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说集思 以研促思 以省驱思

2018-05-14 16:20吴文娴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2期
关键词:旧知批判性案例

吴文娴

[摘 要] PEP教材中Read and write板块是每个单元语言综合运用的呈现,而阅读教学是该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导入环节属形式主义、文本解读仅走马观花、思维培养似井底捞月等,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不高。阅读教学应注重批判思维的培养,从阅读前以说集思、阅读中以研促思及阅读后以省驱思三个方面阐述在小学高段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

[关 键 词] 阅读教学;批判思维;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4-0146-03

一、小学高段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思维能力的任务。小学高段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在语言综合运用的阅读教学中,但是现在小学高段英语课堂中存在很多问题,很难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一)导入环节属形式主义

一些教师在阅读课的导入环节,常常以歌曲的方式进行,播放之后便开始呈现文本,导入环节与文本的学习毫无关联,只是为了有导入环节而设置,既没有旧知的激活也没有情境的创设,只是走个形式。

(二)文本解读仅走马观花

部分教师在文本教学中,将重难点单独拿出来进行教授,攻克之后再将文本进行教学。有些教师将整篇文本呈现出来,但多数时间停留在新单词、新句型的解读上,他们认为阅读教学就是学生会读这篇文章,理解文中意思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思维培养似井底捞月

思维的培养是大多数英语课堂所缺乏的,老师只关注学生是否理解文本的表面意思,对文本深层次的意义或者作者想要表达的寓意全然忽视。有些老师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忽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甚至扼杀部分学生的不同见解,学生的批判思维得不到培养。

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如何在小学高段英语阅读教学中探索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亟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究。

二、阅读前以说集思

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阶段主要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醒学生相关的旧知,结合背景知识,引出话题,为阅读的开展做好准备,同时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良好时机。

(一)激活思维,清晰明了

思维的训练从阅读前已经开始,教师应创设情境引入话题,做好充足的准备,充分激活学生的旧知,营造良好的思维训练的氛围,学生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进入文本的理解学习。

1.创设情境

人类学家马琳斯诺指出:如果没有语言情景,词就没有意义,也不能代表什么。词语也只有在情景语境中才能产生意义。一堂课的课始便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使其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案例一:笔者在执教PEP 6 Unit 4 When is Easter? Read and write 时,播放了歌曲Baby animals, 在播放的过程中笔者介绍了各种歌曲中出现的动物以及它们幼崽名称,如dog—puppy, cat—kitten等,为本课时创设了情境,继而讨论动物的幼崽。

2.引入主题

在创设了情境之后,接下来如何呈现主题,并且如何依托情境,让学生进行思维的活动,畅所欲言显得尤为重要。

延续案例一的内容,然后笔者提问:What animals do you see in the song?

S1: I see a cow./ S2: I see a sheep and a lamb./ S3: I see…

接着笔者继续追问: What other animals do you know?Do you have any pets at home?這两个问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既感知本课的主题,也为文本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促发思维,灵活发散

在阅读前的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围绕本课话题,设计阅读前的热身环节,不断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旧知的唤醒和对新知的预测,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为阅读最好准备。

1.对旧知的唤醒

阅读前以说集思对学生之后阅读中新知的习得产生重大的影响,有意义的学习需要学生在已有旧知的基础上进行新旧知识的结合,从而习得新知,并且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最终进行语言的输出,这是语言习得的过程,因此,在学习新知之前对旧知的唤醒是必不可少的。

案例二:笔者在执教PEP 6 Unit 5 Whose dog is it? Read and write 时,用PEP 1 Unit 4 We love animals中的B Lets do引入,这个flash不仅有对动物单词这个旧知的唤醒,还有孩子们做动作模仿动物的样子,与本课时的内容十分贴切,让学生在课始就了解本课主题,回顾了相关旧知。

2.对新知的预测

在对旧知的唤醒之后,如何巧妙地帮助学生进行新知的预测对文本的学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时教师的问题优化设置就更重要,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推进其思维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案例三:PEP 7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 Read and write

笔者在进入文本之前呈现了四幅图,分别是map,compass, GPS,stars,让学生观察图,并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Q1: When will you use these?

Q2: Which of these can help you find a place/ the direction?

Q3: What will we talk about today?

三、阅读中以研促思

唯有当学生开始思考并运用恰当的策略和方法开展阅读时,他们的阅读才能从字面理解的浅层次走向阐释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的深层次(张文华,张丽红,2015)。在阅读中,学生只有伴有批判性思维,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文本所蕴含的深意进行揣摩,才能真正学透文本内容。

(一)理解文本,达文章大意

阅读中,首先是对文本本身的处理,即要理解大意,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要目标是要努力抓住文本的主旨大意,基于文本信息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合,借助思维导图式解读和文本联想式解读,高效理解文本,获取信息。

1.思维导图式解读

思维导图式的解读可以使学生对整个文本内容一目了然,既明晰了文章的脉络,又可通过关键词汇理解文本。学生能借助思维导图有条理、有层次地习得新知,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又发展了思维。

案例四:笔者在执教PEP 7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Read and write P8时,就采用了思维导图式解读,进行了三步走阅读。学生首次阅读时要求快速阅读文本,用圆圈圈出经过的地点。第二次阅读要求学生找出一些关键词,放在图中对应的位置。第三次阅读要求学生对思维图进行完善校对,并引导学生根据图进行关键信息的复述。本堂课对文本的理解用时不多,但学生能快速找到文本的关键信息,透彻地理解文本。

2.文本联想式解读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如能转换思路,找到文本的“支点”,在适当的引导下,学生会结合旧知和自身的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联想,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收获也会更多。

案例五:笔者在执教PEP 7 Unit 3 My weekend plan Read and write 时,在解读Wu Yifan一家人在中秋节这天将要做的事情时采用了文本联想式解读。本板块主要讲述了Wu Yifans family将会欢聚一堂,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Wus anut将要做月饼,Wus grandma将要告诉大家嫦娥的故事,而Robin和Wu Yifan将会读一首诗。笔者设计了Read and complete的活动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Wu Yifans family将要做些什么,由此提炼出文本中的重点信息。接着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联想和延伸。

T: What will you do on Mid- Autumu Festival?

S1: Ill eat mooncakes with my family.

S2: Ill watch the full moon with my family.

S3: Ill eat a duck in my family.

學生的中秋节活动,有些与Wu Yifans family类似,有些却有不同,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文本的学习更加深刻,理解会更加到位。

(二)突破文本,寻内容深意

在语言的教学中,批判性阅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良好途径,在对文本的理解之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本文的深层意思进行思考揣摩,对文本进行评价,推出言外之意,对文本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判断,培养学生的表达意愿,训练批判思维能力。

1.推断言外之意

学生对文本的挖掘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此时学生需要跳出文本,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联系,对新授的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结合实际,顺着作者的思路推断文本的言外之意。

案例六:笔者在执教PEP 6 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 Read and write 时,让学生寻找Robin喜欢四季的原因,其中春天、秋天和冬天在文本中很容易能找到关键句,但是在夏天这幅图中不能直接找到Robin喜欢夏天的原因,反倒是说了Robin不会游泳的事实,因此,笔者就设计了让学生讨论Robin喜欢夏天的可能原因。学生经过讨论后提出了多种可能。

S1: Maybe Robin likes the hot weather.

S2: Maybe Robin likes the pretty lotus.

S3: Maybe the days are very long.

S4: Maybe Robin likes the summer vocation.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尽情地、富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在表达的过程中训练自己的批判思维。

2.添补信息空白

教师设计从表面到深层理解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对文本没有直接呈现出来的内容进行思考、处理,添补信息的空白,领悟篇章的美妙,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案例七:笔者在执教PEP 7 Unit 5 What does he do? Read and write时,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引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笔者在引导阅读文本时设计了三个问题,要求学生观察图片,然后猜测答案。

问题一: What is Robins hobby?

S1: He likes science.

S2: He likes helping Grandpa.

S3: He likes watching Grandpa.

S4: He likes doing experiments.

问题二: What does Robin want to be?

S1: He wants to be a science teacher.

S2: He wants to be a doctor.

S3: He wants to be a scientist.

问题三:Where does Robin want to work?

S1: He wants to work in an office.

S2: He wants to work in a hospital.

S3: He wants to work in a factory.

S4: He wants to work in a school.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五花八门,但都有依据,又都符合逻辑。有些作者并不一定会把所有的内容都用语言表达出来,会留有信息的空白,让读者和学生进行想象,进行思维的训练,通过学生的表达体现出思维的差异和特别。

(三)回归文本,理解篇章精髓

对文本深层挖掘之后,重新回归文本,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对篇章进行复读,结合学生自己的理解进行作者观点的揣摩和文本结构、写作方式的思考,展开分析,并提出评价。

1.作者观点

学生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陈思羽,2013)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揣摩、呈现。

案例八:笔者在教授完PEP 5 Unit 2 My week Read and write 时,问了一个在五年级上半学期很少有老师会问的问题:What is the writers idea? S1:We should like sports./ S2: We should play sports every day./ S3: We should play sports regularly(有规律地)./ S4: We will be not tired when we often play sports./ S5: We will be strong when we play sports every day. 这些都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信息是否理解,语篇内容是不是会读,对应的重点句型是不是会运用,但笔者更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特别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文本结构

文本结构的归纳整理在小学阶段并不太多,但文本结构是一个篇章的灵魂,作者遵循一定的规律写成一篇文章,如果能把握这个灵魂,那么,对文本的了解将会更加到位,对于Read and write课型的书写环节的输出就可以更加顺畅。

案例九:笔者在进行PEP 6 Unit 5 Whose dog is it? Read and write 备课时,发现本课时内容的语言结构十分简单,因此,在新授完文本内容后问了这样一个问题:What are the writing features(写作特点)of this passage?学生自己总结写作特点,不仅能完成书本上回答问题的书写还能针对文本的写作特点进行模仿续写文本。学生总结出句型特征:“Im looking at the(某一动物). Im v.ing like a/ an(这一动物)”,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阅读后以省驱思

很多英语语篇都蕴含有深刻的寓意,是进行感情教育的良好题材,教师要挖掘文本,不仅要停留在文本本身所呈现的表面信息或者是文本本身所传达的意义,而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去假设,更好地拓宽学生的批判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得到更多的启示和感悟,甚至可以与教材有不同的意见。

(一)对文本信息的不同理解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在新授完阅读文本之后便戛然而止,认为本节课的任务已经完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文本有着类似的理解。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通过自己的分析对所读文本内容进行不同的理解。

1.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由于学生对教材和老师权威的畏惧,很少有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是小学高段的学生早已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的观点。训练批判性思维不是一味让学生“找茬”质疑,而是在老师的帮助下陈述自己的观点。

案例十:在执教PEP 7 Unit 6 How do you feel? Read and write 时,学完课文后,笔者对文本发起了一系列的追问。

追问一: If Robin sits on the ant, what will happen?

S1: The ant will die.

S2: They will not be friends.

追問二: What will happen the next day?

S1: Robin will die,too.

S2: Robin will be stuck in the mud and nobody will help him.

追问三: What does the story want to tell us?

S1: We should always be nice to each other.

S2: We cant bully (欺负)the weak.

通过这样的交流,教师带着学生回顾整个故事,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故事进行推理,学生的能力便从语言层面上升到了思维的批判层面。

2.敢于批判文本的局限

对文本的评价是很多学生所缺乏的,大部分学生认为教材呈现的全是对的,老师说的都是正确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对老师的语言进行评价,可以积极地说出自己的不同想法。

案例十一:在教学PEP 7 Unit 6 How do you feel?Read and write时,笔者讲到The ants pull Robin out of the mud时,有一位学生产生了疑问:Robin is so big and heavy. But the ants are so small. Can the ants pull Robin out of the mud?不得不承认,这位学生已经拥有批判性思维,笔者就顺势让学生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果真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这个故事缺乏真实性。

(二)对同伴观点的不同看法

批判思维的发展在同伴间更加常见,特别会在小组合作中产生,同一个问题,同伴间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是截然不同的观念。

案例十二:在教授PEP 6 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 Read and write 的第二幅图时,讲到Robin喜欢夏天的原因时,有一位学生回答说:Because Robin can eat ice cream. 另一位学生迅速举起了手,他没有回答Robin为什么喜欢夏天,而说:I think he is wrong. Robin cant eat ice cream because he is a robot.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肯定,抓住了教育点,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对两位学生的回答进行了解释,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綜上所述,小学高段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对待事物有独特的见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鼓励学生描述自己的观点,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理查德·保罗.批判性思维工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程帼芳.小学英语阅读素养中思维品质的培养[J].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16(10).

[3]张文华,张丽红.绘本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5(7).

[4]陈思羽.以提高思维含量为导向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3(3).

猜你喜欢
旧知批判性案例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岁末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