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测度研究

2018-05-14 09:52杨磊王先亮
山东体育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实证研究

杨磊 王先亮

摘 要:测度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明确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路径,推进城市休闲功能完善和产业结构升级。利用层次分析、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构建了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测度模型,确定了4个系统指标、8个领域指标和19个具体指标。对北京等7个城市进行了实证研究,评价了各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水平。提出发挥政府职能,推进协调发展、特色发展以及扩大休闲体育产业消费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休闲体育产业;测度模型;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18)06-0010-07

城市是休闲体育存在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人群在城市中聚集产生了休闲体育的需求。城市经济结构转型、余暇时间增加、人居环境危机缓解和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使休闲与休闲体育产业的出现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1]。发展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应考虑和解决三个方面的关键问题,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如何?未来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何在?这些问题和矛盾集中于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测度模型,构建测度模型是明确发展标准、判断影响因素和促进未来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理论研究、专家访谈建立了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测度模型,确立了各个测度指标的权重,选取国内有代表性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剔除部分缺乏体育产业统计数据的城市)共计7个,对这些城市的休闲体育发展情况进行实证计量与分析,提出了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

1 城市休闲体育产业的概念与构成内容

国内外休闲体育产业的研究关注健身与休闲、体育俱乐部以及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指标,以城市为视角对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其测度的研究缺失[2-3]。早期国内研究以休闲体育产业基础理论、发展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国外经验借鉴和未来发展对策为主[4-5],近期研究逐渐向休闲体育产业结构、休闲体育产业布局等领域深入[6],并有学者关注到了休闲体育产业综合实力的影响因子,以地区为切入角度对休闲体育产业进行评价,为休闲体育产业测度研究提供了思路。

1.1 城市休闲体育产业的相关概念

分析核心概念是明确休闲体育产业本质和研究测度指标的基础,城市休闲体育产业相关的核心概念主要包括休闲体育和休闲体育产业。休闲体育是在余暇时间以身体参与、体育体验为主要手段实现愉悦身心、缓解压力等目的的体育活动方式[7]。休闲体育产业是围绕休闲体育服务、休闲体育用品供给的经济部门与经济活动等的集合。城市休闲体育产业是以城市为载体和范畴的休闲体育业态,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是促进城市休闲功能完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具有以下内涵:第一,休闲是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是对城市休闲功能的完善,休闲体育产业与居民休闲、城市发展等存在良性互动关系;第二,城市是休闲体育产业重要的聚集载体,居民休闲体育需求、城市休闲空间、休闲体育资源等相对集中化,能够形成大规模的休闲体育业态;第三,城市休闲体育产业以向社会提供休闲体育服务和休闲体育用品为主,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城市休闲体育产业测度,是以城市为视角,对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和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研究。

1.2 城市休闲体育产业的构成内容

国内外对于休闲体育产业的分类并不一致,澳大利亚将休闲体育产业分为主体产业与相关产业,其中主体产业为体育与休闲服务、主动休闲运动、娱乐与被动休闲、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体育博彩业,相关产业包括体育建筑业、休闲用品制造业等[8]。国内学者认为休闲体育产业主要包括休闲体育服务和休闲体育用品两个方面[9]。曹琛通过中外比较,将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分为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体育彩票业、休闲体育服务业、体育旅游业、体育传媒业、电子竞技业等主体产业和体育建筑业、休闲体育金融业、休闲体育制造业等相关产业[8]。通过国内外分类研究可以看出,休闲体育产业具有综合性,既包括服务类产品也包括物质类产品[10];休闲体育产业与体育产业具有高度的关联性[11],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以竞赛表演业为例,观众的观赏为休闲(属于休闲体育产业的范畴),运动员的表演为职业(属于体育产业的范畴)。

对于休闲以及休闲体育产业评价的指标研究历来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领域。吕宁对休闲城市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休闲城市的评价模型,形成了以城市综合实力、居民休闲需要和城市休闲环境为一级指标的评价体系[12]。张冰对休閑体育产业的综合实力进行了因子分析,认为政府作用、地区经济、人口情况和体育资源是休闲体育产业综合实力的主要影响因子[13]。但是,前期研究没有关注城市视角下休闲体育产业的测度,缺乏符合休闲体育产业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此,本文确立了休闲体育产业评价的城市研究角度,关注凸显休闲体育产业特征的测度指标。

经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本文将休闲体育产业测度的系统要素分为4个系统指标、8个领域指标和19个具体指标,系统层确定为:产业环境、产业活动、休闲需求和产业资源。产业环境是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其测度指标为:城市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占GDP比例、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客运量和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的比重(空气优良率)。产业活动是休闲体育产业开展的总体情况,其测度指标为:休闲体育产业产值(由于缺乏专门的统计序列,故用体育产业产值代替进行实证研究),休闲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体育彩票销售收入,体育用品业产值;休闲需求是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潜力条件,其测度指标包括: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就业率、恩格尔系数、城市旅游业总产值、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产业资源是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保障条件,其测度指标包括:体育场馆数量、体育赛事举办数量、国家A级景区数量、人均绿地面积和公共图书馆数量。如表1所示。

2 城市休闲体育产业测度模型的构建

根据休闲体育产业测度指标情况,将城市休闲体育产业测度模型的建构分为:确定评价方法、判断指标性质、无量纲化处理和构建测度模型。

2.1 确定评价方法

通过评价方法明确各个指标的权重,而赋权的方法非常多,如模糊评价、灰色关联度、层次分析法等。由于前期研究成果和相关数据的缺乏,城市休闲体育产业测度指标赋权应充分发挥专家的优势,为此,本文选择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计算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专家数量为5人,打分后取值为5为专家的算数平均数。通过指标之间的两两比较,由专家按照从不重要到重要进行赋分,最为重要赋分为9,最为不重要赋分为1。

系统层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产业环境为0.1,产业需求为0.5,产业活动为0.2,产业资源为0.2。其中,系统层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为0.0782,最大特征向量λmax=4.2088,符合统计的基本要求。

经过计算,得到城市休闲体育产业测度指标领域层和指标层的权重。如表3所示。

2.2 城市休闲体育产业测度指标性质判断

2.3 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测度指标中,19个指标的性质以及数据的单位各不相同,无法直接进行计算和比较。本文通过数据标准化的形式,将获得的19个指标的数据进行标准化计算,将各个指标处理为标准化可供比较的数值,为实证研究建立基础。

2.4 构建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测度模型

结合城市休闲体育产业指标体系构建、指标赋权等过程,通过加权计算可以得到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模型及发展指数Em,其计算公式如下:

En表示某个城市的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指数,Wm表示某具体评价指标所占的权重,Dn代表某个具体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无量纲化后的数值)。

3 城市休闲体育产业测度的实证分析

以2016年各城市统计年鉴和各地统计局、体育局的有关数据为输入数据,运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选择全国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实证分析,选择的原则包括:第一,城市所在地域具有代表性,地域分布尽量包括东、中、西、南、北区域;第二,城市体育发展具有代表性,举办过大型国内外体育赛事,如奥运会、全运会;第三,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具有代表性,具有休闲体育产业特色的城市;第四,城市休闲体育产业数据具有真实性并可获得,剔除无法获取体育产业的城市。最终,本文选择了北京(举办过奥运会、全运会,休闲体育产业发达),上海(体育服务业比重高,举办过国内外大型赛事),广州(举办过亚运会、全运会),成都(中西部城市,被誉为休闲之都,休闲体育产业具有特色),重庆(地处西南,休闲产业特色明显),南京(举办过全运会、青奥会等大型赛事,体育产业较为发达)和济南(地处华东,举办过全运会)7个城市进行实证研究。

3.1 城市休闲体育产业数据标准化

3.2 构建相关系数矩阵

相关性是因子分析的基础,根据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对7个城市的17个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指标进行相关系数计算,两两相关及整体相关情况如表5所示。根据计算结果可知,7个城市的17个休闲体育产业指标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进行下一步的因子分析。

3.3 计算特征向量及贡献率

利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7城市17个休闲体育产业指标进行特征向量和累计贡献率计算,绘制城市休闲体育产业碎石图,结合因子贡献碎石图进行因子分析(降维,抽取主成分)。将因子命名为F1、F2、F3、F4、F5、F6、F7等。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

从表6可以看出前4个因子 F1、F2、F3、F4的贡献率达到了95.858%,结合碎石图得出第四个因子已经接近横轴,为此上述17个指标可以综合成4个主因子,并可以用这4个主因子评价和反馈城市休闲体育產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3.4 构建旋转成分矩阵及主因子分类命名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经过具有 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得到各因子主成分矩阵,a旋转在 13 次迭代后收敛。各因子载荷量,如表7所示。

据表7可以得出各个指标对4个主因子载荷量分布情况:第一,财政收入占GDP比例X2、客运量X4、体育彩票销售收入X8、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X14 、体育赛事举办数量X16和国家A级景区数量X17 等6个指标对主因子F1载荷量较大。第二,城市人均生产总值X1、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X3、休闲体育产业产值X6、休闲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数量X7和人均绿地X18 等5个指标对主因子F2载荷量较大。第三,居民可支配收入X10、公共图书馆数量X19 、城市旅游业产值X13和恩格尔系数X12等4个指标对主因子F3载荷量较大。第四,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的比重X5和城镇就业率X11等2个指标对主因子F4载荷量较大。为此,可以对各因子命名分类如表8所示。其中,产业发展因子系数为0.43,影响最大;产业活动因子系数为0.25,影响力居中;产业需求因子为0.18,产业环境因子为0.14,两个因子的影响力较弱。

3.5 城市休闲体育产业测度指数计算

根据对7个城市休闲体育产业主因子标准化数值及测度指数的计算,得到表9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指数。表9中负数表示该因子的指数低于平均数,并非负面影响指数。

1)北京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指数为5.1673,在7个城市中排名第一,标明北京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综合实力最强,其中产业发展、产业活动指数较高,而产业需求和产业环境指数相对较低。

2)上海市休闲体育产业指数为2.8365,排名第二,其产业发展和产业需求因子指数较高,而产业活动和产业环境指数较低。

3)广州市休闲体育产业指数为1.1168,排名第三,其产业活动因子指数最高,产业需求和产业环境指数居中,产业发展指数相对落后。

4)成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指数为-2.5899,排名第六,休闲体育产业与其“休闲之都”的称号并不完全相符,其产业发展因子指数较低。

5)重庆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指数为-0.8268,排名第四,其产业发展指数较高,而产业活动和产业环境在所有城市中最差。

6)南京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指数为-2.2436,排名第五,其产业发展因子在所有城市中排名最低,但是休闲体育产业活动开展相对较好。

7)济南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指数为-3.4499,排名第七,其产业需求在所有城市中排名最低,而产业环境相对较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城市休闲体育产业测度系统要素为:产业环境、产业活动、休闲需求和产业资源。重点包括公共服务能力、发展环境情况、本体产业情况、相关产业情况、消费能力、消费潜力、体育资源和相关资源8个领域,具体可以细分为19个指标。

4.1.2 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指数表明,产业发展因子对休闲体育产业影响最大,充分反映了政府的作用以及城市特质资源的重要性;产业活动因子对休闲体育产业影响居中,反映了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应注重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产业需求和产业环境影响因子对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影响相对较弱。

4.1.3 7个城市中,北京、上海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与其经济社会综合实力成正比。广州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处于中间位置,产业活动水平较高。重庆、南京、成都和济南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较差,未来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充分显示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結构的调整,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将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4.1.4 各个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因子水平存在优劣差异。北京产业发展指数高,但产业需求指数低;上海产业发展指数高,但产业环境有待提升;广州产业活动指数高,但产业发展指数低;成都产业发展环境相对较好(与其休闲城市特色有关),但产业发展指数低;重庆产业需求指数高,但产业活动指数较差;南京产业活动相对较好,但产业发展指数低;济南产业环境相对较好,但产业需求指数较差。

4.2 建议

4.2.1 发挥政府产业培育与宏观调控功能。将休闲体育产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完善城市休闲功能和服务社会民生的重要行业,通过税收优惠、资金引导、费用减免等政策进行培育和引导,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进休闲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4.2.2 推进休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休闲体育产业与各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公共服务水平、旅游业等密切相关,发展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应因地制宜,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文化、旅游、展览等相关行业紧密结合,实现休闲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发展之间的协同与互补。

4.2.3 利用城市优质资源推进休闲体育产业特色化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体验,不同的休闲环境、体育文化、体育场馆、休闲体育活动产生不同休闲体验,为此,不同城市可利用本地优质资源发展特色休闲体育产业,形成特色休闲体育体验,打造与城市特色一致的休闲体育产业品牌。

4.2.4 扩大城市休闲体育产业消费。将推进休闲体育消费作为推动全民健身、培育城市健康生活方式和文明向上社会风气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休闲体育产业消费的合理引导、对休闲体育行业的适度补贴,培育稳定的休闲体育人口和消费人群,促进休闲体育产业消费。

参考文献:

[1]叶裕民.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中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25.

[2]Bridge Hums.M.,Maclean J.2004.Governance and policy in sport organizations[M].Scottsdale,AZ: Holcomb Hathaway Publishing,2004:135-138.

[3]苏睿.国外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现状与启示——关于加快发展我国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1):47-49.

[4]陈林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展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6(1):7-9.

[5]鲍明晓.我国体育健身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1l(4):23-27.

[6]任惠.我国城市休闲体育产业组织SCP模式探析[J].产业观察,2009(31):16-18.

[7]石振国,田雨普.闲 休闲 休闲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4(8):45-46.

[8]曹琛.中外休闲体育产业比较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9]任丽娟,赵乃虹,赵雯.对我国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思考[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4):17-19.

[10]杨磊,时传霞.休闲体育产业的经济效应和演进规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33(4):20-25.

[11]王先亮,杨磊,任海涛.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特征及布局[J].体育学刊,2015,22(2):42-46.

[12]吕宁.休闲城市评价模型及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13,28(9):121-127.

[13]张冰.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综合实力的因子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3(9):75-78.

猜你喜欢
实证研究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一般模式及实证研究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