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产品碎片化的创新模式探究

2018-05-14 12:19李宇
山西农经 2018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保险碎片化创新模式

李宇

摘 要:当前互联网保险正加速发展,互联网保险产品向碎片化的方向发展引人注目。本文以互联网保险产品碎片化探究为主题,从碎片化互联网保险产品存在的问题出发,然后以具有代表性的碎片化保险产品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一个中心,三个环节”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模式,以此为标准模式,为企业创新碎片化保险产品提供参考方向,促进互联网保险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保险;碎片化;创新模式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4-0111-01 中国图书分类号:F842.6 文献标志码:A

1 碎片化互联网保险产品存在的问题

1.1 产品开发与设计导向问题

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上存在一些难题。首先,产品的设计需要结合一个具体的场景(例如退运险和航班延误险等),但这种具体化的场景并不好找,而且往往需要和其他电商平台的合作(例如淘宝、携程等),这就显示了互联网保险的独立性不高,消费者很少会自己单独去购买产品。

1.2 产品定价精算难度大

互联网行为让精算的难度上升。以退运险为例,退运险只赔偿退货运费而不赔偿换货运费,于是一些网购消费者便采取“先退货再下新订单”来取代之前的换货行为,这不仅增加保险公司赔付成本,也提高卖家的退货率,影响到店家的销售。由于退运险的产生,买家会觉得既然有退运险,觉得不好退货也不用花钱,这样就使她们不像以前那样精心、谨慎地挑选商品,这也导致了退运险的赔付率大大上升。

2 碎片化互联网保险产品分析

碎片化互联网保险产品精准定位客户需求,降低保费、以销定产、个性化定制、减少成本,利好保险消费者。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兴起,各个互联网保险公司加大对互联网保险的开发,互联网保险花样层出不穷,有的碎片化互联网保险产品受到大众的点赞,有的碎片化互联网保险产品打着创新的旗号,实则是一些不符合保险原理的产品,或是一些吸引眼球的所谓噱头产品,损害了被保险人合法权益和保险业形象,因此遭到了拉黑。

2.1 创新性互联网保险产品分析

创新性的碎片化互联网保险产品首先符合保险本质,属于保险产品,其次抓住用户碎片化需求,真正意义上的碎片化需求是这些小而碎的保险需求数量多并且性质相同,最后保险公司能够根据并且利用互联网信息根据个人信息满足这些小而多的个性化需求且价格实惠。

2.2 争议性互联网保险产品分析

争议性的碎片化互联网保险产品虽然也抓住用户的碎片化需求,根据特定的群体设计出价格低廉的产品,但是这些产品要么不符合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带有博彩性质,要么违背保险原则,不符合保险本质,不属于保险产品,因此在某些产品上线后不久就被保监会叫停。

3 互联网保险产品碎片化的创新模式探究

3.1 “一个中心,三个环节”的创新模式

互联网保险产品在碎片化方向的创新和设计不能漫无目的,而需要一个参考模式。在此模式下进行创新可以避免企业在碎片化产品创新过程中误入歧途而研发出不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碎片化互联网保险产品市场有序竞争,促进互联网保险健康发展。该创新模式简称为:“一个中心,三个环节”。

一个中心指以客户为中心,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三个环节是指产品研发环节、营销环节、服务环节。互联网保险产品碎片化围绕着客户中心从三个环节展开创新,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等优势,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以此创新出生命周期长、能为公司和客户带来价值的真正意义上的碎片化互联网保险产品。

3.2 实时跟进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碎片化互联网保险产品除了产品本身需给客户带来价值外,在服务上也要做好贴心改进。服务环节可分为三个部分:购买前服务、购买后服务、理赔后服务。传统保险业里,保险公司在客户购买完保险产品后一直到出现保险事故前,很少与客戶进行沟通交流,降低了用户体验。

结束语

随着我国保险业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浩汤浪潮,互联网保险发展如火如荼,“碎片化”路径持续探索。首先,互联网保险产品“碎片化”路径是未来互联网保险发展的一大重要方向,将撬动互联网保险行业的革新,全面改变人们对保险产品的传统印象和消费习惯,真正实现保险生活化。其次,随着互联网深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网络技术日趋完善,以及保险业的不断革新,保险监管的不断成熟,“碎片化”保险产品会逐渐化解发展中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哈耀萍.互联网保险要义在于产品创新[J].时代金融,2014.

猜你喜欢
互联网保险碎片化创新模式
互联网保险合同的法律分析
平行的个体与垂直的世界
微时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互联网汽车保险需求分析
想象力都去哪了
互联网保险的创新商业模式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