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阶段性划分及其任务探讨

2018-05-14 11:18韩振秋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任务人口老龄化指标

韩振秋

摘 要:当前,积极应对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迫切任务。根据我国国情、老龄化的特点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我国老龄化应对可以根据不同的历史进程分步实施。按照时间节点,我国老龄化社会未来发展按照指标和任务可分为三个阶段:现在到2020年,2020—2035年,2035—2050年。明确阶段性指标和任务是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三个阶段;指标;任务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8.06.017

文章编号:1009—6922(2018)06-81-05

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开幕辞中指出:“主要经济体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给各国经济社会带来压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老龄化问题不仅是老年人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不仅是人道主义问题,也是发展方面的问题。围绕着老年人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来看,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影响是多方面的。老龄化带来了被抚养人压力加重;消费结构变化(住宅、汽车、电视机、冰箱等耐用品减少);储蓄减退,不利于资本积累;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年龄结构老化,导致有市场技能和革新能力的年轻劳动人口逐渐减少等等问题。老年人口增加的事实对保健、养老金、退休、社区设施以及政府开支等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经济方面影响包括:经济增长、储蓄投资、消费需求、劳动生产率、劳动力供给等;社会方面影响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健、代际关系、养老文化、社会分层等;家庭方面影响包括:家庭结构、家庭赡养、空巢化、代际矛盾等;对政府层面影响包括:各项法规政策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和政府决策、资源配置、公共财政支出、社会发展能力建设等方面。概括来讲,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主要有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家庭问题、劳动力供给、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社会保障、孝道伦理等方面。当务之急,需要结合这些问题和我国老龄化、现代化进程的实际,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对老龄化社会未来(从现在到2050年)发展及其任务进行科学地阶段性划分,并加以积极应对。

二、我国老龄化社会未来发展的阶段性划分

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包括吃住、医疗、养老、精神生活、体育健身、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但是市场供给不足,急需改进供给侧,以满足老年群体的美好生活需求和愿望。当前,长期护理保险、医养结合、生态养老、老龄产业、养老人才优先发展等系列问题都成为社会热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国家未来“三步走”战略蓝图为老龄化社会目标和任务构建指明了方向。

根据中国老龄化的特点,中国老龄化应对可以根据不同的历史进程分步实施。表1充分说明,中国婴儿潮发生晚于西方社会十年,而时间跨度比后者长了10年。理论推算,上世纪六七十代出生的人到2020、2030年后将进入老年期,中国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由于老年人口基数大,加上这个巨大存量将保持20—30年左右,那么中国深度老龄化阶段应该出现在2050年前后,届时35%的人口超60岁,此后老龄化程度有所缓解,这样的国情为我国老龄化阶段性目标和任务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

据此,按照時间节点,中国老龄化社会未来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即,现在—2020年;2020—2035年;2035—2050年。

三、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阶段性指标及其任务构建

按照上述三个阶段来规划设计老龄化社会的指标和任务,这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做好老龄化应对的现实选择。结合我国老龄化的实际可以分阶段实现以下指标,完成以下阶段性任务(如表2)。

从横向的、综合性的大项指标来看,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发展,结合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科技发展分项综合指标来推进第三阶段,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最终目标指向如下几个方面:

政治方面:老年群体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公平、正义、共享得到全面落实;社会更加和谐有序;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高;老龄产业、老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相关政策法规健全;老年人政治参与具有广泛代表性;老年人幸福指数全球仰慕,等等;

经济方面: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老龄产业成为重要的国民经济结构转型的生力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稳步提升;老年人力资源和老年人有效消费需求有序开发;老年科技产品研发、生产处于世界一流,等等;

社会方面:实现群体间和谐及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家庭建设、代际矛盾、文化教育、社会管理、家庭发展能力、共融共享的代际利益格局、社会治理等方面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机制健全;老年人问题、老龄化带来的消极问题实现科学、有效应对;家庭、代际关系更加和顺,人均寿命进一步提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民健康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和人才队伍全面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水平明显提升,等等;

文化方面:重构老龄化文化,建设适应老龄化社会要求的价值体系;老年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充分融合;养老、孝老、敬老文化的社会环境显著提高;老年观、老年社会观、老年价值观得以更新和提升;尊老敬老爱老蔚然成风;后喻文化与前喻文化并进发展;形成应对老龄化的先进文化价值取向,等等;

生态文明方面:城乡资源有效整合、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得以充分利用;绿色殡葬、海葬、人文殡葬等全面普及;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老年群体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成为主流;人们的消费行为更为理性;消费理念更加节俭;老年人的消费方式推进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为楷模和引导,等等;

科技进步方面:科学技术充分发展;老年科技产品全面推广并大量运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智慧养老全面普及;老年人充分自由地运用现代高科技成果;老龄产业科技创新全球领先,等等;

从纵向进展来看,老龄化实现从生产性、健康、积极到科技老龄化(科技高度发展,人工智能、互联网养老、健康服务业科技支撑体系健全,以科技保障老年人衣食住行,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助力老龄化难题应对),即生产性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科技老龄化。

总之,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指标及任务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特定历史阶段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和人口等指标,总体目标就是满足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老龄化社会阶段性任务的确立以及前面对老龄化问题的明晰,这为如何应对老龄化做好了准备并提出了迫切的、现实的要求。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历史的必然,老龄化是一把“双刃剑”,老龄化社会各国在应对方面,国情各异,故策略和重点亦不同。中国老龄化的形势及其发展背景揭示出老龄化问题应对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有两个应对着眼点:一是从老年人自身考虑,向其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使其物质殷实、精神富足、健康长寿;二是从社会角度考虑,努力克服人口老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协调社会关系,以利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为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创造条件。应对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建立坚实的物质基础;建立适合国情的养老制度;造就适应人口老化的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的开幕辞[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09/04/c_129268987.htm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陈晶.基于人口红利视角下中国人口转变效应的经验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4][美]N.R霍曼.H.A.吉亚克.社会老年学——多学科展望[M].北京:社会科学文獻出版社,1992.

[5]候伟丽等著.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6]李志宏.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效应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3(7).

[7]贾玉娇.最佳老龄化:理念、目标与实践[R].第九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摘要集,2013.

[8]老龄问题国际讨论会文集中文版编辑组编.老龄问题国际讨论会文集[M].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康 璇

猜你喜欢
任务人口老龄化指标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可视化分析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老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