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五维审视

2018-05-14 17:33张红建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党内政治生活延安时期正常化

张红建

〔摘要〕 延安时期,党在极其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下实现了局部执政,培育了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主要表现在五个维度: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基本前提;构建科学的法规制度体系是实现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保障;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有力武器;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是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关键环节;构建完善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制是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重要举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条件下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应充分总结和吸收延安时期管党治党的宝贵经验,并在实践中赋予其新的意义。

〔关键词〕 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新时代;从严治党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8)01-0036-05

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1 〕62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强调从思想上建党的政治路线,坚持民主与集中相互结合、批评与讨论相互补充,实现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化,使党逐步成长为组织上牢固、政治上坚定的全国范围的、群众性的政党,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及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各方面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全面总结延安时期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能力、推進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基本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重视从思想上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强调思想建党有着特殊的历史环境和任务。一方面,日本加紧侵华的步伐,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是我们党承担的主要历史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党必须广泛发动群众,灵活应对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积极推进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党要在抗日统一战线中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必须注重自身思想理论建设,使党的指导思想成为全体人民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绝大多数,无产阶级处于相对少数,使得党在成立之初就处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汪洋大海之中。大革命失败后,党在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逐步意识到,应将武装斗争的立足点由敌人统治力量强大的中心城市转移到农村,并领导人民开辟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随着革命的舞台由城市逐渐转向农村,党开始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中吸收党员,党员成分的复杂化使得党内难免受到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如何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实现“中国共产党组织之更加布尔什维克化”,是当时摆在全党面前的一大问题。

为了凝聚全党力量,统一全党意志,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强化党内思想建设。如通过开展党内积极的思想斗争,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党内错误思想如宗派主义、山头主义、自由主义、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进行批判,锻造了不同出身的党员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优良品质,促进了党内团结与统一;通过发起广泛的学习运动解决党内“本领恐慌”问题,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在职干部教育,如成立了中央干部教育部,创办了多种多样的干部培训学校,推动了马列著作的翻译工作,提高了全党的理论水平,坚定了党员的政治信念;在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基础之上总结历史经验,在七大党章中正式确立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为党在组织上的巩固提供了思想保证;通过对中国革命性质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思想建设的一项重大创新,对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它并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这就决定了党的思想教育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加强思想建党和理论武装在实践中会遭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如在社会转型和动荡时期,现实的利益矛盾会更加突出地表现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层面,造成思想领域的激荡和交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增多,国内社会文化多元化、多样化日益显著,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各种社会思潮竞相登场,对我国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起了冲击。一些西方学者在哲学价值观研究的掩饰之下甚至提出“意识形态终结论”“历史终结论”,对马克思主义作出公然挑战。在这些极具迷惑性的社会思潮煽动下,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质疑、动摇甚至背弃。信仰的迷失必然会导致行为的失控,引发党内贪污腐败、作风不正、以权谋私等不良行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讲:“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 〔1 〕9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全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全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先进理论的教育力和感染力,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对先进理论的情感认同,进而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科学的法规制度体系是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重要保障

政治生活是一定的政治组织、政治团体内的不同主体在政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理念与行为方式的总和,个体的差异性必然会导致组织中不同成员间观念和行动上的分歧、碰撞和冲突。作为一个拥有8 900多万名党员的大型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内的政治生活则更具复杂性和多变性。如何立足于管党治党的角度看待这些分歧与矛盾,如何运用科学性和程序性的规则化解这些分歧与矛盾,是党内政治生活面临的首要任务。

延安时期,党的领导集体运用敏锐的政治眼光洞察到国内外环境形势的变化,充分认识到健康活泼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实现,需要全体党员遵守科学的法规制度,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背景之下,党中央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党内政治生活的法规制度,并围绕民主与集中、党性与个性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刻论述,初步实现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将民主集中制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保障来抓,是延安时期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成就。1937年1月,刚刚进驻延安的党中央便召开了党的全国代表会议(苏区代表会议),这次会议突出强调了民主制的价值,阐述了民主集中制的内涵,指出要“用民主制的实行,发挥全党的积极性。用发挥全党的积极性,锻炼出大批的干部,肃清宗派观念的残余,团结全党像钢铁一样” 〔2 〕。同时要求党的领导机关应该向党员报告工作,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会议对党内生活民主化的深入思考,表明党内政治生活逐步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这一时期,毛泽东对于民主集中制进行了理论上的思考与阐述,他认为“民主和集中之间,并没有不可越过的深沟,对于中国,二者都是必需的” 〔3 〕。如在《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等文章中,他规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说,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4 〕1057。此外,毛泽东还对党性和个性、个人和组织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论述,进一步深化了民主集中制理论。

在准确把握党内政治生活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党中央在延安时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规章制度。如1938年9月召开的扩大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重点讨论了党内民主集中制问题,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的决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这三个文件详细规定了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书记处及各级党委、党部的工作任务、职责范围和决策程序,构成了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框架。毛泽东在此次會议上重申了党的纪律,即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全党服从中央。1940年12月,党中央颁布了《中央关于地方党及军队中党务委员会工作的决定》,规定了各级党务委员会的组成方式、解决党内纠纷和个别党员处理的程序等。1941年7月1日党中央通过的《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规定:“要在全党加强纪律的教育,因为统一纪律,是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 〔5 〕146-147为了克服当时党内出现的山头主义和分散主义,党积极探索一元化的领导体制,于1942年9月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规定党应领导其他一切组织,实现根据地领导的一元化。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首次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目标、根本原则、方式方法等作了详细的规定,确立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此外,延安时期党中央颁布的其他类型的相关法律,如《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条例(草案)》等,均对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肃清十年“文革”的影响,党的制度意识不断增强,相继通过党章的修订、党内监督机制的设置、党员权利的维护等措施不断推进党内政治生活走向正规化。但从现实发展来看,党内政治生活仍然存在庸俗化、随意化、娱乐化的问题,党内政治文化依然受到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究其原因,从微观层面来看,主要有党员干部缺乏规则意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退化,党内具体的制度设计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制度实施缺乏执行力,党组织作用涣散,执行力、凝聚力和领导力弱化等;从宏观层面分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过分强调经济利益,忽视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落后、形式单一、载体不活,思想觉悟的退化必然导致党员容易受到社会上负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当前党内政治生态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需要从加强党员教育、完善党内制度等多方面入手。首先,应在全党增强制度管党治党的观念意识,在实践中认真学习党章并严格遵守党章,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其次,应不断完善和强化党内制度体系建设,扎严扎实制度之笼,解决好制度的配套问题,增强具体制度与现有体制的统一性,提升制度的执行力,扩大制度体系的整体效能。再次,应丰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全党的制度教育意识和制度文化建设,把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结合起来,在党内形成遵守制度、维护制度、创新制度的良好氛围。

三、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有力武器

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作风,即所谓党风。政党性质不同,其作风必然不同。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就是全体党员在坚持党的指导思想、贯彻党的纲领路线和执行党的组织原则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党性特点的态度、风格和精神 〔6 〕。党的作风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直接反映,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必然有什么样的作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作风,包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以及艰苦奋斗的作风等,这些优良作风成为党夺取民主革命胜利、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保证。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党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形成党内健康的政治生活的关键所在。这一优良作风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党在理论上的逐步成熟。中共中央完成长征落脚陕北走进延安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将其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在总结革命失败和成功的经验教训中形成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理论上不断完善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为了使理论能够更加科学地指导实践,毛泽东从认识论的高度正确阐释了理论与实践二者的关系,明确提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为此,他把调查研究作为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中心环节,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良好风气在党内得到普遍认同,党内政治生活的面貌焕然一新。密切联系群众是确立党的政治优势的根本条件,密切联系群众的本质内涵在于奉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延安时期的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建立起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血肉相连的关系,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方法,并通过依靠群众引领群众为党内政治生活增添了动力与活力。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消除党内各种错误思想、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有效方法,正如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 〔4 〕1096延安时期的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从维护党和人民利益出发,敢于对错误的思想言论进行批评,确立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惩前毖后,治病求人”,“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方法,在积极的思想交锋中澄清了是非,提高了觉悟,克服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可以说,延安时期形成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统一了党内思想,团结了党的同志,有力地推进了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加强和改进作风的历史。党的作风不仅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直接反映,还在很大程度上对党内政治生活有着无形的渲染和辐射作用,二者是一种同频共振的关系。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党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党内作风建设面临的困难日趋复杂,党内政治生活必然会出现不可预测的新问题。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党的事业持续发展,我们党必须充分借鉴延安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经验,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首先,应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和群众路线,在密切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之中充分彰显亲民、爱民、为民的情怀,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之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其次,要树立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敢于动刀换血,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再次,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党内产生的矛盾和问题,深刻洞察隐藏在矛盾背后的本质规律,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造就坚强和巩固的政党组织。

四、发挥领导干部的引导示范作用是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关键环节

领导干部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和带头人,领导干部在党内的言行直接决定着政治生活的健康与否。延安时期,党克服了“左”、右倾错误,逐步发展壮大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经过遵义会议、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逐步破除了教条主义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束缚,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由五大书记组成的中央领导集体。新的领导集体的形成为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他们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推动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发挥了榜样示范作用。

毛泽东同志是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典范。他深刻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但作为领导者,对自己的批评是主要的。” 〔7 〕对于在审干运动和“抢救运动”中出现反特扩大化的严重错误,毛泽东主动承担责任,进行自我批评。他曾多次在陕甘宁边区行政学院、中央党校、党的七大及其他一些场合,向受到错误伤害的同志“脱帽鞠躬”“赔礼道歉”。毛泽东同志也是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典范,他带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群众同吃苦同劳动,从不以自己特殊身份自居。这一时期,党中央的高级领导人如张闻天、博古、王稼祥、周恩来、任弼时等都是严于律己、自我批评的典范。周恩来在整风运动中对自己参加革命20多年来的斗争历程进行了严肃认真的反省,在充分总结多方面的经验教训之后,他写下了两万多字的笔记以检讨自己的不足之处。任弼时对自己在中央苏区工作时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误认为是不重视理论,也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剖析。

古语云:上之所以率下,乃治乱之所由也。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实现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我们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能够慎独慎微、不计私利、心系百姓,严肃认真地开展自我革命,自觉主动地遵守党内政治纪律,在全党发挥了鲜明的引导示范作用,在此背景之下,党内政治生活才逐步走向了正常化,党内的矛盾和问题才得以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得到解决。当前党内政治生活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个无法忽视的原因就是一些党内高级领导干部把党内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视为“纸笼锁虎”,言行举止肆无忌惮,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损害了党的形象,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态。因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在于规范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而单纯依靠自省自律是很难彰显领导干部的以上率下作用的。所以,一方面,要将瞄头对准党内中高级领导干部,颁布对其专门制定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且要遵照所处职位和岗位要求成正比的差异性准则,使处于高层地位的领导干部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岗位对党和国家的特殊重要性;另一方面,针对领导干部遵守党内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表现,党内纪检巡视部门应作出专门的评判,及时发现其身上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随时监督、及時督促、适时纠正。

五、完善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制是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重要举措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局部执政,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党深知自身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权力的主体,边区政府一切工作人员只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公仆”。为了防止“公仆”变为“主人”的政治现象发生,党中央颁布了多项政策规定加强对“权力行使者”的监督,让人民和各界爱国人士监督政府,这也正符合了1945年毛泽东与访问延安的黄炎培进行“窑洞对话”时提出的破解“历史周期律”的“民主新路”的内涵。

延安时期,边区政府构建了完善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制,对于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的监督主要有党内监督及政府机关内部监督、参议会监督、检查机关监督和人民监督。一方面,建立健全了党内监督机制。如1938年《扩大的中央第六次全会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的决定》作出规定:在区党委之下设监察委员会,并对其职能作出具体规定。1945年党的七大党章中对党的检察机关产生的办法、任务、职权和领导体制都作了具体规定,边区政府则通过审计处和行政监察员公署来行使监督职能。另一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方便民众监督公务人员的政策法令。1939年陕甘宁边区召开了第一届参议会,参议会不仅有最高立法地位,同时有权选举、罢免边区政府官员及高等法院院长,有权监督、弹劾边区各级政府、司法机关的公务人员,参议会休会期间由常驻委员会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以实现对政府机关全面的监督。同时,边区还在高等法院下设置了监察处,它独立于其他政府机构,以便于检举政务人员的贪污受贿行为。人民群众对边区政府的监督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赋予人民“有用无论任何方式控告任何公务人员非法行为之权力” 〔5 〕91。《陕甘宁边区政纪总则草案》中规定“各下级政府或政务人员,如接到人民向上级政府控告的诉状,需随时负责转呈上级政府” 〔8 〕。《认真处理人民控告干部案件的命令》则态度鲜明地对人民的控告表示支持,同时对该问题处理方式作出严格要求。边区政府还于1942年和1945年发布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派公正干部切实调查群众控告案件的命令》以及《令各县政府对人民控告干部的案件应及时认真负责处理》的命令,为人民监督政府提供了制度化保障。

延安时期的毛泽东特别强调人民的监督权,并教导全体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到“只见公仆不见官”,这对于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当前党内的政治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把自身公职当作私人财产,大搞人身依附、跑官买官、拉票贿选等行为,还有一些党员不服从党组织的决定,公开与党组织讨价还价。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基础工作,要想使这一工作常态化,可以借鉴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经验,通过加大领导干部信息公开的力度、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全过程的监督、强化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及政党监督等外部途径,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最好的时期之一,生动活泼、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一时期,党积累了丰富的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经验,确立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在摆脱历史上种种错误倾向干扰的前提下明确了处理党内矛盾的基本原则,为党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新形势下,总结和弘扬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好经验好做法,如始终坚持从思想上建党,建立健全系统的制度规则体系,加强党的优良作风建设,充分发挥领导干部以上率下作用,构建完善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制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进一步推进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會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78.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83.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6〕付建成.延安时期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论集〔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52.

〔7〕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18.

〔8〕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7辑〔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189.

责任编辑 冯耀明

猜你喜欢
党内政治生活延安时期正常化
优势视角和增权取向的高校心理辅导实践与反思
用“正常化”战术攻克心灵堡垒
奥巴马任期内美国与古巴关系正常化诱因探析
基层党组织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堡垒
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治党的逻辑必然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理解“党内政治生活”的三个维度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体育思想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