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渠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2018-05-14 17:11王亚琼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8年1期
关键词:自然段教材文章

王亚琼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有关课程理念的文章推陈出新,层出不穷。这是我们的幸运,更是我们的机遇。在此背景之下,如何改进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成为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几年来,在语文课标的基本理念的指引下,我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反思,从中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因文施教,培养能力

把握文章的大意,是学生阅读概括能力的体现。第二学段的学生应有段落和篇章的意识。这是学生今后交际、阅读、和写作必备的一种能力。

1.以段落为载体培养概括能力

鲁宾斯坦说:“思维是在概括中完成的。”思维的最显著特征是概括性。作为老师,要鼓励学生对学完的课上内容进行概括,从中获得试用其他知识的学习方法,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第二学段学生已经有段的意识,就可以借助文章段的教学培养概括能力。由于初学,这一能力的训练要视教材情况,不宜每篇都进行程序化的操作。有的文章段落意思分明,就可以进行说段意训练。如教学《桂林山水》,我就请学生说说第二、三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學生经过阅读思考概括出:第二段写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第三段写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有时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多个自然段的大意,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2.以篇章为载体培养梳理能力

这对中年级学生来说是初始接触,要减缓坡度,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的文章结构紧凑,重点突出就进行概括主要内容训练;有的文章内容简单,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就让学生复述作品的大意。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初读课文后,我就请学生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即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我”批改作文,还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而《小英雄雨来》这一课故事性比较强,我就要求学生把故事讲给同学听,教师要因文而异,采用不同方式训练学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二、指导朗读,训练思维

好文章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因为不仅文章内容是真实的,和读者的生活经历重合或者能让读者产生联想,同时,文章中的感情也是真实的,能够让读者有代入感。要体会作者在文章中传达的情感,多朗读几遍就可以了,进而进入文章中的角色,体会作者如此写作的用意。

1.细读重点段,体会情感

对于课文中的许多具体形象,如果学生能够反复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品味、联想,往往在头脑中可以呈现出作者所写的画面,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愉快阅读的体验目的。如教学《桂林山水》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反复朗,并结合插图闭上眼睛进行冥想,脑中会浮现出桂林山水“清、静、绿”的画面,这就是成功的阅读,不仅达到了与作者共鸣的目的,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真是一举多得。

2.品味关键词,辨析领悟

教师要时刻谨记,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在阅读中思考、质疑、探究,自己查找生字词,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掌握更多的字词,更能有所感悟与生成。如在学习《再见了,亲人》一文中志愿军与朝鲜大娘话别这一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质疑围绕“雪中送炭” 回答几个问题如:“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什么?从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是怎样体会的?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一步步感悟到:作者通过“雪中送炭”这个关键词,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三、创设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想要优化课堂教学,教师需要营造一种温暖和谐、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虔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优化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氛围,语文教师必须发挥能动作用。

1.用爱布置课堂

教师在课堂中起到的作用是引导作用,面对这些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用爱布置课堂。具体做法如下:把爱的目光投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让爱充满整个教学的课堂。

2.用情境教育升华课堂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很美的情境,蕴含着丰富的美好的思想感情。我们抓住了这些情境,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既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体验到其中美好的思想感情,精神得到陶冶,又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3.用激励鼓舞课堂

兴越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想方设法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例如教学《爬山虎的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创作,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非常不错。

4.用生活充实课堂

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对议论文而言的。语文教学还应把教材中描写的生活、表现的思想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思想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教材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思想靠得更近了,从而更感兴趣,更积极地参与教学。例如《少年润土》一文写到捕鸟的情景,我们让学生把童年的生活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学生会喜形于色,兴趣盎然。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语文教师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努力。

猜你喜欢
自然段教材文章
教材精读
秋天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美丽的秋天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