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财税政策促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化

2018-05-14 12:19张野
山西农经 2018年5期
关键词:体制改革供给侧

张野

摘 要:供给侧改革是我国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机构、实现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路径与必然举措。本文重点探究我国的财税政策如何优化,以期进一步促进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改革;体制改革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5-000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志码:A

自从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2009年-2010年间实施了“4万亿投资计划”、国家发改委新批基建项目投资额度都超过万亿。然而,工业品的价格却持续下跌,企业效益下降,显然这些问题并不是需求侧管理能解决的。

为了应对这一形势,中央决策层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改革”, 目前人们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定义理解不同,要么就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单单理解为“三去一降一补”;要么就宽泛的把它等同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事实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显现的结构性矛盾,需要通过体制改革,消除体制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化解结构性矛盾、充分释放市场经济活力。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的是体制结构,通过对体制结构进行改革,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实现结构性的优化。

1 在促进改革过程中财税政策有哪些方面需要调整

财税政策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也是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动力。财税政策可以形象的比喻为:税收—如何收钱,财政—如何花钱。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来说明。

1.1 税收方面需要改善的方面

1.1.1 税费总体比重大,间接税为主体税源。世界银行数据显示,近年我国企业的总税率(应缴税费金额占商业利润的百分比)为67.8%,全球排名第19 位,位列亚洲国家之首,企业税费负担较为沉重。税、费和各种行政性收费种类多,综合比重大,阻碍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积累。降低了实体经济的活力。

1.1.2 增值税税率和社会保险费费率还有下降的空间。我国工业企业的增值税税率主要以17%为主,对企业的利润空间有一定的挤压作用,另外增值税作为间接流转税,税负的转嫁和归属不确定性很大,垄断性质越高的商品,转嫁给最终消费者的份额越大。而且具有累退性质,不考虑税负的承受能力,对低收入者来说,过高的流转税会抑制他们的消费,不符合公平税收的原则,并且过高的税率会导致产品税后的价格不能真实反映市场的供需关系,致资源错配。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和个人,综合费率达到40.6%,在173个国家或地区中,中国社保费率高居全球13位,远超美国和日本。这加重了企业和个人的负担,降低了可支配收入水平。

1.1.3 税法体系立法步伐缓慢。近几年我国税收的扩张迅速,是因为制约税种和税率膨胀的机制没有形成。在我国的税法体系中,除《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税收征收管理法》是由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并以法律形式发布实施外,其他税种都是经人大授权,由国务院及财税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形式实施的。所以我国税法体系的立法规格和立法程序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并加强征税权制约机制的完善。

1.2 财政方面需要改善的几个方面

1.2.1 国企改革。目前产能严重过剩如钢铁、煤炭、化工等行业中,国有企业占有大部分。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凭借国家信用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长期限、大规模、低利率的信贷和融资。近年国企利用在资金、背景、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大举兼并资金链断裂无法获得贷款的民营企业。上演了“国进民退”。事实上,各地的“僵尸企业”中,许多是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应该消除制度性壁垒,国企和民企应在一个资源共享,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发展。

1.2.2 政府性投资和经济干预。过去在实行积极的需求刺激政策过程中,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逐渐增多,对私人资本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影响了私人资本的发展,促使一部分资金流向虚拟经济和房地产,致使这类市场价格虚高,这背离了财政的公共属性。财政与市场的关系划界不清,一些本应该由自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财政过多介入。另一方面财政在民生、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方面显得过于拘谨。一直以来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量持续存在,而背后的利益链交织更是触目惊心。如在钢铁行业,日益增多的由政府牵头主导的并购行为,将延缓中国钢铁行业合理化进程,并推迟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和效率目标的实现。

1.2.3 转移支付。在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方面,设置的项目很多,对降低贫富差距,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财政转移支付项目比如一些政策性补贴,如家电下乡补贴、电动车补贴、对企业的部分项目补贴等等,这些补贴会使本该淘汰的落后产能企业起死回生,利用国家的财政补贴来弥补自己生产率低下所高出的成本。像这类财政补贴一方面浪费了纳税人的钱,另一方面影响了市场公平竞争,合理化资源配置的進程。

2 在促进供给侧结构改革过程中财税政策的建议

2.1 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

停止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和控制,只要提供一个公平竞争、安全、财产权有保障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企业家的才智和积极性,来依靠市场力量调节经济。董明珠在一次会议上谈过,我们不需要什么政策倾斜和补贴,给我们一个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就可以了。这是多少企业家的心声啊。

2.2 全面减税降费

(1)通过合并税种,削减各项行政性收费,降低总体税率,税负降低,企业活力得到增强,人民得到更多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发展。(2)在各行业,各所有制,各规模企业之间构建公平的基础税种和税率,对高污染和资源开采型企业设立有针对性的特殊税种。来体现税收的公平性原则。

2.3 国有经济改革

国有经济掌握了全社会最重要的资源,而它所处的行业往往是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垄断或寡头竞争的行业。一部分国企通过自己的垄断地位攫取大量财富,但是利润上缴的少,本应该是公民大众享有的利润仅成为企业内部群体独享的利润。另一部分国企生产效率提高缓慢,内部管理混乱,机构臃肿,造成亏损,而财政方面从地方政绩、税收、维稳的角度考虑,对这类企业不断的输血,导致企业没有改革的动力,形成了僵尸企业,不断的吞噬国家资产,拖累整个国民经济的后腿。取消国企的倾斜性政策,对国企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待遇平等,公平竞争。对连年亏损的,管理效率低下,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进行拆分,拍卖,改制,尽量减少国家的资本损失。推动国有资产民有化改革,使人民能直接拥有由原来国有资产组成的国民权益基金的股份,分享真正的“全民所有制”的好处。

2.4 制定和执行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

对于民资和外资的市场准入限制世界通行的做法是制定负面清单,而不是一项一项地去增加正面清单的项目。负面清单是市场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不但涉及公民的基本权利,还牵扯到本国对外经济关系,例如中美投资协定的谈判也需要制定负面清单。政府依据此清单的原则和范围来设定行政许可和设定市场准入。

2.5 坚持建设法治国家

一个良好的市场体系一定要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取得的经济成果需要法治来保障,我国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以来,取得很大进展,但是离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来说,还有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吴敬琏.改革需要真刀真枪[J].西部大开发,2016(11).

[2]任保平.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体制改革[J].中国科学辑刊,2017(3).

[3]石寅.财政政策促进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与对策研究[J].理论讨论,2016(6).

猜你喜欢
体制改革供给侧
浅析山东省公路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问题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