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某高校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现况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

2018-05-14 15:20李树峰张海明郭雨晨许婷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29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大学生

李树峰 张海明 郭雨晨 许婷

[摘要]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现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在山西某高校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描述、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 结果 高校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为(76.75±10.42)分,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状况、每月生活费、学习成绩都会对大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有影响。 结论 大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整体较高,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选修课及网络新媒体进一步提高其健康信息素养。

[关键词] 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0(b)-001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the health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some Shanxi college. Methods The students in some college in Shanxi were sampled by th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and the SPSS 20.0 software was for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Results The health information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was(76.75±10.42)points, and the gender, educational degree of parents, self-evaluation of health status, monthly living expenses, academic records had an effect on the health information quality. Conclusion The whole level of health information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high, which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health literature quality of the selective courses and network new media by the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Health information quality;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Influencing factor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普及健康生活方式[1]。健康信息素养(Health Information Literacy)是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们意识到对健康信息的需求并能够有效的获取、理解和评价,并据此做出合理健康决策行为的综合能力[2]。良好的健康信息素养对于民众获取疾病防控知识,提高卫生服务利用率,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校大学生都是成长于网络时代的90后甚至00后,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3]。互联网上关于健康的信息数量庞大但质量层次不齐,需要大学生有较高的健康信息素养。本文通过对山西某高校大学生进行健康信息素养调查,分析山西在校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而为开展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科学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山西某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学校本科专业的4个年级(大五学生处于实习阶段,未进行抽样)中各随机抽取1个班级,将抽到班级的所有同学经知情同意后作为调查对象,共计397名学生。

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利用唐增等[4]研制的《高校学生电子媒介健康素养量表》评价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该量表一共分为健康信息获取能力、健康信息评价能力、健康信息实践能力3个维度,分别包括7、8、5个题目。各题目采用Likert-5级正向计分法,即“十分不同意”记为1分,“十分同意”记为5分,每个题目根据选项情况记为1~5分,总分100分。经过唐增等[4]量表研发者的测试,该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和信度。在上述量表的基础上,加入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生源地、年级、父母教育程度、自评健康状况、每月生活费、学习成绩)制成《高校学生健康信息素养调查表》,通过问卷星制成电子问卷,由作者本人到抽样的班级现场发送问卷并即时回收。

1.3 統计方法

通过问卷星管理后台将调查结果导出为sav格式的文件,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分类变量如性别、生源地、年级、父母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状况、学习成绩、每月生活费等反映学生基本情况的变量进行统计描述,计算频数分布及构成比。以上述分类变量进行分组,对反映学生健康信息素养的量表得分进行t检验或者方差分析,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以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总评分为因变量,以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基本情况

共调查397名学生,回收有效电子问卷382份,有效率96.2%。男生145名,占38.0%,女生237名,占62.0%;农村生源地的学生276名,占72.3%,城市生源地的学生106名,占27.7%;大一年级155名,占40.6%,大二年级78名,占20.4%,大三年级63名,占16.5%,大四年级86名,占22.5%;父母最高受过的教育程度,未读完小学27名,占7.1%,小学或初中207名,占54.2%,高中或中专111名,占29.0%,大学本科及以上37名,占9.7%;自评健康状况优秀84名,占22.0%,良好208名,占54.5%,中71名,占18.5%,差19名,占5.0%;学习成绩优秀43名,占11.3%,良好165名,占43.2%,中151名,占39.5%,差23名,占6.0%;每月生活费1 000元以下207名,占54.2%,1 000~2 000元155名,占40.5%,2 000~3 000元9名,占2.4%,3 000元以上11人,占2.9%。

2.2 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情况

山西某高校大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为(76.75±10.42)分(满分100分)。其中电子媒介健康获取能力(27.48±3.77)分(满分35分),得分率为78.5%;电子媒介健康评价能力为(30.92±4.79)分(满分40分),得分率为77.3%;电子媒介健康实践能力为(19.85±3.67)分(满分25分),得分率为79.4%。

2.3 健康信息素养在不同维度的差异性分析

健康信息素养在性别、生源地、年级、父母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状况、学习成绩、每月生活费等分类变量的分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电子媒介健康获取能力评分在生源地、年级、父母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状况、每月生活费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学习成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子媒介健康评价能力评分在性别、年级、父母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状况、学习成绩、每月的生活费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源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子媒介健康实践能力评分在年级、自评健康状况、学习成绩、每月生活费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生源地、父母受教育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高校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各条目得分情况

健康信息素养条目最高分的为“我知道如何在社交网络(如微博、朋友圈)上与他人分享健康资源”“我能够熟练使用网络移动设备(如手机、iPad)查找健康信息”“我知道如何利用获取的网络健康信息来帮助自己”,得分依次为(4.03±0.6)分、(3.98±0.67)分、(3.97±0.7)分;健康信息素养条目得分最低的为“我能够区分出网络上高质量与低质量的健康资源”“我能够综合应用网络上的专业和非专业建议”“我会使用健康类网站(如健康网、丁香园)的相关功能”,得分依次为(3.83±0.72)分、(3.78±0.72)分、(3.77±0.78)分。见表2。

2.5 高校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高校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的回归模型,以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总评分为因变量,以学生的性别、生源地、年级、父母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状况、学习成绩、每月生活费为自变量,通过逐步回归筛选自变量,得到的回归方程模型如表3。回归方程模型整体检验F=9.862,P=0.000,其中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状况、每月生活费、学习成绩对大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都有影响,非标准化系数B值分别为-3.430,1.973,2.111,2.609, 2.249。

3 讨论

大学生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在第七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素养调查报告》指出,我国大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而主要根源在于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疾病的预防控制理念[5]。健康信息素养对于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获取疾病预防知识的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大学生获取关于医疗健康的信息资源会更加依赖于互联网,而互联网上关于医疗健康的信息质量层次不齐,对大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大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参考。国内外普遍缺乏健康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和标准化评估工具的研究设计[6],Norman研制的电子健康素养量表(eHEALS)用来测量民众在使用网络健康知识工具时的感知能力[7],国内学者唐增[4]以eHEALS为理论基础,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制成《高校学生电子媒介健康素养量表》对大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进行调查。

山西某高校的382名大学生样本,呈现的人群特征有:①生源地是农村的占大多数,父母受过的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而且每个月的生活费在2 000元以内的占94.7%;②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好,“优”和“良”的学生分别占11.3%,43.2%。这382名大学生样本的健康信息素養总评分以及电子媒介健康获取能力、电子媒介健康评价能力、电子媒介健康实践能力均要高于宋荣维等[8]对内地新疆高中班的调查结果,可能是因为该文调查对象是医学院校的学生,其较好的健康素养来源于受过的医学高等教育,也可能是因为高校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持有率较高等原因。大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总评分在性别、生源地、年级、父母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状况、学习成绩、每月生活费等变量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家庭软实力都会对大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产生影响。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各条目得分的前3位是属于电子媒介健康获取能力的范畴,而条目得分最后3位的是属于电子媒介健康评价能力和电子媒介健康实践能力的范畴,说明在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要注重大学生的主观评价能力和实践能力。在高校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的多元回归分析中,模型拟合度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受过的教育程度越高、自评健康状况和学习成绩越好、每月生活费越高,大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就越好,此外,男生的健康信息素养也普遍要高于女生。

大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对于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其做出正确的健康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培养在校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的有效措施。高校的教务部门应开设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选修课,图书馆和宣传部门创办传播健康知识、健康教育的新媒体,提高在校大学生对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可及性,进而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曾钊,刘娟.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32):5-20.

[2] 王辅之,罗爱静,谢文照.我国居民健康信息素养内涵及培养策略[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8):13-17.

[3] 付少雄,胡媛.大学生健康信息行为对实际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基于健康素养与健康信息搜寻视角[J].现代情报,2018(2):84-90.

[4] 唐增,王帆,傅华.高校学生电子媒介健康素养量表的编制及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4(1):35-38.

[5] 王晓峰,王祥全.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变动及其问题成因分析[J].人口学刊,2018,40(2):86-95.

[6] 朱玉兰,唐伦刚.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刍议[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7):93-95.

[7] 沈菲飞.高校学生电子健康素养[J].中国健康教育,2012(1):75-76.

[8] 宋荣维,帕尔哈提江·如苏力,傅华,等.在沪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电子媒介健康素养测定[J].中国健康教育,2018(1):33-37.

(收稿日期:2018-07-14)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