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七条道路

2018-05-14 09:00马蓉睿
兵团党校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三农

[摘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我国长久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尽管目前中国已经度过了改革开放以来“三农”发展最困难的时期,但“三农”相对滞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本文重点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七条道路,明确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社会各领域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启示。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三农;七条道路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8)05—0082—04

[作者简介]马蓉睿,中共烟台市委党校教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

“让农业成为一个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一个能够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是6亿中国农村人的梦想,也是全中国人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七大战略之一写进了党章。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这一重大战略做了详细阐述,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走好“七条道路”,这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

一、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一)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

1.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民技能要提升,支持农民通过弹性学制获得职业教育机会。培训平台要创新,不仅通过大专院校,还可通过合作社、技术协会和龙头企业等多种平台提供培训教育,并在结业时酌情给予农民职称评定。保障制度要健全,让农民无后顾之忧,专心提升综合素质。

2.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实现乡村人才振兴,首先要提高他们的待遇和权利。一是对于一些特定地区,如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计划要灵活制定,并建立人才后续补充机制,将教师、医生、大学生、村干部等专业人才源源不断地向此输送。二要专门培养支农人才,由地方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针对乡村振兴的专业。三要吸引其他行业人才灵活建设乡村。灵活吸引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等各领域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行医办学、法律服务等各种有偿或者无偿的方式振兴乡村事业。

3.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国家为了引进人才,专门设立了“长江学者”“千人计划”等,乡村振兴也可以实施高等人才引进计划,如“农业领域杰出科学家计划”项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课题或者研究项目,可专门针对乡村振兴,并请专业科技人才到农村挂职,经历经验可纳入职称评定和员工福利当中。对于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要和当地政府和企业对接,转化为实在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

1.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农村要全面覆盖义务教育,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还要向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等领域延伸。健全学生的资助制度,地方政府要完善资助制度和審查制度,并为贫困生建立一个通畅、公开、透明的资助渠道。农村师资要加强,可搭建社会支教平台补充师资力量。二要推进农村医疗养老事业改革。推进全民定期体检,重视精神卫生、职业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将医疗商业补充保险覆盖到全部贫困人口,推进医养结合,对一户一人的老年人优先提供养老服务。

2.着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一是对于有条件、有需要城镇落户的农村居民,要依法有序办理,简化审批流程,将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全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二是对于留在农村的人口,要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巩固城乡居民医保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对农村留守的老弱病残孕等群体予以特殊关爱。

二、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一)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

40年来,全国承包土地农户有2.3亿户,其中有7000万户把自己的土地或多或少流转给他人经营,流转面积达到35%;仍有65%的耕地还是农民自己在种。按照农业部的规定,经营土地50亩以上叫作规模土地经营;我国只有350万农户,规模经营土地只有3.5亿亩。这说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都尚处初级阶段,走现代化农业生产道路受到严重制约。2016年,我国开始实行土地“三权分置”,稳定土地所有权的根本地位,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未来应在适度流转的基础上,尝试由村集体统一对土地进行管理和整治,再划割成块对外招标,以此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创新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

2017年《中国农村发展报告》指出,每年因农村人口转移,新增农村闲置住房5.94亿平方米,折合市场价值约4000亿元。2018年,我国创新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建立农村宅基地基准地价体系,允许宅基地使用权通过合法方式有条件转让。在节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之上,用农村土地发展一二三产业,如粮食烘干厂、农业机械仓库、农家乐等农村休闲旅游产业、养老产业等;村民可以同时获得土地增值分红收益、经营分红收益、股权收益、就业收益等综合发展收益,优化乡村经济结构。

(三)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我国推进规模经营仍有很多限制,简单粗暴地流转所有土地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把规模狭小、经营分散的小农户纳入农业现代化轨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要注重保护小农户利益。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决不能因为腐败、裙带关系等造成小农户利益的损失。二要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通过土地托管、请人代耕、购买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服务,在小块土地连片的情况下使用最先进、最现代的技术。三要创新组织带动模式。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普通农户的紧密合作,发展保底价收购、土地经营权入股、项目资金量化等新型联结方式,形成经济、利益和命运共同体。

(四)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

一要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一方面财政要设立支农担保资金,并以此吸引其他社会资金流入乡村。另一方面,对于地方财政发行的涉农债券,必须严格控制使用领域,不得挪作他用,不得借乡村振兴之名违法违规变相举债。探索将财政支农资金变为支农基金,实行滚动、有偿、可持续使用,做大支农资金“蛋糕”。二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将有限的财政投入作为“药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实行以奖代补、贴息、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等多种形式的撬动措施。三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国家强调“普惠金融重点要放在乡村”,各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社要着重支持乡村振兴企业和项目。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在股市和债市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三、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一)提升农产品质量

一要按标准生产,依标准管理。2018年,我们国家就要选200多个县(市)作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要建立一整套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生产,推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二要发展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响应国家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倡导,注重品牌保护和宣传。三要增加农业产业链的科技含量。融入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从土壤维护到大棚种植,从加工包装、冷链配送到网上销售的网络远程操控。加快农机具的科技研发,支持农业创新科技公司的发展,灵活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

(二)丰富农村集体经济模式

1.有偿服务发展集体经济。一是村集体建立合作社,开展“土地托管”服务。一种是全托管,为农户提供所有生产经营环节的服务。委托和受托双方签订服务协议,事先确定种植作物及产量、服务项目、托管费用等信息。一种是半托管,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等某个或者是某些生产经营环节的服务,按实际作业项目结算服务费用。半托管相对更加灵活,也更为普遍。通过村社共建,村集体能够获得部分托管服务收入,并通过发展农民合作社、建设服务中心取得经营性收入。二是搭建农业生产综合服务平台。重点开展测土配方和智能配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烘干贮藏或冷藏加工、庄稼医院、农民培训等服务,提供“一站式”公益性服务。三是建立合作社联社。在村内已经有数个合作社服务覆盖的情况下,村集体可以联合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主,从合作制变为股份制,各个分社依据自己土地持有量入股,依据在农产品银行体系运行当中交售的产量得到相应分红。联社内部专业化分工更加细致,形成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条。

2.招商合作发展集体经济。引进龙头企业,通过土地资源入股和提供管理服务,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创收。例如,为入村企业种植、管理、加工各个环节提供服务,帮助企业招收务工人员,公司以土地亩数向村集体交纳管理费,不仅解决了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3.混合经营发展集体经济。探索强村带弱村、村企联手共建、扶贫开发等多种形式,实现多元化经营,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与其他经济主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项目,丰富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形式。

4.物业管理发展集体经济。通过盘活水利灌溉、道路设施、仓库礼堂、环境整治设施等不动产,以农村物业管理形式,增加村级物业经营收入,拓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

5.异地开发发展集体经济。推行异地发展、异地入股,以乡镇为单位整合扶持资金抱团合作、按比例分红等多种模式,着力破解无资源、无资产、无资金等“三无”村的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三)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推动农村一二产业融合发展。一要延长农业产业链。到2020年,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将达到68%,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将达到2.4∶1。[1]因此,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工作思路,带领“抱团”闯市场,建立“种养+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将传统的种养——销售的产业链拉长。要大力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加工、烘储产业链等设施,减少产后损失,提升商品化水平。二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政府和村委作为统筹者,要将全村资源和产品统一起来形成整体,打造一个品牌,把农产品集体收购,再统一销售,通过建立智慧供应链管理,从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信息管理及预订、冷库仓储、到研究检测中心,做成本村一条龙服务。破除一家一户电商规模小、同质化严重的阻碍。再把物流、售后、跨境、培训等平台融入到农村电商当中,让农户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把农村电商做成集团产业。

2.推动农村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一三产业融合,即把农村特色融入到服务业当中,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走适合本村的道路。开展依托种植产业等生态改造,依托乡村民宿、特色餐饮等新农村建设,依托旅游体验,依托田园养生+度假等不同模式,发展特色乡村服务产业。前期要做好顶层设计,实行内部资源差异化;村企联手,各司其职,分别做好游客接待、基础设施维护,营销宣传,培训村民、村干部、创业者、就业者不同类别的分工协作。由村集体、旅游公司、家庭农场主按照约定比例进行利益分配,村民再从村集体中享受分红,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四、堅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一)政策明确,加强约束和激励

约束,是要健全法制和规章制度,各个领域要明确负责人、明确责任,做到有人管、统一管、管得好。激励,是要从政策执行、职责权限、未来预期等方面为农民谋划一个绿色发展的美好蓝图,并采取政策和资金激励,促使农民形成内在动力,自觉自愿地发展绿色农业。[2]

(二)改善农村环境条件,让农民生活幸福安康

一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继续推进农村“七改”工程的改建与完善,扩大宽带网络和4G通讯的覆盖范围。二要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广垃圾分类,治理污染水源,实现村容整洁。

(三)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生态循环农业,是把种植、饲养等生产同生活循环在一起,让废物和粪便得到有效利用。生态循环农业有种养加功能复合模式、立体复合循环模式、以秸秆为纽带的循环模式、以畜禽粪便为纽带的循环模式等多种模式,生产过程符合生态学原理,实现了生物物质的充分循环利用。现阶段我国主要用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副资源综合开发、标准化清洁化生产等三个方面重点发展。

五、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一要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施“爱诚孝仁”四德工程,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家风培育,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二要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要抓紧把有历史文化等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列入保护名录,着力保护古村落和古民宅;重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另一方面,要在农村地区深入开展送地方戏活动,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为农村基层工作者开展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创作富有乡土气息、讴歌农村时代变迁的优秀文艺作品。三要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对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不文明行为予以科学引导。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农民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遏制封建迷信活动的产生和蔓延。四要实施“文化+”计划。对于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各类型乡村,要着力打造特色小镇。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

六、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一)自治、德治、法治“三治”结合

一是实施乡村自治,主体在民。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发挥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变成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让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二是实施乡村德治,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要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三是实施乡村法治,把纠纷扼杀在摇篮里。要充分利用农村民俗、乡规民约,引导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普法要适合农民“口味”,让更多百姓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于萌芽。

(二)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一要打造高质量的农村干部队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需要补充年轻、有专业知识、懂经济、愿意到农村施展抱负的精干人员。要激励农村基层干部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考评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让农村行政机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彻底成为历史。二要强化乡村振兴制度保障。从中央到乡镇,级级明确和细化乡村振兴法律法规,规定“何可为,何不可为”。还要从本地乡村实际出发,及时修改和废止不符合实际的法律法规,完善制度保障。

七、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义,还是产业扶贫。一是对于严重贫困的地区,要集中发力,重点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除了修路和增加基础设施以外,还要做好后续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对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村庄,要加大力度实施生态移民搬迁。二要发展产业脱贫,用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的方式激励贫困人口参与劳动生产,力争让每个贫困户都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主动融入一项致富产业,找到脱贫门路。三要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精准扶贫脱贫并不是搞“大锅饭”,注重开展培训、示范引导,一定要防止贫困户滋生“等靠要”思想。四要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对于相关负责人的业绩、廉正问题定期考核,不达标者予以惩处。

这七条道路包含了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开展的大量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相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按照鄉村振兴战略七条道路的规划部署,苦干实干、久久为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美景一定会实现,中国乡村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业部关于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的通知[Z].2018-3-16.

[2]马玉荣.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叶兴庆叶兴庆[J].中国经济报告,2017(11):19.

责任编辑:彭银春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三农
掀起学习《论“三农”工作》的热潮
赞分盐镇裕牛村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