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推动西藏经济发展的机遇与路径选择

2018-05-14 17:05谢静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机遇互联网+

谢静宜

[摘 要]“互联网+”的应用早已渗入我们的生活,在面对西藏这个具有地理特殊性、文化特殊性的地域来说,“互联网+”的兴起对西藏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从 “互联网+”的概念入手,从能源、人文环境、社会治理结构、农业四个方面对西藏经济发展中“互联网+”的路径选择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西藏经济;机遇;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9.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当今世界性的发展,互联网早已经成为新经济发展的引擎,为新经济模式的创立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对传统农业、手工业、服务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互联网+”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对社会生活进行一次全新的诠释,它的存在标志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更具体更深入的融合,为新的消费模式的产生奠定基础。西藏的地理位置处于高海拔地区,交通不便利,开放时间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缺陷,互联网的发展较其他地区更是滞后。要想实现西藏经济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改造西藏的能源、文化、社会治理结构、农业四个方面,从而使西藏经济发展的竞争力提升,实现后发优势。

1 “互联网+”的概念内涵及优势

在刚刚闭幕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互联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技术内涵层面,“互联网+”不仅指狭义的传统互联网技术,“+”更包含着伴随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边缘产业,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传感的结合。在应用外延层面,“互联网+”不仅具有互联网的媒介沟通和销售渠道属性,“+”还将互联网平台融入个人与家庭、企业与产业及公共服务等各领域。

“互联网+”自身具备很多优势。首先,“互联网+”有着交易成本低廉的优势,对降低信息流动成本、节约能源、实现信息的低成本交换都有突出的表现。其次,在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可靠性方面,通过互联网的流程监测和信息的流动共享等工具,解决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2 “互联网+”对西藏经济发展的机遇

西藏作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西藏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利用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助推西藏重点产业的发展,提升西藏整体竞争力。

2.1 “互联网+”能促进西藏的自生能力

首先,“互联网+”能提升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增加单位时间产出,提高资源利用率;其次,能使得同等自然资源要素投入下,人均产出效率提高,增加产出。

2.1.1 促进西藏资源的探索开发和配置利用效率

在资源开采面前,运用互联网先进的探测技术和稳健的开采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定位资源所在位置,并对资源进行有针对性、可持續性的开采。在藏区的潜在地质环境灾害和污染面前,以传感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物联网提供了更为高效、全面、低成本的监测。在环境治理面前,一改以往先发展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转换成全程监控和防护的模式,从源头上保护了藏区的生态环境,还将遗留下来的污染和生态破坏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在西藏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面前,“互联网+”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业对西藏的人文资源和建筑资源实行全面检测,保障了西藏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1.2 提高西藏的人均产出效率

首先,西藏由于高海拔和复杂脆弱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地广人稀的分布格局,这使得商品交易、沟通、争议的处理都要支付比内地更为高昂的交易费用。“互联网+”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通信的交换和协作费用。其次,在农牧业方面,互联网可以强调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改善西藏农牧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信息不对称较严重等问题,提升西藏的传统农业的竞争优势,实现农牧民提高收入的诉求,彰显社会公平。最后,“互联网+”在人力资本的提升和改善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在医疗、教育等方面都运用“互联网+”技术对人力资本进行优化,从根本上实现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2 促进西藏地区间平衡发展

西藏在发展中具有“非典型二元结构”特征,首先,自生能力欠缺、城镇化发展滞后,“互联网+”可以实施人口转移战略,将农村人口吸引到城市来;其次,西藏目前的意识形态是政府和民众中的藏传佛教并行的意识形态,“互联网+”能够激发更广泛的人群参与,促进观念和文化的融合。

3 西藏推动“互联网+”的路径选择

西藏在发展“互联网+”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首先,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西藏的信息化建设基础落后,本地化信息技术支撑力量薄弱;基础网络和信息资源共享水平低,重建设、轻应用、轻服务现象比较突出;信息化投入不足,与西藏的现实需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次,资本制约也成为西藏发展互联网事业的障碍,吸引商业投资进入骨干基础设施的投资意愿较低,需要政府主导投资进行骨干网络建设。

3.1 “互联网+”能源产业

“互联网+”能源是互联网和能源的深度融合。能源配置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革命性的人类文明进步往往以新能源的利用为标志。

首先是能源生产的清洁替代问题。西藏部分地区还没有实现电能覆盖,工业化、城镇化必然导致能源需求的增长,西藏地区缺乏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但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囿于技术和投资限制,无法发挥出资产价值而创造收益。综上,西藏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电力需求的增长,因而需要以“互联网+”能源以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利用结构转变来减弱能源消费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其次是能源消费的电能替代问题。能源互联网能够在互联网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配置,能使不同的新型能源实现资源供求平衡,因此,“互联网+”带给西藏在能源行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不但能够解决西藏内部能源的需求,还可以通过已建成的输电网实现外送,无疑会成为西藏既能坚持可持续发展且具有竞争优势的支柱性产业。

3.2 “互联网+”环境资源产业

首先,西藏地区草原、森林、水资源和湿地资源丰富,但是囿于产权界定困难,这些生态环境资源仅仅主要以生态景观旅游创造资产价值。其次,西藏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人文资源构成了当前西藏旅游产业在其经济中的支柱地位。然而,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潜在制约因素,包括自然生态面临沙化及灾害的威胁,旅游产品及服务的衍生附加和营销沟通方式亟待提升等。

通过“互联网+”的融合,将自然生态的物联监控、景观负荷的动态数据,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优化利用,制定更为灵活、动态的产品、价格、沟通等营销组合策略,使西藏的旅游资源得到更加可持续和优化的资产利用价值。

3.3 “互联网+”社会治理结构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对社会治理结构做出重要指示,指出要提高和改善民生水平,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结构。西藏“互联网+”社会治理结构改革应以推进政府政务建设为基础,构建智慧政务。要求各政府部门汇集分散的信息和资源,在政务办公中实现信息共享和政务互通,在业务上实现业务协同,建设政府决策、管理、服务信息支持系统,积极对社会公众开放政务数据。

3.4 “互联网+”大农业产业

西藏由于农牧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信息不对称较为严重,因此被互联网改造的潜力空间较大,如物联网技术对于规模化种植、养殖的渗透,互联网推广和交易对于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提高交易效率有显著作用。通过“互联网+”大农业的农业现代化,不仅能实现农牧民收入的诉求,还能体现社会公平。

[参考文献]

[1] 陈爱东.西藏经济问题研究[M].中国大地出版社,2017.

[2] 姚凌云.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下的西藏能源问题发展问题探讨[J].西藏发展论坛,2013(02).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机遇互联网+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机遇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