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2018-05-14 12:19赵玉婷
山西农经 2018年4期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

赵玉婷

摘 要:产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课程,不但涉及微观经济的分析,还包括了中观、宏观经济的分析,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4-0144-01 中国图书分类号:F062.9-4 文献标志码:A

1 《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1.1 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

现阶段高校经济学类使用的是一种文、理的方式,相同的专业和班级既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的存在。这无疑给该课程的教学增添了不小的难度。因此在一个有限的教学时段内,将上述两种教材的内用相互结合使用,再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做到局势俱进,使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以此激发学生们对本门课程的兴趣,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以求达到一个最优的预期培养效果。

1.2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其学科本身对实践的要求比较强,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模型和指标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因此,这门课程的学习就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作为铺垫,并且学生还需要掌握统计学的相关知识与此同时做到使用计量经济学的软件进行相关的数據的测量、分析以此了解学习中所遇到的一些经济学模型和经济指标。

1.3 考核方式多元化

想要改变现状就需要添加新的考核手段,教师应该多去鼓励自己的学生发现身边的产业经济学问题,然后利用起所学过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尝试性的解决,将学到的知识真真正正的应用到实践中。举个例子,老师可以将学生们进行分组,通过实地调研考察或采取网络收集的方式对采集到的资料进行SCP范式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一份所选产业的分析报告,然后根据报告的内容进行成绩的评定,作为期末总评成绩考核中的一部分。有条件进行上机模拟考试的院校还可以添加这样一个考察流程。

1.4 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应用

产业经济学这门学科整体的理论性较强,如果脱离了一些实际案例那么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将变得十分的困难。并且经济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如果基础学的不扎实那么在想往下面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就会产生一定的阻碍,这对后面进行深入的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和学的活动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整体,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因此,为了同时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目标,需要将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等教学方式相互结合,提升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便于学生们对于课堂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并且促进教学目标能够更好更快的达成。

2 教学资源建设与特色

2.1 教学资源建设

由于课程的设计主要针对高职院校所有专业的学生,产品经济学这门课程所选用的教材应该包含了各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其基础知识内容应包括产品经济通论,即产业结构、组织和政策理论、反垄断、管制理论等相应知识点的教材,还需要提供相应的行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并且赋予相应的案例分析与讨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曾经使用过的三本教材都存在以下弊病,教材中阐述的理论内容过于深奥,使用了很大的篇幅介绍产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有些地方晦涩难懂,使用词汇都是非常严谨的学术词汇;同时,教材中使用的大部分案例内容都比较陈旧,对于知识点的讲解也并不是十分的通俗易懂,并不适合做高职院校的教材。而目前市面上出版的经济学教材大多都是由本科院校编写的,尚未发现专门适用于高职院校的经济学教材,故本团队已经根据高职学生所需编写了产业经济学的公共基础教材。

2.2 课程改革创新特色

课程的创新与特色之处在于在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运用大量现实中的案例来补充,案例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区域经济,贴近不同专业。案例分析的方式有教师或学生举例、视频、讨论、辩论等,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吸收、掌握、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加入实训课程,体现高职教育的“教、学、做一体化”特色,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基础技能。

结束语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需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职业素质目标。而且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学资源建设与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辛永容.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辛永容,2016(05)

[2]汪芳,赵玉林.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创新[J].理工高教研究,2017(09)

猜你喜欢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
从产业经济学视角看经济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
信息经济下的产业变革与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地位与应用性质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