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护理研究

2018-05-14 15:20毕淑红王彩红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高血压

毕淑红 王彩红

[摘要] 目的 探究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护理人员共计44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护理人员共计22名,对照组护理工作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护理工作者使用分层次护理管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各对随机两组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结果 随访1年,观察组护理人员的随访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P<0.05)。经过护理专业素质和他评情况考察,观察组护理人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分层次护理管理的方式对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进行护理,患者反应良好,护理人员素质高,值得采纳应用。

[关键词] 分层次护理管理;高血压;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3(c)-0053-02

随着时代和当代医学理念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对医护质量的要求显著提高,必须通过对医护资源的深层次挖掘提高护理质量,分层次管理主要是根据护理人员的职位和业务能力等进行整合分配,并实现不同层次的科学化管理,能够较好地发挥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实现护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2016年1—12月此次试验旨在探究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在该院实习的44名护理人员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名。观察组:男性5名,女性17名,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18.3±2.5)岁,大专生为8名,中专生为12名;对照组:男性6名,女性16名,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18.6±2.7)岁,大专生为7名,中专生为13名,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另选择该院2016年1—12月入院的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150例,随机方式分为两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由上述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人员实施护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由护士长根据自身对各个护士的了解,根据其护理技能掌握程度、理论知识高度、社交沟通能力及护理工作经验等要素,合理分配工作,协调好各个护理人员的工作,明晰其工作职责,严格按照护理工作标准开展工作。

观察组采用分层次护理管理方法,结合护士能级管理制度,进一步参照护理工作人员的学历、工作经验以及护士核心能力等基本指标,将之分为N1~N5五个层级,其中N1为助理护士,负责基础护理工作的执行;N2为责任护士,熟练掌握各项临床护理技能,负责护理计划的实施;N3、N4为责任护士组长,职称为护师和主任护师,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工作经验丰富,专科理论及技术实力强,责任心和带教能力也比较强,负责护理计划的制定和执行监督;N5是副主任护师,负责整体护理工作的管理,确保各项护理工作能够按照标准有序执行。参照英国国家患者安全学会制定的患者安全指南中风险整合管理(IRM)7步驟,结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按照评估(assessment)、识别(recognize)、报告(repon)、确认(dete mine)、分析(analyze)、计划(plan)、实施(implement)、评价(evaluation)的程序制定可控危险因素干预计划。具体方案如下:①健康宣教。由责任护士负责,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危险因素、易感人群、发病几率、临床症状、治疗方式等,在讲解时可发放相关的高血压健康教育手册,通过口头宣导+图文宣导的方式,促进患者对于高血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②为患者建立个人高血压危险因素管理档案。患者住入医院之后,相关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一般信息加以掌握,指导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并掌握患者的饮食习惯,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确保饮食的营养均衡;了解患者吸烟、喝酒等情况,进行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相关生命体征指标的信息采集,进一步进行危险因素确认和分析。③日常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模式,戒烟戒酒,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多食用一些低热低脂、富含维生素或者粗纤维的食物,严格控制钠和钾的摄入,适量运动,饭后30 min在在家属的陪同下散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同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严格遵医嘱用药。④随访管理。在患者出院之前,相关责任护士需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进行整体评估,然后由责任组长明确是否具备出院的资格,进一步对出院计划进行制定;在出院时,由责任护士结合出院计划进行针对性宣教,出院后1周、1个月及每隔3个月进行1次随访,对患者血压控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控制、靶器官损伤情况等进行评估、记录,直至出院后1年。

1.3 判定标准

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满意率=(比较满意+满意)/总人数。并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他评情况进行评分:具体有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和他评考核。

1.4 统计方法

此次采取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进行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率对比

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随访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人员的考核结果对比

经过护理专业素质和他评情况考察,观察组护理人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对于医院管理来说,护士是医院护理建设的主体部分,其人员的配置等对医院的护理效率和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但是传统的护理编制中,并未以患者为中心,其超负荷的工作直接影响了护理的工作效率和后期的稳定性,实现护理人员的分层次管理可以较好的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团队合作意识,并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力,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服务。

在患者护理中,采用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将护理人员分为5个层级,能够确保高危因素控制措施有效执行下去,从而保证患者具有较高的病症认知水平,坚定自我管理的决心,从而消除可控危险因素,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疾病,常合并有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喝酒等高危因素,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应该长期服药,并且加强自我管理,减少可控危险因素,延缓高血压病程进展,避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此次试验中,观察组采用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使用分层次护理干预的方式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丽丽,黄兰,李玲燕.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6):103-105.

[2] 张颖.分层次管理在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护理综合质量评估中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5):945-946.

[3] 张月霞.分层次护理管理对120例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2):89-93.

[4] 邢舒平,鞠卫萍,张爱娟,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3):75-78.

[5] 阮小芬,唐晓婷,王肖龙,等.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證候与相关危险因素及心脑血管事件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3):1025-1028.

[6] 赵冬梅,朱燕妮,董兰菊,等.分层次管理模式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比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9):159.

[7] 刘素珀,郭雪微,鲍艳江,等.北京局部农村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情况[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5):625-627.

[8] 赵燕,王晓燕,刘丽平,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7):5290-5292.

(收稿日期:2018-01-29)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高血压
教你这样“制服”高血压
Hold住,你的血压!
浅析涌泉穴
高血压界定范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高血压病人应具有的知识
高血压病人怎样选择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