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贸易的发展态势、面临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8-05-14 09:06赵天宇
丝路视野 2018年2期
关键词:发展态势跨境电商应对策略

【摘要】互联网的全球化和数据的跨境流动性催生了数字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为国际经济带来了强劲的推动力。随着中国“互联网+”战略和“一带一路”“网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深入发展,中国也全面迎来数字经济新时代。数字贸易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与网上丝绸之路相辅相成,以跨境电商作为发展平台,给未来商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和重构,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本文在介绍数字贸易概念及其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现状,以及作为数字贸易发展平台的跨境电商引领贸易新业态的发展趋势。最后,根据我国数字贸易的发展现状深入剖析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发展态势;应对策略

一、数字贸易概述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对数字贸易的定义尚未形成一定的标准,在《美国和全球经济中的数字贸易》报告中,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率先提出了有关数字贸易的概念,即通过互联网传输而实现的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活动,既包括国内通过互联网传输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活动,也包括通过互联网传输产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

数字贸易以互联网为基础,以数字交换技术为手段,通过互联网传输渠道为供求双方提供交互所需的数字化信息,提供的内容包括数字产品和数字服务。数字贸易与传统贸易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商业模式的创新。与传统贸易相比,首先,数字贸易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大大提高了贸易效率。数字贸易不仅改变了许多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交付方式,而且直接缩短了时空距离,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从贸易角度上分析,实现了贸易体制的优化,贸易流程的简化,贸易机会的增加。其次,数字贸易对象多为知识产权密集型的产品和服务,具有高知识、高技术、高互动、高创新的特征。数字贸易向客户提供的服务是知识密集型的,强调与客户之间的互动性,更重要的是它具有高度创新性。最后,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贸易形式也随之增加,技术的发展为客户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能够满足客户实时性、交互性、低成本、个性化的需求。

二、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现状

由于数字贸易并未从中国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独立出来,其与信息消费产业存在着交叉重叠,因此中国未能形成数字内容、社会媒介、搜索引擎、其他数字产品和服务的数字贸易类别,相关研究统计资料也相对匮乏。整体而言,中国数字贸易在数字内容、社会媒介、搜索引擎、其他数字产品和服务领域发展参差不齐。尽管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相对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但随着中国“互联网+”战略和“一带一路”、“网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深入发展,中国将全面迎来数字经济新时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4.3%,相对于2016年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24亿人,网民中手机上网普及率达到96.3%,相对于2015年年底提升6.2个百分点。所有这一切为数字贸易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中国数字贸易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发展必将成就多方合作与共赢,促进全球化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三、中国数字贸易发展平台

数字化给未来商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和重构,数字贸易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我们正在从跨境电商进化到数字贸易时代,即数字贸易是跨境电商的升级,跨境电商是数字贸易的发展平台,整个产业正在从小额外贸向中大额贸易、数字贸易方向演进,逐渐渗透到主流的外贸企业,越来越多的代工厂和外贸企业将用“互联网+传统外贸”的模式做全球贸易。

在今年“两会”上,跨境电商的发展连续第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跨境电商正在成为整体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B2B已经占据跨境电商进出口的七成以上。据埃森哲的市场预估未来五年,跨境电商可能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势头,预计到2020年,保守估计跨境电商交易额将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37.6%,而这一占比在2015年仅为19.5%。跨境电商作为数字贸易的典型代表,冲破了国家间的障碍,促使国际贸易走向无国界贸易,是未来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引领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跨境电商插上数字贸易的翅膀,通过模式创新,汇聚交易、物流、金融大数据,为众多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四、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数字贸易具有良好的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产业特点。虽然我国数字贸易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相对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和能力建设存在较大差距,面临一系列突出的问题与挑战。

(1)数字贸易水平低,综合竞争力较弱。我国数字贸易整体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数量多业务规模小,缺乏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数字贸易在各领域发展不均衡,产品质量有待改善,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数字贸易的结构失衡,且数字贸易产业基础薄弱,核心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无法有效支撑数字经济的发展,这些都制约和影响了我国数字贸易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2)数字贸易规制发展滞后,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现有法律法规是基于传统货物贸易与服务而构建的。针对数字产品和服务的数字贸易法律在我国有待填补,相关立法基础缺乏。尤其是监测跨境数据流的检测标准缺乏,存在潜在的监管风险。

(3)数字贸易发展环境中支持性要素不足。影响和制约我国数字贸易健康快速发展的知识性要素——人才、資金、政策,技术支持严重不足,突出表现为数字贸易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管理类人才的缺乏,知识结构的老化,配套支持政策系统尚不完善,支持力度不足。

五、应对策略及建议

(1)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增长,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我国要抓住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新机遇,重点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服务、通信服务、互联网金融、研发设计等新兴服务,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抢占未来经济增长的制高点。

(2)促进服务产业数字化均衡发展。首先,我们可以用现代数字经营服务方式,用于传统服务产业,重点改造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研发创新、品牌营销等瓶颈行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运营效率。其次,积极开拓数字技术型、数字知识型服务业,建立健全数字服务贸易的创新机制,加速服务贸易向数字化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变。

(3)建立数字贸易相关法律法规。首先,我国政府应该对已经建立起来的有关法律法规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进行全面的审核和修改,使其符合世贸组织的要求,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国际争端。其次,对我国数字服务贸易领域,特别是跨境电商、互聯网金融方面尚未制定的法律法规,应该尽快填补这些空白。最后,要增强对我国国内行业造成损失事件的预见性,及早保护,避免伤害。

(4)提高数字信息化人才专业水平。我国政府可以在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筹建国际数字服务贸易专业,培训更多高层次的熟悉国际数字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建立数字服务贸易的培训机构。实现对现有人员的短期业务培训,通过优惠政策增加国内服务业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同时防止智力外流,充分调动数字信息化人才的积极性,不断改革创新。

(5)积极参与相关数字国际规则构建。我国应积极参与数字贸易相关规则构建,深入研究《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等相关规则,以及数字贸易的相关规则,尤其是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国际规则,全面了解各方立场,推进多边、区域数字贸易规则构建,为创建公平竞争的国际数字贸易环境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六、结语

世界正在进入全新的数字贸易时代,既可以看到全球化和数字化推动数字贸易的发展,也可以看到以交易服务为平台,以数据为驱动的新型数字贸易形势。新兴的数字贸易可以整合包括营销,还可以包括通关、金融、支付等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未来数字贸易可以针对不同的贸易场景,不同的贸易主体,可以用模块化的数字贸易方式,把这些分散多维度的服务标准不断组合。中国的数字贸易新格局正在来临,通过“一带一路”数字丝绸之路,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中国创新能够引领全球的市场。

参考文献

[1]陈小平,小庞.敦煌网创始人、CEO王树彤数字贸易的商机[J].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2017(01).

[2]苏珊·阿里尔·阿伦森.数字贸易失衡及其对互联网治理的影响[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7(02).

作者简介:赵天宇,女,辽宁阜新人,本科,中共党员,研究方向:跨境电子商务。

猜你喜欢
发展态势跨境电商应对策略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和发展态势的探讨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旅游业网络营销发展态势及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