得重要科技成果的内部工作者,除了享受相应的激励外,还可以设置不同层级的特殊津贴和职务奖励制度,增强科研人员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加强区域间科技协同创新。低效率地区高等学校要与高效率地区高等学校建立长效沟通联系机制。要充分打破地区之间、行业之間、部分之间分割状态,建立人才信息对接机制努力实现科技人才的信息资源共享、利益分享的协作机制,促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形成协同创新的整体合力。此外,低效率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科技主管部门也应牵头,主动设置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共同研究的项目,通过政府主导、高校主建、平台主营的方式,形成定位明确、形式多元、机制灵活、运行高效的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实现优势互补、深度合作,达到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陆根书.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有待提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6-30.

[2]李清贤,曲绍卫,齐书宇.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科技创新效率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

[3]李艺全.创新驱动视角下高校内部学院科技创新能力评价[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

[4]李晓亚,崔晋川.基于DEA方法的额外资源分配算法[J].系统工程学报,2007(1).

[5]杨斌,温涛.中国各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J].农业经济问题,2009(1).

本文是江西省“十三五”教育规划项目《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项目编号:17YB 025)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