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兴趣的高校共享学习模式构建研究①

2018-05-14 16:20邹筱,唐友奎,刘广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习者成员实验室

邹筱,唐友奎,刘广霞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获取知识的途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者的兴趣也更加广泛。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下学习者对兴趣知识需求的急剧增加,弥补传统学习模式的不足,高校亟须探索一种适合我国教育现状的学习方式。探讨高校应如何基于大学生的兴趣构建团队型共享学习模式,为高校师生建立开放、自由、协作的个性化学习平台,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资源的共享。以乐为始,以研为终,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关 键 词] 兴趣;共享学习;实践团队;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7-0040-03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学习正在变得越来越无边界化,越来越个性化,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化,再加上知识的高速更新,傳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国内外众多高校纷纷开辟第二课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上,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培养高校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

2004年美国著名学者Donald Beagle首次提出学习共享空间建设思想,同时也标志着共享学习概念的萌芽,此后国内外学者对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做了充分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共享学习的概念逐渐发展并成熟。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共享学习方式也得到了极大发展,如学者蒋念念(2010)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的共享学习方式[1],学者黄卫东(2010)探讨了共享学习模式下的知识服务平台构建[2]。另一方面,众多学者也对共享学习的形式及应用进行探讨,如学者刘洋(2010)探讨了大学学习型小组理论构建与实践[3]、潘其忠(2011)探索了在兴趣小组中学习能力的培养[4]、杨业丰(2012)分析了兴趣小组辅助学习模式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等[5]。总结发现,兴趣对小组的发展意义重大,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明显。

二、基于兴趣的共享学习

(一)基于兴趣的共享学习团队

兴趣是建立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之上,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而成的,同时又是认识和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力与源泉。基于兴趣的共享学习是指学习者结合自己的兴趣,与具有相同学习兴趣的学习者,在团队中有效利用各种工具,相互之间进行知识、思想与学习资源的共享,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督促与相互帮助,来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进而促进团队成员能力的共同提升。

(二)基于兴趣的共享学习团队特征

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IDL实验室”就是一个典型的基于兴趣的共享学习团队,“IDL实验室”是湖南工业大学16个“双创”实验班之一,是一个聚焦在创新、设计、技术、商业交叉的多领域高校学术组织。从组建至今已运行七年,主要是对在工业设计(视觉表现)方面有兴趣的学生在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IDL实验室”的访谈可以发现,在这个基于兴趣的共享学习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之下,他们积极参与团队实践活动,从中学习相应的技能、实践经验等。同时,平台上的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不同的兴趣小组,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促进,不仅实现了成员兴趣的拓展,也形成了一个拥有良好学习氛围的学习平台。

1.团队结构灵活

团队的组建与建设,均应以团队成员为中心,重视成员的个人兴趣发展与个人能力的完全发挥。而个人的兴趣爱好是多样的、可变的,因此需以学习者的兴趣为出发点,注重团队成员个性化学习的培养,组建灵活多变的兴趣学习团队。如“IDL实验室”成员平时根据个人的兴趣与团队建设的需要,归属于某一团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与学习实践锻炼的需要,参与到其他学习实践团队中进行学习或组建新的临时性的学习小组,直至学习实践任务的完成。

2.学习目标明确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高校的教学模式改革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学生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中心。基于兴趣的共享学习模式建设,就是为了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共享学习模式下,团队在各项实践活动中,都能进行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转化训练,协助学生将自己的兴趣目标进行内化,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发展有自己的思考。在实践活动中,指导老师仅作为学习的引导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比如,学生通过申请研究性学习项目,在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团队成员通过参加各类竞赛项目,在参赛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身的探索性学习能力。

3.学习氛围融洽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是后天可习得的,社会学习就是个体通过观察、模仿进而学习别人的行为。基于兴趣的共享学习团队就是在基于学习者的兴趣基础之上,通过在有共同学习兴趣的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影响、相互鼓励,通过频繁交流与模仿来进行学习。同时,由于团队成员之间具有相同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更能产生共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IDL实验室”中各个团队的成员,通过平时在生活学习中的接触以及参加各种团队实践活动,成员之间的交流明显增加,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变得非常融洽。

(三)基于兴趣的共享学习团队构建原则

1.新老搭配与结构合理原则

一个良好的实践团队,应该是能够长久发展,活力持久的。因此,为了满足团队长久发展的需要,在团队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新的团队成员,形成新老搭配、结构合理的实践团队,老成员将自己的经验与收获向新成员进行分享,使新成员接受正确的引导,最终形成高低年级共存、新老成员共存的团队结构。在“IDL实验室”中,就是通过高年级指导低年级的形式,不仅将实验室经验传承下去,低年级的成员还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

2.异质互补与能力互补原则

团队成员在心理特征、能力特长等方面都各不相同,组建团队时,在基于兴趣的基础之上,应吸收具有不同特质的团队成员或者与其他团队进行合作等,实现团队的异质互补与能力互补,如IDL也在不断吸收管理类、计算机类、设计类的学生加入“IDL实验室”,合理利用并发挥各成员的特长,取长补短,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促进团队成员能力多维度提升,达到团队的全面发展。

3.开放性与稳定性原则

作为一个兴趣学习实践团队,既需要实行“对外开放”,又需要保证核心成员的稳定性。在“IDL实验室”平台上,团队由常驻的核心成员(长期的老队员)带头,吸引外围成员(非长期老成员)参与,以点带面,带动整个兴趣学习实践团队,外围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地参加平台的交流与学习,随时可以参与,随时可以选择离开。外围成员的加入,可以增加平台的活力,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取这类成员的有益经验,集思广益,为学习团队的发展提出新的见解与方向,共同建设学习团队。

三、基于兴趣的共享学习模式构建

基于兴趣的共享学习平台是一个以学习为核心,以充分满足学习者个人兴趣,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进行资源整合,为拥有兴趣的学习者提供完善的服务,促进学习者之间有效交流的集成化服务平台[6]。通过向学习实践团队提供便利的场所、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实践的机会来促进学习者进行有效的学习。

理想的共享学习平台如图1所示,由学习成员、多媒体教室、联网计算机与工作室组成,其中学习成员由指导老师与同学组成,在平台上,每个人既是学习者,也是指导者,既是平台建设者,也是平台服务对象;多媒体教室用于共享交流场所;联网计算机用于网络资料的查询与课程的学习;工作室由工作区、学习区、休闲区组成。分别用于平台成员的工作、学习与休闲交流,但在现实中,三个区域通常是统一于一体的。

(一)基于兴趣的共享学习过程

结合“IDL实验室”长期运行的经验,基于兴趣的共享学习过程如图2所示,学习者与指导老师是学习平台的主体,指导老师利用平台进行信息的共享(发布)并接收平台成员反馈的信息,进行总结并做出下一步的引导,学习者利用平台进行信息共享与学习新知识,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老师与学习者之间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学习,在实践活动中,老师引导参与实践的学习者完成实践活动,学习者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并进行实践总结,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将活动成果及时反馈给指导老师;学习者之间则通过搭建有效的资源共享途径,进行资源的共享与学习知识的探讨,最终实现共同学习,共同提升的目标。

(二)資源共享途径

1.搭建网络化交流平台

共享学习团队在学习实践中,团队内部以及团队之间利用现代通信技术(QQ、微信等)创建资源共享途径,将自己在学习实践中的学习经验、收获、所了解的知识及时与其他成员共同分享,促进成员之间信息的共享,为其他成员提供灵感的来源与启发。如“IDL实验室”在团队的构建过程中非常重视交流平台的搭建,在团队内部,团队之间均搭建有信息交流途径,在平台上组建宣传组,负责平台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维护,保障信息的及时传递,加强交流平台的管理,定期对成员的经验与收获进行整理,形成共享文档,供其他成员学习。

2.举办经验分享会

平台成员定期进行经验分享交流,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成员进行分享,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另外,通过不定期邀请老师、知名学者甚至是邀请愿意分享的非平台上的其他有成就的学生到平台上进行交流,使成员能够了解最新的知识与开阔视野。分享会应形式多样,内容多样,地点灵活。团队内部分享时,应进行“圆桌式”分享;成果展示及邀请外宾进行分享时则应选择多媒体教室与会议室等,并邀请其他团队参与,以此加强团队之间的经验交流与分享,提升团队之间各成员的信息交流频率。

3.组织团队实践活动

以上资源的分享均是经验与收获的分享,不能及时运用到学习实践中。因此,采取团队学习实践活动将会成为更好的资源分享方式,在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如果发现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即可通过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发挥各自成员的优势,在实践中及时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实践活动,也是对平时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是检验和评价自己学习成果的途径之一。如“IDL实验室”每年都会策划一次成果展示,从策划到实施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布置细节都是平台成员共同动手完成。

(三)活动组织与管理

1.小组活动

在团队的学习过程中,成员的兴趣、成就以及归属感对促进团队内部成员高效学习至关重要。团队通过组织丰富的团队活动,从而能充分满足成员的兴趣,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增进成员之间更深入的了解与交流,增强团队归属感。在团队活动组织方面,应多组织实践性、公益性活动,以增强成员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团队成员的责任心,增强团队成员的凝聚力。同时,团队成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学科竞赛,申请大学生研究性项目,参与老师的课题小组,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2.团队管理

由于基于兴趣的共享学习团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自由性,且团队成员是来自不同的学院与班级,团队成员很难长时间聚集在一起。因此,对共享学习团队,仍需要进行必要的、灵活的组织与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共享学习小组的作用,相比于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采用团队自身管理的方式,效果更佳。在团队的任务管理中,可以引入打卡机制辅助团队成员来完成任务。“IDL实验室”采取以团队为主,班级为辅的管理模式,并在管理过程中,引入“Worktile”来协助团队的管理工作,不仅实现了打卡功能,还具有很好的交流功能。

3.激励机制

任何一个组织的高效运转,都需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基于兴趣的共享学习团队,激励机制不可或缺。但激励机制的运作不能脱离实际,需要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励可以有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之分,结合“IDL实验室”,外在激励有提供参加学科竞赛的指导、申请大学生研究性项目、挑选优秀学生参与老师的课程、比赛奖金和荣誉、提供或推荐实践、实习机会等。相比而言,内在激励作用更大,内在激励有对知识的追求、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成就感、归属感等,其中兴趣是最大的内驱力。IDL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基于兴趣的基础上努力培养成员的归属感与成就感,如“IDL实验室”的装修,均是由团队成员与老师共同设计与施工。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通过构建基于兴趣的共享学习模式,为高校师生提供有效的资源共享平台,引导学习者参加基于兴趣的学习实践活动,能够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协作能力。在高校中构建基于兴趣的第二学习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将成为未来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的一个良好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蒋念念,雷体南.基于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共享学习方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6).

[2]黄卫东.共享学习模式下知识服务云平台的构建研究[J].电信科学,2010(5).

[3]刘洋.大学学习型小组理论构建与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2010(5):84-86.

[4]杨业丰,朱光耀,邓士成,等.在兴趣小组中培养学习能力的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263-266.

[5]潘其忠,何维佳,吴小波.兴趣小组辅助学习模式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实践,2012(12):48-49.

[6]吴丽红.A学院学习共享空间构建研究[D].南昌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学习者成员实验室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两只挂钟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最强新成员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