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2018-05-14 14:27于泽恩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期
关键词:小说教学有效性策略

于泽恩

【摘要】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小说鉴赏教学,应该根据小说的体裁特点,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典型环境、主题思想和重要内容,进而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做出正确的分析评价,以发挥小说作品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

【关键词】小说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小说作为文学的四大样式之一,是高中阶段文学鉴赏的重要载体,可以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描摹人物心理,完整地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还可以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生活环境。人物、情 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小说鉴赏教学,应该根据小说的体裁特点,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典型环境、主题思想和重要内容,进而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做出正确的分析评价,以发挥小说作品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

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一)从分析高潮入手,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

情节通常是指事情发展的经过,特指叙事文学作品中矛盾冲突的发展演变过程。《祝福》节选自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小说通过“祥林嫂初到鲁镇”“祥林嫂被迫改改嫁”“祥林嫂再到鲁镇” “祥林嫂寂然死去”,加上序幕、尾声等一系列情节,生动展示了祥林嫂悲剧的一生。作者“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祥林嫂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高潮部分第二次形象地描绘了祥林嫂的肖像,特别是通过“画眼睛”的方法,描写了祥林嫂眼睛的变化,“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其眼神变化表明,人物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封建礼教的忠实护卫道士鲁四老爷因为祥林嫂曾经改嫁过,认为她“败坏风俗”,在祭祀中不让她沾手祭器。在柳妈的劝说下,祥林嫂去土地庙捐了门槛,满以为可以“赎罪”了,便在冬至祭祖時节“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但却遭到了四婶的慌忙制止,祥林嫂“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变作灰黑,失神的站着”。祥林嫂屡遭生活的打击,精神深受摧残,面临绝望、奔溃。在春天,她先后被迫改嫁,丈夫死亡,痛失爱子,使她真正成了“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祥林嫂想要自食其力而不得,被愚昧、残忍的鲁四老爷赶出家门后,生计无着沦为乞丐,成了黑暗旧中国的“多余人”,在地主和有钱人祝福的爆竹声中饥寒交迫地寂然死去。作者通过祥林嫂悲剧人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罪恶的封建礼教对人民的毒害。我们从分析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这一情节入手,深刻挖掘祥林嫂的种种不幸遭遇、心理状态变化及其所受到的毒害,就很容易把握故事情节。

(二)从分析性格入手,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

我们分析和概括人物形象,主要是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以《红楼梦》节选《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来看看作品是怎样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的。林黛玉自幼聪明伶俐,自幼好学。母亲去世后,黛玉在家“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兄弟姊妹扶持”,无依无靠,不得不投奔外祖母家,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作为贵族千金,林黛玉在家自然是养尊处优,备受呵护。然而“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日难”,尽管是在外祖母家,她仍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言行极为小心谨慎。以语言描写为例,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而当贾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他却回答“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对于同样的问题,黛玉何以做出完全不同的回答呢?这正体现了她深入体察人物心理、善于自我保护的一种谨慎态度。贾母作为贾府的最高统治者,她自然希望子女从小接受儒家正统教育,通过科举之路求得功名,所以黛玉回答读了《四书》。而对 于贾宝玉,黛玉已经从侧面了解到他“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是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因此她只做了笼统、模糊的回答;同时,和宝玉初次见面,她又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这实际上是宝黛初会时的一见钟情,因此她的回答又显得前矛后盾、语无伦次。再如作品通过传神的肖像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表明了林黛玉举止文雅,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生性敏感,属于才情女子,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空灵感。总之,通过鉴赏作品中的人物描写,领会人物性格特点,就能较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二、从分析环境描写着手,引导学生把握典型环境

小说的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分。自然环境多指景物,社会环境多指场面。小说的环境是指由人物在一定场合发生联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鲁迅的《祝福》把祥林嫂的悲剧人生放在旧中国辛亥革命前后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广大农村这一大背景下进行 展示和刻画,整个作品较为具体地进行了三次景物描写。作品开头“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道出了辛亥革命后农村封建思想依旧,体现了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中间部分景物描写:“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进一步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氛围,烘托了人物压抑、烦闷的心情。

参考文献

[1]李娜.如何提高初中小说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5(22).

[2]陈祖利.浅论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技巧[J].语文教学通 讯·D刊(学术刊),2015(2).

[3]刘晓杰.浅谈小说教学的有效性[J].赤子(上中旬),2015(1).

[4]李新风.如何提高小说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1).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小说教学有效性策略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
浅论小说教学对于中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
Passage Four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