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问题

2018-05-14 07:40李荷迪
文教资料 2018年3期
关键词:联合培养独立学院

李荷迪

摘 要: 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在独立学院是一种全新的有益尝试,有利于独立学院快速提升办学水平,加快转型为应用型大学,也能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文章对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校-校”和“校-校-企” 三种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本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分析了目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联合培养 专业硕士研究生

独立学院经过近20年的发展历程,办学水平与质量稳步提升,师资力量与科研实力逐步增强。近年来,根据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独立学院逐步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1]。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逐渐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向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转变[2]。在这种“双转”背景下,一批综合实力强的独立学院开始了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有益探索,并取得了积极成效[3]。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从2003年开始,与母体高校及其他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了大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探索了独立学院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有效模式。

一、独立学院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意义

独立学院综合办学水平提升到一定阶段后,部分学校面临着人才培养层次不能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水平教师队伍缺乏科研助手、学科发展受到制约等一系列瓶颈问题,急需开展研究生培养。但目前独立学院单独建设硕士学位点工作尚不具备条件,只能通过与具有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方式破解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总的来说,加快开展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具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独立学院快速提升办学水平。经过创办初期的扩张阶段之后,独立学院普遍进入内涵建设阶段。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独立学院,根据自身学科水平和师资力量适时开展研究生教育,是丰富人才培养内涵、提高人才培养层次的最主要路径。独立学院通过开展研究生教育,能够快速提升科研能力、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师资水平,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从建校初期,就在全国独立学院中率先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从最初与母体浙江大学合作发展到与国内多所知名高校联合培养。有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支撑,学校自身科研实力快速提高,科研项目与经费快速增长,一批国家级科研平台和省市级重点学科快速建成。同时,教师队伍水平持续提高,一批年轻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并获得研究生导师资格。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有效助推了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实现了学校整体办学的跨越发展。

2.有利于独立学院加快转型为应用型大学。教育部在2008年颁布26号令,要求符合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设置标准的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高校。部分独立学院都存在转型的迷茫,回归母体不现实,降成高职不甘心,转为民办又缺乏竞争力。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分化和经济社会对各类应用复合、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借鉴欧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经验,独立学院积极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是一种明智的战略选择。同时,国家在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分类发展,鼓励现有硕士学位点高校从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转变为培养应用型研究生为主。独立学院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以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为中心,积极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努力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将直接推动独立学院加快转型发展成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从初期联合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及时转变为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为学校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3.有利于培养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这种形势下,社会对学术型人才的需求正在逐步减少,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高校人才供给结构急需做出调整,必须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研究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专业实践为导向,更加重视与产业发展对接,更加注重技术技能,培养在专业技术上受过训练的高层次人才。独立学院的母体高校或傳统大学一般为研究型大学,习惯于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因此,独立学院发挥自身与地方产业结合较为紧密的优势,与传统大学错位发展,致力于培养以应用型为特色的专业硕士研究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独立学院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模式探索

目前,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独立学院越来越多,不同的独立学院探索形成了适合自身特点的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和特色。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近15年的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对研究生的培养需求和自身具备的办学资源,借鉴其他高校的联合培养模式[4-5],探索形成了三种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有效模式。

1.与母体高校联合培养。独立学院一般拥有相对比较优越的硬件条件,但是没有独立的研究生招生资格和招生计划,因此大多数独立学院首先想到的是充分利用母体高校既有的研究生培养资源优势,选择采取与母体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这既是独立学院具有的天然优势,又是母体高校对独立学院的一种办学支持。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商定每年的招生名额和招生领域,由母体高校负责招生。同时,母体高校根据自己的标准遴选独立学院的教师作为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导师,并对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同质量的标准管理。学生第一年通常在母体高校修满基础课学分,然后由两校导师共同指导或者独立学院导师单独指导,在独立学院完成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最后由母体高校组织进行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通过者颁发母体高校学位证书,完成研究生培养工作。

2.“校—校”联合培养。随着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独立学院对研究生培养数量需求的增长和母体高校有限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甚至某些母体高校为满足自身招生需求而减少了独立学院的招生计划。同时,中西部地区一些知名的传统高校由于师资流失、招生吸引力不足等原因,每年都会有部分多余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因此,一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独立学院主动与中西部地区高校寻求合作,争取更多的联合培养研究生招生计划。由于这些独立学院办学综合实力强,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能够吸引大批研究生报考,因此,独立学院与母体以外的高校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运而生。这些独立学院与招生高校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培养模式与母体高校基本相同。但有些高校联合招生规模较大而且独立学院师资力量足够的情况下,部分招生高校会将定向招收的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全程安排在独立学院进行培养,按照招生高校培养质量标准进行课程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达到要求的研究生获得招生高校颁发的学位证书。

3.“校—校—企”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注重应用导向和实践导向,因此,独立学院通过以上两种方式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在进入独立学院进行论文研究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参与独立学院导师承担的企业科技合作项目研究,并随着项目研究需要进入合作企业进行实践实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部分独立学院将这种培养机制固定下来,通过与合作高校、行业重点企业签订三方联合培养协议方式,外聘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才或经营管理人才担任企业导师,共同参与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这种产学研模式下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历,有利于实现专业硕士研究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校-校-企”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模式,不仅符合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而且使研究生教育更加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减轻了学校的培养成本和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多方共赢。

三、独立学院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校-校”和“校-校-企”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辟了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的全新模式。但由于这些培养模式尚不成熟,没有一套科学严谨的管理机制对各个培养环节进行有效约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正确看待,认真思考,积极探索解决方案。

1.校—校—企多方交流问题。独立学院和招生高校在洽谈合作、签订培养协议及认定研究生导师资格等环节的沟通相对比较紧密,但进入稳定的招生和研究生培养阶段后,合作双方的交流开始明显减少。特别是对于异地合作的联合培养研究生,以及与企业合作培养的研究生,各方的日常沟通就更不畅。由于独立学院开展研究生教育时间短、规模小,一般没有设立专门的研究生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通常由科研部门的科研秘书或本科生管理人员兼职进行管理。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合作双方缺乏有效沟通,导致招生院校不能及时了解研究生的学习进展和思想动态,独立学院不能及时掌握招生院校的培养要求和教学动态,形成合作各方的信息“孤岛”。对此,开展研究生培养的独立学院要加强专职管理人员配备,主动加强与合作高校的交流,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合作双方信息的无缝对接。

2.培养质量保障问题。由于独立学院没有开展研究生培养的管理经验,没有建立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监控机制和内部保障体系,在招生、培养、管理、答辩等环节中,缺乏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有些独立学院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科研经费相对较少,用于研究生培养的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联合培养研究生到独立学院进行学习和开展论文研究后,招生高校不再直接参与研究生培养环节的具体管理,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缺少直接、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为此,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校—校—企”合作各方都要强化培养质量意识,从签订合作协议开始就要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导师遴选与考核、培养方案制订、招生录取、理论与实践技能培养、开题及中期考核、答辩及学位授予等各个环节,并由招生高校定期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质量评估,将招生高校既定的质量标准严格落实到独立学院联合培养全过程。

3.学生管理教育问题。联合培养研究生在独立学院学习期间,很少参与招生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也较难有效利用招生高校的学术资源,主要是在独立学院的导师指导下,在导师的研究生团队中学习和生活。但由于独立学院以本科生培养为主,研究生规模一般比较小,专门针对研究生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就少之又少,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活动范围往往局限于实验室、教室和寝室,生活比较枯燥,容易产生孤独感和空虚感。而且这些研究生的学籍在招生高校,但学习生活在独立学院,他们往往对自己身份的归属感比较差,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为此,独立学院和招生高校要加强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思想引导,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爱,积极组织开展针对研究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与招生高校其他研究生的学术交流,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何淑通,何源.独立学院如何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基于学位制度改革的思考[J].重庆高教研究,2016(5):19-26.

[2]俞华,陈云棠.本科民办院校实施专业学位教育的现实性和必要性[J].江苏高教,2013(3):116-117.

[3]徐阿梅,吕淼华,钱觉寿.对独立学院研究生教育的思考[A].Mark Zhou. Proceedings of the 2011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sports Education(ESE 2011 V4)[C].广州: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ess,2011:201-204.

[4]黄佳男,耿玮,马伯军,张萍华,蒋永清.省级农科院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初探-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高校联合培养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2(8):31-33.

[5]劉贤伟,马永红.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方式研究-基于战略联盟的视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2):10-15.

猜你喜欢
联合培养独立学院
校企双主体联合培养室内设计专业技能人才的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高端合作 培养创新型工科博士
浅析《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机器人大脑”双培计划实施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