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中的教学实践

2018-05-14 07:40傅妍芳王红新何小青
文教资料 2018年3期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混合式学习

傅妍芳 王红新 何小青

摘 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交叉性课程。作者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慕课网站和电子教材结合面授教学,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网络教学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领域不断地发生着变革,大多数高等教育出现了将传统面授教学和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称之为混合式教学[1]。相对于单纯的在线学习或者面授教学,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也是新时期教学研究的热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以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这一新兴部门法为主要研究对象,是法学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性课程,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渗透的特点[2]。作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及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使学生掌握环境与资源法中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分析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案例及将所学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采用传统的单一面授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理论知识,教学效果一般,更无法实现对学生解决实际环境纠纷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混合式教学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中的应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学生的满意度。同时探讨如何优化符合该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以强化课程教学效果。

1.混合式教学模式

1.1教学平台的选择

1.1.1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作为网络教学和学习相对完整的支撑环境,要能够全面、有效地支持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3]。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深入,照搬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如今教学主体是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所有教学资源与活动应该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学习,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获取资源,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角色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

近年来池州学院引入了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由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并提供技术支持。平台可以导入课程信息和学生清单,由授课教师或者助教将课程相关资料上传并开通权限供学生学习,学生通过在线平台下载或在线学习,完成相应的作业。授课教师或者助教可在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该平台具有个性化、智能化、导航界面清晰和使用方便等特点。

1.1.2慕课网站

在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结合该平台与传统课堂,同时利用在线课堂等慕课网站开展混合式学习。

“慕课”(MOOC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已在全球高等教育界引发热潮。“慕课”以其优质的网上教学课程和崭新的教学模式,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教育体制[4]。慕课强调以“学”为本,重视学习的体验和互动,因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的所有网络教学活动都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工具为学生这个主体服务。

目前慕课的网站多种多样,大部分为免费注册学习,十分便利。但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网络资源并不多见。经过广泛了解,推荐在线慕课等网站供学生学习。

1.1.3电子教材

通过QQ群及网络平台上传电子教材,学生可在线学习,也可下载后离线学习。电子教材主要有教学用PPT、电子书、教学视频和案例资料等。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相关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根据教学要求,以案例为中心而构建的一种学习方法。案例教学常使用一些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者集体协作对具体案例内容分析研讨,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目前案例教学已经广泛应用于实践教学当中。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理论知识枯燥、抽象,純粹讲授理论知识在本科教学中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差,因此需要引入案例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下,案例可以通过电子教材进行补充,主要形式为:PPT图文、视频、文档等。学生可以在案例教学中获得更直观的感受。

1.2活动设计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选取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三版,金瑞林主编。实际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环境与资源环境保护法概述、环境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保护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和国际环境法。

本课程学习活动的设计主要分为面授教学和基于平台进行的教学活动设计。面授教学活动设计主要有:知识点讲授、案例分析、视频课例点评、小组交流汇报、相互评价和模拟法庭等形式展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比较适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

模拟法庭需要学生根据线上提供的真实案例,进行分组模拟、角色扮演、情景重现。其中,法官、原告、被告、双方律师均由学生扮演,台词由学生自己根据视频再创作加工,老师作为顾问参与。模拟法庭耗费精力较多,由于授课学生为环境类、自然地理类学生,因此专业性相对较弱,但是该学习形式受到学生的欢迎。

1.3线上线下课时安排

教学中,采用面授教学与网络平台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培养方案要求,面授教学的学时应在32学时,周学时为2学时。线下学习时间约为10学时,其中必学部分为5学时,选学部分应选足5学时。线上观看的时间、下载资料的频次也作为考勤依据。

1.4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的总评成绩包含平时成绩(权重为50%)与期末卷面成绩(权重为50%)。期末考试为笔试,题型为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与案例分析题。平时成绩包含课堂表现,占15%,主要为出勤、上课状态和课堂回答问题等,由助教与授课教师打分;作业占15%,主要是网络平台上布置的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作业,作业形式主要是问答题、资料分析题等,由助教或授课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打分;课内实践,占20%,主要为案例分析等,主要是分组进行,由教师打分,组员互相打分,根据计算公式计算。

2.学生满意度分析

2.1调查问卷的制定与发放

为了解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效果,对开设课程的2013级、2014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对教学活动中,课程主讲老师的教学能力(问题1)、助教老师的辅导行为(问题2)、教学活动的设计(问题3)、课程资源呈现方式(问题4)、课程资源的特性(问题5)、课程学习奖励的设置(问题6)、课程的考核方式(问题7)、对于网络技术在学习中发挥的作用(问题8)、对于和同伴及教师之间交互讨论进行评价(问题9),结果分为:非常满意(选项1)、满意(选项2)、一般(选项3)、不满意(选项4)、极不满意(选项5)和补充。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了调查问卷,对象为2013级自然地理与资源专业和2014级自然地理与资源专业学生,学生总数为103人,回收率达到100%。

2.2问卷结果分析

问卷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满意度分析,学生对采用面授教学结合在线学习的混合式学习形式能够接受,对主讲老师和助教老师的教学能力也表示认可。但是在具体的学习环节中,对老师设置的课程奖励表示不够满意,认为在课堂内外时间和小组成员(同伴)之间及和授课老师的交流不够。这需要授课老师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相关事项,比如:对于线上、线下学习形式更应该多样化,施行奖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要强调团队合作并加强教师的指导。

表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混合式学习效果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3.教学反思与改进

3.1混合式教学的特点

相比以往的单一面授教学,混合式教学形式更多样化,可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解决资源环境纠纷的能力。

3.2改进措施

3.2.1从教师角度出发

主讲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在课程中需要涉猎多学科的知识,而且法律条款必须十分准确,需要主讲教师与时俱进,结合时事热点且不断更新理论知识。

对学生线下学习应该进行监督与指导,可以采用点评、讨论的形式,并且对于一些表现积极和优秀的学生在课程考核或者课堂教学中予以奖励。特别注意的是,应该及时解答学生的反馈。如果学生的问题长时间未得到回应,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2从学生角度出发

在进行学习活动设计时,独立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活动比例应该适中,尽量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学生应该做好交互讨论,在分组时,每组成员之间各有特点,应该根据各自的特点分工合作,在交互式合作过程中,引入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3.2.3从课程角度出发

课程的活动设计应该合理,线上线下的比例要合理。课程的资源设置要不断更新,还要注意资源的针对性,根据点击率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另外,课程的考核标准应该细化,对每一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应该明確。

3.2.4从技术支持角度出发

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在线学习的主要平台,授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上传资料,学生可以在线学习也可以将资料下载至手机或电脑离线学习。经过访谈了解,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方便的移动设备学习,认为这样更具有弹性,但是在线学习更易于教师的监督。另外,网络教学平台的稳定性十分影响师生的教学体验和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4.结语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网络教学、电子材料、慕课网站等线上教学方式,与以往的面授教学相结合,进行混合式学习。对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学生进行课程教学,根据教学效果的反馈,探索更合理的教学模式。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细化考核标准,优化课程设计及课程资源,不断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荣怀,马丁,郑兰琴.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

[2]于萍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教学模式探讨[J].农技服务,2016,33(15):141-142.

[3]谢晓林,余胜泉,程罡,等.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07,13(5):12-25.

[4]虞鑫,陆洪磊.学习者采用MOOC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的用户调查[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5):3-8.

基金项目:池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5jyxm13),池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5jyxm16),国家级特色专业项目(TS12161)。

猜你喜欢
网络教学平台混合式学习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对话式课堂建构与教学实践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对信息时代高职高专外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利用蓝墨云平台在高职药学专业《药品保管》课程开展移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