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自信的理论逻辑

2018-05-14 12:45刘畅
新丝路(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

刘畅

摘 要:当前“文化自信”既是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部分,又被写入新党章,成为了党的又一指导思想,展现了极高的政治思想地位。本文通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化自信思想的政治表述,分析文化自信思想地位提升的原因及支撑文化自信的来源,梳理 文化自信思想的理论根源与理论逻辑,帮助人们更加深刻的理解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意义,激发人们坚定文化自信的信心。

关键词:文化;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十九大报告讲,“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旺,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对于中国今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这样的历史论断,正于对于当前形势的分析与判断,蕴含了深刻的理论根源与理论逻辑。

一、文化自信思想地位的提升

早在2014年,在讨论价值观问题时,习总书记就强调要重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这个问题开始被关注与研究。在2015至2016年间,习总书记先是用“题中应有之义”的论断说明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间的关系,又用“本质”二字说明文化自信是其它三个自信的根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正式把文化自信与其它三个自信放在并列的位置来讲。紧接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他又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首先“基础”两个字是从根本观念这个角度讲的,文化绝对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东西;而“广泛”谈的是文化的作用范围,它沁染在社会生活中各方各面;“深厚”二字则突出了文化的稳定性与长期性的特点。

在十九大上,文化自信思想被纳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当中,紧接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了党章。从此,文化自信思想同时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指导思想,其价值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

二、文化自信思想地位提升的原因

1.基本理论根源

从文化本身来看,能称为文化的东西,无不刻上了人的烙印。人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可以相互说明的同构互塑关系:在定义人的时候,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定义文化的时候,则说人化的本质是文化。人是文化的存在,文化划定了人性的圆周。人通过有目的活动,来构建有意义、有价值的世界,那也就是文化的世界。正因如此,当我们谈文化的时候,应该把人的发展、人的完善作为文化的最基本的价值诉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长期坚持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然则当前改革进入到了关键期、深水区、破冰期,种种社会冲突与矛盾不断呈现。如何将新的价值理念传入人们的心中,解决发展中迸发的一系列问题,给广大人民群众以必要的人文关怀,帮助人们更好、更全面的发展,这才是中央号召“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深层次原因之所在。文化作为价值观输入的最好载体,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般的,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这五个最基本的价值诉求念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只有真正的内化于心,才能做到外化于行。

然而要想使文化发挥如此作用,首先要做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什么是文化自觉,简单说就是人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之中的,对于自己所处的文化要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包括它的形成、历史以及它的发展趋向和特色要深入的了解。没有这样的功课,文化只是人们的习俗和习惯,难以升华为更高的精神共鸣,那么又谈何自信。而文化自信首先是一种社会心理。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是要有在认知基础上形成对于其文化价值的认可。显然,这需要依靠文化自觉来实现。另一方面是建立在对文化价值理念认可基础上的积极践行与行动。这表现为坚定态度与鲜明立场。

文化就是一条河,“传”是它的核心意义。文化是动态的。从这个角度上讲,文化自信要体现出对历史、对现实和未来的关切。

2.文化自信的三重关切

首先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越来越重视弘扬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推崇。一个民族的强大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影响力上,还体现在它的文化影响力上,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瑟泽荣一作为日本现代化之父就写过一本名为《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的书。这位老先生常跟年轻人说,把《论语》读透,办好企业的一切秘密都在论语当中。一个日本人尚且如此推崇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理直气壮的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坚守下去。

其次,是对现实实践道路的自信。中国改革开放迎来了第40个年头,确实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面对世界经济的危机和萧条,中国经济发展风景独好。这样的反差引来的是全世界的关注,这时中国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该如何体现,是不是要在文化层做一次深刻的自我总结。什么的样子的文化支撑着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当人们为中国发展取得的骄人成绩而感到民族自豪的时候,也正是对背后长期以来所坚持的文化价值与信念的一种肯定。

最后,是对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十九大做出的规划不仅要实现现代化,还有成为现代化强国。应该说,中国共产党在即将步入一百年的这样一个辉煌历史的今天,对未来敢于做出这样的“强国”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自信体现。然而,要保持这样的高度自信,我们的底气打哪来。

三、支撑文化自信的思想来源

对于文化自信来源的探究,可以看作是一次文化自觉的过程,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自信的来源有三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传统文化

在文化自信的三种来源当中,最根本的还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像古埃及、古巴比伦、罗马帝国这些曾在世界上兴盛一时的文明古国都先后灭亡,只有中国在不断进化中延续了下来,原因何在。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讲“中国是文化大于种族”。各个民族间无法避免的血缘差异与种种冲突怎么解决,靠的就是文化的包容力。在这里存在着一种很强的张力,一边是文化一边是民族差异,它造就了中国的大国风范,使中国形成了无可比肩的大国格局。

2.革命文化

在20世纪前期,革命一直是中国的主旋律。马克思主义的传人造就了具有中国独有的革命文化景观。正是这一时期所凝聚的革命力量使得我们的文化重生。为什么我们可以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打拼出来;为什么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止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谜底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革命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国前,毛泽东就提出要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之后,邓小平同志虽然只是从教育文化的角度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但也表达出了当时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之后江泽民把“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阐述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胡锦涛同志又加入了“改革创新”的新要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上论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既提到了指导思想、基本立场,又谈到了实际国情,说明先进文化的发展也是要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所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是一尘不变的,它是不断丰富与完善的、与时俱进的文化。

纵观全文,文化自信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依据、清晰的理论逻辑和深刻的历史意义。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对“中国梦”的实现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充满自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9

[2]杨义.中华民族文化根本的深厚性[N].光明日报.2009.3.9

[3]张友谊.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N].光明日报.2017.12.29

猜你喜欢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