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推进莱芜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2018-05-14 09:06张同法边建文吕如成
丝路视野 2018年17期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转型升级

张同法 边建文 吕如成

【摘要】本文分析了山东省莱芜市当前经济发展的经济“新常态”特征,即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创新成为新的动力;分析了新阶段莱芜经济转型升级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经济转型升级的成功做法,进而提出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措施,对于莱芜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转型升级;莱芜经济

一、“十二五”以来莱芜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十二五”以来,莱芜经济呈现稳健增长良好态势。全市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61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65.8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7.7%。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68.95亿元,年均增长13.3%。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611家,比上年末增加16家。全年实现增加值296.84亿元,增长6.47%。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2015年科学技术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较2011年有大幅度提升绝对数达到了18827万元;资源节约利用和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2015年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57%以上,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下降17%的节能目标;23家低碳行动企业累计完成节能量161.41万吨标准煤。

二、当前莱芜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特征

(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经济新常态的一个基本表现形式就是增速放缓。自2011年开始,莱芜市GDP增速总体呈下滑趋势,由2011年的10.6%到2012年的11.1%、2013年的10.1%、2014年8.8%。2015全市GDP增速仅比上年增长6.6%。这说明莱芜市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的新态势。

(二)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在经济增速回落的背后,莱芜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也有所加快。一方面体现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2011年的6.7∶60.5∶32.8,调整为2015年的7.9∶51.7∶40.4。另一方面体现在工业领域内部结构的优化。全市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增加值占比由2011年的49.8∶50.2调整到2013年的47.6∶52.4。反映结构转型和升级的高新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仍延续较快增长趋势。

(三)创新成为新的动力

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相伴而行的是发展动力的转变,即由过去的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2015年,全年承担实施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4项,争取无偿资金4851万元;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1项。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448件,增长2.3%;授权量223件,增长27.4%。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年末达到66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36.24亿元,增长12.1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9.85%,比年初提高1.15个百分点。

三、经济新常态下莱芜经济转型升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方式亟待转型

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模式从粗放式增长变成创新和消费驱动增长。但是目莱芜市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2010年的260.55亿元扩大到2015年的545.43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远高于GDP年均增速7个百分点;投资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57%提高到2015年的79%,高出全省7.0个百分点。而资本产出率,则从2011年的0.16降至2013年的0.13,粗放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供给结构亟待改善

莱芜市制造业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传统产业升级缓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大企业大集团数量极少,而工业结构升级缓慢会阻碍其他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多年来,莱芜市对工业总量增长贡献较大的行业主要是钢铁、煤炭、电力、机械、轻纺等传统产业。目前,钢铁、煤炭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状况短时间内难以改善,钢铁煤炭行业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莱芜市产业结构必须进行深层次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改善供给结构。

(三)需求动力亟待增强

消费是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根据国际经验,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要达到50%以上,才能维持长期经济增长。2015年莱芜市消费率为42.21%,仅比2010年提高7.34个百分点,年均消费率仅为38%。不仅与国外有明显差距,即使在国内也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四)创新水平亟待提升

创新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动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近几年,莱芜市不断加大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不管是广度还是深度,创新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经济新常态下促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措施

(一)以创新驱动为主线,增强转型升级动力

自主创新是推动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劲动力。要切实从建机制、增投入、搭平台和育人才等方面入手,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

一是以氛围营造推进理念创新。培育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先进理念、开放思路、广阔视野的民营企业家,是推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实现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根本出路。二是充分发挥莱芜市高创中心的孵化器作用推进技术创新。加快企业研发平台、科技孵化平台、科技合作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政用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三是以品牌战略推进产品创新。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研发设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努力改变钢铁、煤炭原材料供应格局,提高钢铁产品附加值。四是加快莱芜市电子商務建设,推进市场创新。2015年莱芜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划到2017年,建设5个集商品交易、平台建设、物流快递、融资支持、研究设计、配套服务等于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实现传统专业市场在“e时代”的“二次创业”。

(二)以有效投资为抓手,拓展转型升级能力

一是创新产业引导政策,结合莱芜产业发展特点和产业发展长远规划,制订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的各项激励政策和措施,加大力度引导资金流向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莱芜特色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创新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加大对教育、研发的投入,培育新兴产业内需拉动;大力鼓励创新创业,改善民间投资环境,加大民间投资力度;创新投资融资体制,拓展政府、民间融资渠道;利用好海内外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培育发展区域性资本市场,引导资本资源合理配置。二是围绕重大项目抓投资。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第一引擎,主要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对接世界500强和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全力引进和建设一批具有全局性、引领性、标杆性的重大新兴产业项目,确保工业投资持续较快增长。三是围绕招大引强抓投资。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和“一把手”招商理念,把招大引强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

(三)以消费需求为依托,挖掘转型升级潜力

一是促进住房消费。积极鼓励市民、农民购买住房,加快商品住房去库存;紧紧抓住济莱一体化机遇,在靠近济南的区域,充分发挥莱芜房地产价格相对低廉的优势,创建济南后花园人居最佳环境城市,有针对性地吸引省会城市不同层次的客户群体,如养老安居等。二是以创建我省全域旅游示范市为契机,促进旅游消费。通过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市,打造旅游优势产业,有利于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加快莱芜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为全省全域旅游发展探索积累经验。三是促进信息消费。全力推进国家信息惠民工程建设,同时,加快推进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升级改造,完成基础通信网络向下一代高性能互联网转型,统筹构建基于云平台技术架构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促进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实现网络高效利用实施,为信息消费奠定扎实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一鸣.全面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J].求是,2014(22):40~41

[2]孙玉洁.加快蓬莱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4):132~133.

作者简介:张同法(1966.08—),男,汉族,山东莱芜人,工程硕士,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会计,研究方向:经济管理;边建文(1966.10—),男,汉族,山东莱芜人,工程硕士,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会计,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吕如成(1967.03—),男,漢族,山东莱芜人,工程硕士,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会计,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转型升级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对策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