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资源县五排苗歌的种类及特征分析

2018-05-14 12:46谭志坚潘雪枚王易萍
歌海 2018年2期
关键词:苗族

谭志坚 潘雪枚 王易萍

[摘 要]资源县五排地区的苗族善歌,当地至今仍保存非常丰富的歌种,如:呢呐呢、贺郎歌、花歌等。由于迁徙及民族杂居等原因,五排苗歌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因素而呈现出独特的地方性。因社会变迁,人们的生活价值取向以及外来文化的撞击,使五排苗歌的传承发展不可避免地遭受影响。对五排苗歌歌种及其形式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为其传承困境的缓释提供客观性视角。

[关键词]资源县;苗族;五排苗歌;苗歌歌种

苗族是中华民族中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的少数民族之一。由于苗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因此,苗歌便担负记载历史、生活以及情感宣泄的重担,并因此形成了灿烂的苗族音乐文化。位于资源县境内五排地区的苗族,是湖南城步苗族的一支,自明洪武年间迁入后,便定居于此,由现属两水苗族乡的烟竹坪散播开来,遍布五排地区。五排苗族的苗歌,内容丰富,体式古朴,韵律严谨,极具地方特色。

五排苗族善歌,遇娶亲嫁女、丧葬礼仪、逢年过节、上山下地等都尽情欢歌。歌谣集中反映五排民众的劳动、生活、情感、历史等内容,全面展现了他们所经历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时代。近年来,因多元文化的冲击,民族歌谣文化的持续发展遭遇挑战,五排苗歌也不例外。本文拟结合前人的研究,并根据当地实况,对五排苗歌进行较为全面的整理以及文本解读。

一、五排苗歌的种类

(一)“五排”简介

资源县古为楚国地域,位于广西东北部越城岭北麓,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资源县西南方依次分布着车田苗族乡、两水苗族乡和河口瑶族乡。历史上,车田、浔源(今两水苗族乡和河口瑶族乡)统称为“五排”。关于“五排”的来源至今流传着以下三种说法:一是军事管辖说。据1992年版的《西延轶志》记载,编军籍屯田以充兵役曰军户,其未入军籍者每里记十排。五排意指五个排、第五排。二是河流说。五排境内有河流名为五排河,贯穿车田、两水、河口三乡,故将三乡统称为五排。三是村寨说。过去人们习惯称山脊为岭,山沟为嶆,山坡为排,人们喜欢将房屋建在向阳山坡上。据传古时候当地仅有五个山坡建有村寨,于是这里便称为五排。当地语言主要有苗语①、新化话、汉语西南官话,也有少部分人讲瑶语。

(二)五排苗歌的种类

苗歌在五排地区称为“ɡuō lai”,歌手常用苗语和汉语演唱。五排苗歌歌种丰富,内容广泛,形式古朴。题材内容包括了苗族起源、生产劳动经验、婚嫁礼仪等各方面。五排民众关于五排苗歌的分类标准主要是牌子②,按牌子可分为呢呐呢、贺郎歌、大小山歌、花歌、拜香歌等。

1. 呢呐呢

呢呐呢在五排地区流传最为广泛,因唱词中反复出现“呢呐呢”这一衬词而得名。呢呐呢也称为“陪嫁歌”,原是苗族女子出嫁前晚在家中所唱的一种苗族民歌曲调。唱“呢呐呢”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主家以邀请歌开始:

灯火融融蜡烛清,今夜贵客坐满庭。

今夜贵客把庭坐,每人四句把歌吟。

然后客人接唱:

唱得有理道得真,水有源头树有根。

水有源头通大海,树有根来满山青。

如果主家把邀请歌唱两遍后,客方还不答话,主方就会开骂道:

接亲来了许多人,哑口无言不做声。

木头菩萨不讲话,变个黄狗叫三声。

这时,如客方不服气,就要对骂开来。不过这种情况一般少见,因为接亲队伍中往往配备了得力歌手。

接着是互相称颂,唱生产收成情况,进行盘歌。所谓盘歌,就是指主客双方以歌唱的形式相互询问对方的家底。

新娘亲属唱《离娘歌》:

媳妇娘来媳妇娘,离了火炉离了房。

今夜离了亲姊妹,明早离了亲奶娘。

新娘母亲唱《教女歌》:

一教女儿听劝文,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身之计在于勤。

(下略)

主家唱散场歌。

呢呐呢原只用于婚嫁,是女歌手之间的一种对唱形式,人数不定,分甲乙双方一问一答,互相盘歌斗智。后来内容扩充,生产技术、古今时事都成为其演唱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唱方式也由女女对唱演变为男女对唱、男男对唱。演唱场合则延伸到了各类喜事庆典,打三朝、祝寿等。喜庆时,一般在晚上进行,往往一唱就是通宵达旦,有时甚至连唱三夜,欢乐尽情,至分胜负为止。

呢呐呢与湖南城步一带的哭嫁歌一脉相承,在资源境内它主要盛行于车田、两水地区,延东、梅溪一带也有传唱。曲调平稳而灵活,流畅而动听,既可叙事,又能抒情,其叙事丰富多彩,抒情则感人肺腑。呢呐呢的曲式属于带扩充的一段体,上句与下句对称,讲究前后呼应。其曲式结构表现为:

衬词 + 乐句 + 句中加腔 + 乐句 + 衬词

2. 贺郎歌

贺郎歌是新郎迎亲回来当晚闹洞房时为祝贺新郎缔结姻缘而得名的一种苗族民歌,曲调欢快,感情奔放。凡参加闹洞房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唱。开头领唱的人称“领歌郎”,歌词内容都是恭维新娘新郎的好话。有唱传统歌词,也可即兴编词。贺郎歌曲调的结构是由四句歌词和两句补充句组合而成,第五句、第六句是贺郎歌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唤起歌伴接声歌唱。例:

新郎骑马过高桥,风吹马尾两边飘。

三尺红罗搭马背,四尺缎子搭马腰。

来贺你来恭贺你,落了音来再起声。

这首《贺郎歌》是在五排地区贺新郎用的最多的一首。在城步地区,《贺郎歌》的演唱仅限于结婚之时,地点也仅限于新郎家。此歌种传入五排地區后,其演唱范围扩大,人们不止在新郎结婚时唱,但凡打三朝、贺寿等喜庆之时也沿用此牌子,只是所贺内容会有所不同。五排地区凡会唱民歌的人,几乎都会唱贺郎歌。此歌种也是五排苗歌中影响较大的曲调之一。

3. 大小山歌

五排地区流传至今的山歌主要有大山歌和小山歌。它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音调上,大山歌多用于生产劳动中在山上、田间、地头演唱,以前人们上山砍柴、挖地、烧炭、下河摸鱼时都会互相对唱山歌。每当劳作疲乏时,只要这边山头的人打一个“哦嗬”,那边山劳作的人就会接音。这时候唱的便多为大山歌。因为距离以及场地的空旷,大山歌曲调表现为高亢、嘹亮。而人们平时在桥亭或村口小憩时,则主要演唱小山歌,曲调宛转悠扬,音调高低匀称,节奏适中,具有温柔似水的一面,适宜近距离的交流与倾诉。平时在“七月半”“罢果节”等传统歌节上演唱时,大小山歌往往没有特别的区分,而是相互掺杂,相辅相成。大小山歌也是五排苗族的情歌,如下面这首《我心中好比火来挨》:

自从那年心不开,我常把郎时记在怀。

还是那年离郎手,我心中如同火来挨①。

就讲述了这对恋人在分离后,女子对男子深深的思念。

五排苗族讲究长幼尊卑,这在山歌中也有体现。苗族人禁止在屋里、寨子里唱山歌,在苗族人的观念中,这些地方都是祖先灵魂存在之地,唱山歌不仅不符合长幼尊卑的传统,甚至会引来祖先的惩罚。所以山歌只许在桥亭、山上、田地里唱,而且唱山歌时,有些山歌的内容表情达意过于直白,内容不雅。如:

妹把后门大打开,心肝哥哥进房来。

双双滚进红罗帐,床边摆了两双鞋。

所以唱这样的山歌时还要注意周围是否有异性同族人在场,如果有则坚决不能唱。谁要是在那样的场合开口唱上一句,将受到谴责,大家都视其为没有教养的人,或斥责该人为牛马畜牲。但“七月半”歌节除外,据金元洪②老人讲述,在烟竹,每当“七月半”歌节时,男女老少均可以尽情对歌,有三天三夜不分老少的说法。

4. 花歌

苗族有“打秋千”的习俗,这项活动在儿童和青年男女中尤为盛行。花歌正是伴随着这项活动而进行演唱的一个歌种。花歌也称为“秋千歌”,是众多歌谣中唯一用苗语演唱的歌种。一是用于长篇叙事,现今流传下来的长篇叙事有《十二个月望夫》《五排十三地》《十二个月帮工》等,如《十二个月望夫》就是以孟姜女的故事为原型进行创作的,根据本地的风俗以及每个季节的象征物,表现了孟姜女对丈夫的思念。二是童谣。如:

苗语 汉语

碟碟喔喔 点点窝窝

碟虚活多 田少禾多

帽哩语摆 猫狸吃饭

鲁虚秋锅 老鼠唱歌

秋台麽来锅 唱个什么歌

秋台活高泥大锅 唱个黄狗进大锅

童谣是五排苗民孩提时接受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传播者主要为女性长辈。内容简单明了,朗朗上口。

三是劝世歌。教导后辈为人处世也是花歌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五排地区,现今仍流传着非常多的劝世歌。如劝导人们要团结的“同胞兄妹要和气,莫叫旁人来识破。紧拦菜园打不进,不怕冤家来得多”;劝诫人们要孝敬父母的“修得家中有一老,就像屋内宝贝多”等,语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同时也展现出了五排苗族的整体价值观。

5. 拜香歌

在五排地区,《拜香歌》是专为母亲而唱的一个歌种。当母亲身体遭病时,子女常会去寺庙或者庵堂祭拜菩萨,请求保佑母亲身体健康,拜香歌因此应运而生。五排苗族非常尊重母亲,因母亲生儿育女,遭受了太多苦难,所以为了母亲免遭苦难,早日恢复健康,苗族儿女常不辞辛苦,跋山涉水去到庵堂为母亲还拜香。还拜香主要由儿子拜,儿子唱。女儿若会唱, 也可陪唱。而女婿则一般负责挑行李。还拜香是从母亲房间(意为出生之地)开始拜,在母亲房内时,唱《十月怀胎》,内容從一月怀胎到十月生产,感谢母亲的生育之恩。出房门时,母亲会给去还拜香的儿子一双鞋,子女必须穿着这双鞋一路拜到庵堂(如果母亲什么鞋都没有给的话,光脚也要拜到庵堂)。出门后,往往是手持一蒲垫,遇上什么拜什么,哪怕是一只狗,一头牛也要跪拜。而且还拜香时,要一路唱拜香歌,到了什么地方就唱什么地方的内容(如桥亭、山坳、庵堂)。《拜香歌》唱词有现成的歌本, 不用唱者自编。当然,有才情之人也会自编唱词。

6. 孝歌

专用于丧葬仪式,其主唱人是师公,来者中若有会唱的也可帮声。当家里有老人去世时,家人要请师公、鼓手班子来为亡者唱孝歌。孝歌在一般情况下,师公们唱孝歌都有现成的唱本,唱固定的内容。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师公则能根据亡者的生平事迹,亲友对亡者的悼念之情即兴编词演唱。在五排地区,只有在家中正常死亡的老人才能停放在堂屋内。而死于家门外的,则视为恶灵,不得停柩入屋。所以在举行丧礼时,所唱孝歌也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室内室外有不同的唱本。以倒鼓为例:倒鼓是“打歌堂”悼念亡者的最后一道程序,之所以“倒鼓”,意思是追悼仪式结束后,用来助唱的“鼓”应当倒下。否则,就意味着孝家的丧事尚未结束和不吉利。室内倒鼓时,唱的是“这鼓要洛阳桥上倒,洛阳桥上才是倒鼓场。洛阳桥上倒孝鼓,江水漂流下杭州”。室外倒鼓时则唱“此鼓要向西眉山上倒,西眉山上好地方。西眉当得扬州地,扬州地方闹洋洋”。

7. 其他

流传于五排地区的苗歌,除上述的歌种外。还有拜月歌、锣鼓歌、上梁歌等。拜月歌是中秋之夜,为祭拜月亮所唱的一种歌谣。五排地区以山地居多,多种植玉米,锣鼓歌就是人们在开垦玉米地时为了排解乏困,加快劳作而唱的歌。锣鼓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运用最为广泛。上梁歌则是五排苗族人家在盖新房时举行上梁这一仪式所唱的一种仪式歌。由建房的木工师傅演唱,主要步骤分为:迎梁、停梁、出梁、染梁、包梁、钉梁、宴梁、开口梁、缠梁、上梁、贺梁、判梁、敬梁、进财。一般有固定的唱本,内容以恭维主家为主。

二、五排苗歌的形式特征

五排苗歌虽然从渊源上来说,与湖南城步的苗歌一脉相承,但在方言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五排苗歌形成了自己的特征。

(一)歌词艺术特色

就题材内容而言,五排苗歌包括爱情婚姻、民族历史、生活礼仪等各个方面。以情歌为例,因为“以歌择配”习俗使然,唱情歌是五排苗族男女间爱恋的有效工具。如《十个月交情》:

正月与妹去交情,白粉墙上画麒麟。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二月与妹去交情,买对玉镯送情人。郎把金银当粪土,妹将情意重千斤。

三月与妹去交情,江边杨柳发二春。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四月与妹去交情,一江大水登妹门。易涨易退山溪水,一反一复是小人。

五月与妹去交情,新钉龙船下水行。凤凰同登梧桐树,合卺交鸾把歌吟。

六月与妹去交情,白马拴在青草坪。马瘦皆因无夜草,人不风流只为贫。

七月与妹去交情,情哥情妹情难分。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八月与妹去交情,中秋月圆分外明。手抛红线九尺九,两头系紧哥妹心。

九月与妹去交情,重阳美酒醉富人。不信且看筵中酒,杯杯相劝有情人。

十月与妹去交情,江边有个打鱼人。捞鱼不到不收网,连妹不到不收心。

五排苗歌讲究押韵,“青”字韵、“红”字韵和“唐”字韵是五排苗歌中运用最为广泛的韵脚。五排苗歌主要采用句末押韵,偶数句押韵。在这首《十个月交情》中,用的就是“青”字韵。此外,数字排序特征也是五排苗歌的一大特色,像《十个月交情》这样以月份来进行排序的民歌还有《十二个月望夫》《十二个月帮工》《十二个月当兵》等,这样的创作方式,大大增强了苗歌的凝聚性。通过这首《十个月交情》不难看出五排苗歌的深厚文采。其语言含蓄精炼,优美动人,而且善于联想,感情丰沛,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浪漫主义色彩。

(二)曲调的运用

曲调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在五排地区,同样的歌词往往会有不同的唱法。呢呐呢、贺郎歌、花歌的内容都可以用大小情歌的曲调来演绎,但大小情歌只有不涉及情爱部分才可用“呢呐呢”“贺郎歌”“花歌”调演唱。如《五排十三地》这首影响相当广泛的歌谣,在本地搜集的乐谱记载中就有山歌调和花歌调两种不同的唱法。值得一提的是,拜香歌、孝歌等有其专用的曲调,不能混用。在节拍和节奏上,五排苗歌,乍听之下会给人自由和散乱之感。事实上,五排苗歌并非没有自己固定的节拍,只是节拍相对自由,特别是在某些地方,演唱者出于情感表现的需要,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经验进行加腔或者拖腔。根据现存歌谱发现,2/4拍在五排苗歌中运用最为广泛,除此外还存在3/4、4/4、6/8等节拍。从总体上而言,五排苗歌节奏较为舒散自由,伸缩性强。

(三)演唱创作风格

不用道具、不用布景、不加伴奏,这是苗歌演唱的一大特征。也正因为这样,唱苗歌对嗓音的要求也甚高,唱苗歌講究一个“稳”字,忌出现颤音。拖腔是苗歌演唱中惯用的手法之一,拖腔的运用更是讲究回环往复。在哪里加腔,拖腔的长短都需要歌手自己进行把握。很多的业余歌手往往在唱了几首歌以后,就会出现发音器官疲劳,发声的力度受到影响。对于一个优秀的苗歌手,有一副好嗓子确实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在长期的训练当中摸索各种发声技巧,实现较长时间歌唱而不感到疲劳。据说当地著名的苗歌手唐美姑①就可以连唱三天三夜且不换韵。即时性是苗歌创作的主要特征,在五排地区,人们即兴创作的歌谣可以说俯拾皆是。五排苗歌是人们上山下地劳作的调味剂,随意性很强,苗歌的内容往往伴随着场景和思维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创作者一般即兴填词,随性而唱。优秀的苗歌手创作时不仅是引经据典,而且把个人的生活体验与周边景物、场景结合,寄情于物,令听者动容,或欢笑或悲泣,有相当的现实魅力。

三、结语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和个性的体现,更是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文化符号。五排苗歌是五排苗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当地苗民共同记忆的载体,更是五排民众智慧的结晶。五排苗歌生动而全面地展现了当地苗族的民俗文化传统,是了解五排苗族文化习俗的重要资料。随着现代化以及全球化的推进,五排苗歌的传承发展陷入困境,当下的要务是建构其走出传承发展困境的有效机制,使五排苗歌得以延续,并重焕异彩。

参考文献:

[1] 〔清〕蒋松,唐元等纂.程庆龄修.西延轶志[M].清光绪庚子年。

[2] 杨松飞,唐向忠.资源县民间歌谣词曲集成[M].内部资料,资源县文化体育局编,2009.

[3] 肖业礼.苗寨欢歌[M].内部资料,中共资源县党史办公室编,2013.

猜你喜欢
苗族
雷山:秘境苗乡的千年记忆
补妆
3D打印如何更好地推广凉都苗族文化
盘发·刺绣
盘发·刺绣
花样云南(三)
苗族老照片
漂亮的“银饰”
五彩斑澜——湘西苗族民间艺术
山之恋 苗族姐妹 碧湖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