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商贸类职业技术学院在贵州农村流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2018-05-14 17:05唐莉莉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人才培养

唐莉莉

[摘 要]贵州是中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扶贫开发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商科职业技术院校应发挥积极作用,为贵州农村输送实用性商务人才,为贵州“大扶贫”战略推进,落实精准扶贫,发展农村流通经济,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流通经济;农村基层商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A

农产品流通连接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传递农产品市场信息,关乎广大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提高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不仅可以促进农产品流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流通效益和效率,也是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信息畅通和价格稳定,建立高效、畅通和安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关键。贵州农村“大扶贫”战略的实施、精准扶贫的落实,农村流通经济落后是个障碍,而满足农村基层商务人才的需求,是发展农村流通经济的一个必要保障,商科职业技术院校应发挥积极作用,为贵州农村输送实用性商务人才。

1 贵州省农村扶贫任务艰巨,精准扶贫初见成效

2015年,贵州有493万贫困人口,是全国贫困人口数量最多的省份,占全国8.77%。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中,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的有61个。(贵州统计局,2016贵州省统计年鉴)对照国家规定的“原则上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区降至3%以下)”的脱贫目标,贵州脱贫攻坚任务还很艰巨。

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点工作。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4个切实”的具体要求:一是要切实落实领导责任;二是要切实做到精准扶贫;三是要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四是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贵州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农村,九成以上的贫困人口集中在深山区、石山区和革命老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山地经济的产量低、成本高、运输条件差、农业流通经济落后。“十三五”期间,贵州省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有效解决了一批贫困乡村水、电、路等瓶颈制约问题;贵州省立足自身天然绿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加快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泉涌”发展。2016年,全省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万多个,74.2万贫困群众从中受益。

2 农村流通经济落后,基层专业人才匮乏是短板

精准扶贫要精準地找到贫困根子,精准地针对扶贫对象精准地安排扶贫项目,扶贫项目要有成效,要形成帮扶对象致富的长效机制。贵州农村扶贫,不能靠引进工业项目,只能立足自身旅游资源和山地农特产品“黔货出山”。精准扶贫项目把贫困农户引上致富路,走下去要靠农户自身提高生产技术和市场运作的基本技能,大力发展农村流通经济是农民脱困致富的根本需求。

贵州的山地经济决定了贵州山货产量低成本高,但是贵州独特的山水赋予了贵州山货的原生态、“绿色”、有机等优良品质。不能跟农业大省、农产品高产区比产量和成本,我们可以寻求市场差异化,做精品农业,准确市场定位,差异化提供高端农特产品。采用这样的市场战略,我们首先要对农特产品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分析:大到对政策背景、市场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具体到对个体农特产品的市场容量评估、生产技术条件评价、竞争对手分析、成本测算、风险预测等;其次,要进行营销策略选择,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的策划;再次,需要具有营销技能的人员进行实施及售后。这样,对农村基层市场运作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很迫切的。

笔者下到农村基层调研当地农业种植扶贫项目,和基层扶贫干部及农户交流中,深切感受到农民对于市场化运作专业人才和技能的渴求。没有市场运作技能,农户的农产品生产没有市场导向,品种选择、产量计划都是凭个人经验,较为盲目,加上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几乎没有中途调整转产的可能;农业生产者因为市场信息闭塞,没有自己的渠道资源,缺乏市场谈判技能,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处于最弱势的地位,利润低而且没有权益保障,更谈不上通过运用产品策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来创收增利。

从贵州农村现实条件来看,现阶段几乎没有专门的营销策划公司面向农村地区提供市场运作专业服务,农民的资金条件也不可能购买营销咨询公司的专业化市场服务,甚至农民也没有寻求市场化专业服务的意识。那么,农民自己拥有市场化运作基本技能,是现阶段发展贵州农村流通经济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3 地方职业技术院校商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多选择城市,极少从事涉农商务活动

职业技术院校,生源多来至于农村地区,熟悉农村,对农村应该有很深的家乡情结,院校在就业指导中要提倡鼓励毕业生学成回乡创业。但是,商科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回乡创业的形势不容乐观,商贸类专业中职毕业生就业多留在城市,从事非农商务活动。

究其原因,粗略分析有以下几方面:

(1)毕业生对家乡农业流通经济发展没有信心。贵州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多来自于农村,家庭农业收入相对于城镇工薪家庭来说,收入偏低,特别是偏远农村家庭农业收入远远比不上城市务工的收入,从观念上,毕业生认为回乡从事涉农活动收入较低,没有前途。

(2)传统“跳农门”的思想影响。农村学生家长对孩子上学的最大期许,就是脱离农村,转变身份,能在城市扎根,认为毕业后再回到农村从事涉农活动是没出息,这种思想对毕业生就业选择影响很大。

(3)职业技术院校对商贸类学生设定的培养目的没有涵盖农村基层商务活动需求,相应的课程设置定位没有针对贵州农村基层商务活动的原理、操作流程及实践练习;具体到课堂教学设计、讲授、案例分析、思考练习,极少选择农村流通经济背景,导致学生对知识的适用性认识囿于工业品流通领域。

(4)就业指导方向单一。职业技术院校在对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对“返乡创业”的重视不够,在相关政策和专业指导方面,给予的信息提供、项目推荐、技能培训等指导和服务力度较弱。

4 地方商科职业技术院校应多渠道为贵州农村培养、输送基层商务人才,下到农村基层提供市场化专业服务

(1)相比較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和普通专科院校,商科职业技术院校面向贵州农村输送基层商务人才,从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模式两方面来看,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具体到营销专业为例,普通高等教育和普通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偏向策划和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教学中理论重于实践;职业技术院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偏重于市场执行和营销手段操作,教学中注重实务操作。就目前贵州农村对基层商务人才的普遍需求而言,职业技术院校商科毕业生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2)商科职业技术院校通过和县级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定向培养符合当地农产品市场化运作需求的基层商务人才。

职业技术院校和县级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是目前职教界较为常见的一种办学模式。和不同地区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应该对当地农业经济进行调研,了解当地农产品流通的概况、发展方向及农产品流通领域对商务人才的需求特征,提炼所需专业技能及岗位要求,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区别性的进行教学模式设计。定向培养符合当地农产品市场化运作需求的基层商务人才不仅为当地农村流通经济建设提供了人才,同时也提高了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带动了农户参与市场经济,由单纯的“农业生产者”提升为“农业经营者”。

(3)职业技术院校和基层商务职能部门合作,为农民提供短期培训。

作为为农村输送商科专业毕业生之外的一个必要补充,职业技术院校和基层商务职能部门建立联系,配合政策宣讲,为当地农民普及商务基础知识,培训基础商务活动技能,“短平快”地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具体问题。这是农村基层商务人才建设的一个重要渠道,职业技术院校要利用自身师资资源,服务于贵州农村,为我省“大扶贫战略”发挥应尽的作用。

(4)组建“师+生”专业团队,为农村基层提供专业服务。

组建“师+生”专业团队,下到农村,为农村基层提供专业服务;可以在教学期间,作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也可以作为毕业顶岗实习的实习内容。首先,为农民提供了关于农产品产品规划、定价分析、渠道建设和促销设计等专业服务;其次,丰富了专业教师的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水平;再次,真正落实了“做中学”,学生可以充分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另外,学生也会在这个环节得到具体的创业指导,从而树立“返乡创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宁.贵州省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

[2] 胡顺光.贵州喀斯特区小流域尺度生态治理的水土流失机制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

[3] 李昌隆,任强.采取措施 积极推动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工作[J].宏观经济研究,1982(10).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人才培养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