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2018-05-14 09:06王倩李佳芩
丝路视野 2018年11期
关键词:早期重要性教育

王倩 李佳芩

【摘要】早期教育这个词在美国最早于19世纪初随着幼儿园的设立而出现,其对象包括0~8周岁的儿童。而很多家长的“早期教育”观念更倾向于针对0~3周岁的婴幼儿,更接近“启蒙教育”。家庭教育对早期教育有重大影响。其中“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发展”理论最为科学,依据五万份孩子成长基准数据,提炼出孩子的九大成长目标:安全感、意志力、目标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平衡、力量、速度。

【关键词】早期;教育;重要性

作为一名在职早教教师,经过与孩子们的相处沟通,深刻感觉到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孩子在经过早期教育过后,会在各方面表现出比同龄人更突出的能力,也凸显了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孩子会在专注力,逻辑思维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各方面均衡发展。

近几十年来,婴幼儿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科研成果表明,人类在婴幼儿时期大脑的发育非常活跃,对外界的刺激相当敏感。换言之,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在这个时期实施目的明确的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的身心成长。但在教育问题上,“可行性”并不意味着“科学性”。教育的科学性既要考虑“可行性”,也必须考虑“妥当性”与“有效性”。就启蒙教育而言,其实施时机与内容,方法与程度都要求严格地相互配合,不是盲目地“拔苗助长”,更不是置对婴幼儿长远发展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于不顾的“强制性开发”。早期教育应该在培养整体素质的前提下,帮助孩子形成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组成的综合学习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心智健全和环境适应能力良好的人才。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例如有人认为,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外语学习最迟也不能超过4~5岁,因为在这时幼儿学习外语不会与本国语言相混淆;5~5岁半则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6岁是发展大小、方位知觉最佳年龄。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1964年出版了《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提出了有名的智力发展的假设: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我国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幼儿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起点,其教育目标应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进一步教育打好基础”。为此,在早教行业里默认为早教的最佳时期为0~6岁。

首先,作为家长,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自出生之日起,就已经成为独立的个体。他们年龄虽小,但已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他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方法和角度不同于成人,不能把成人的想法、愿望强加给孩子,应当给孩子以足够自由和广阔的空间去选择、想象与创造。其次,要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婴幼儿潜能的早期开发,把这个时期的发展与教育放在孩子的终身发展过程中去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把握施教的尺度,按步就班而不急于求成。

一、早期教育内容

(一)肢体动作训练

顺应孩子身体的自然发育状态,引导孩子进行爬行、站立、走路和手的抓握等动作练习,锻炼其四肢相互配合,大脑与四肢配合的协调能力。

(二)语言训练

语言的听与说部分最主要是婴幼儿时期在家庭内奠定基础。家长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时(包括讲故事,唱儿歌),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声音的节奏快慢,以及发音的准确度及清晰度。要不时停下来观察和诱导孩子的反应,鼓励他们从被动地接受语言到主动的表达语言。

(三)认知训练

给孩子提供色彩鲜艳的玩具和音乐游戏,带领他们到经常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去学习,给予孩子丰富的感官刺激,发展其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灵敏度,诱导和鼓励他们观察和摸索的主动性。

(四)情绪和操守启蒙

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情绪控制,自我调整,自重而重人,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尽早形成相对稳定的作息规律,可以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有助于增加他们心理的稳定,避免行为失当。

(五)独立能力训练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从生活自理能力开始,几个月大时便开始教他们自己抱着奶瓶吃奶,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学会自己穿衣服,穿鞋袜,进而帮助大人作力所能及的家务等。

(六)社会交往能力训练

为孩子提供与同龄伙伴相处的机会,或利用角色扮演等游戏,让孩子通过生活经验的直接累积来学习如何与人分享或合作等社会技巧,培养他们对自身行为和对团体的责任感。

二、早期教育的意义

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发育,开发智能。对婴幼儿心理发展产生良好影响。对婴幼儿生理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早期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教育。

三、结论

希望更多的家长可以开始重视早期教育,了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早期教育不仅让孩子大脑得到开发,而且在一系列亲子活动和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学会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从小让孩子懂得克服困难,对孩子以后面对和处理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好心理准备,为自己的成長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国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姚伟.学前教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3]于冬青.中外学前教育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王倩(1997.07—),女,汉族,四川泸州人,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早期重要性教育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