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路径

2018-05-14 14:27陈艳玲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期
关键词:阅读方法阅读习惯阅读兴趣

陈艳玲

【摘要】课外阅读不是语文学习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内外阅读,大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由衷地爱上阅读。身为教师必须要开放语文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使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通过创设阅读平台,养成阅读习惯;延伸阅读内容,培养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组织阅读活动,分享读书乐趣等路径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终生与书结缘!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李希贵校长也曾说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可见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课外阅读不但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而且也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这总体目标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还规定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背诵优秀诗文(课内外)160篇以上;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只靠语文课本或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如何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呢?本人结合我校“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课题和教学实践,浅析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路径。

一、创设阅读平台,养成阅读习惯

(一)学校设立开放式阅读区

除了图书室外,在学校大堂、宽阔的楼道连廊放置书柜、小木凳,把图书分类摆放在书柜上,并在此区域挂上名人名言,营造良好的书香静态环境;每班每周安排一节课到开放式阅读区阅读;每天的放学时间,学生都可以在阅读区自主地选择图书进行阅读,只要看完书后把图书归位就行。这种自由地选择读物、自主地支配时间的阅读为学生创设阅读平台,拓展阅读空间,更营造了“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溢满校园”的氛围。

(二)班级布置精美图书角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各班级各出其谋,精心布置图书角,同学们随时有书可读,有书愿读,有书共读。比如为了创设浓浓的书香氛围,我每学期都会在开学伊始,每位学生自愿捐出自己认为好看的书籍放在班级图书角里。这样,一个学期每人捐两本,我们至少有100本书供大家自由自主地进行阅读,达到信息互传、资源共享的效果,还可以在共读后互相交流所得,这是一条课外阅读的快乐之路!

(三)把午读列入课程表

雨果说:“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为保证阅读养料充足,我校把13:50—14:20设置为午间阅读时间,并写入学校课程总表中。每天这个时间,师生就坐在教室惬意地享受着这安静的读书时间。这读书的种子播下后,整个校园沉浸在书香之中。

(四)学生制订阅读计划

新课标提出小学阶段阅读量达到145万字。我们可以分年级分学期地进行阅读。每一学期,各级语文老师推荐30本左右的图书目录,学生则制定相关的阅读计划,如五年级下学期一位同学的阅读计划:

习惯的养成没有捷径,就是靠坚持。每个学期制订一份阅读计划,既方便学生提醒自己持之以恒地阅读下去,又方便师长监督检查孩子阅读状况,更能逐步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延伸阅读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所以要学生热爱阅读,首先让他们拥有兴趣,才会感到读书不是苦差,而是乐趣无穷。

(一)抓住契机,及时迁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要做到举一反三必须将课外阅读引进课堂,让有效的课内外迁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每学一篇课文,我都认真地向学生简介作者、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书刊,引导学生阅读,指导他们怎样阅读。我们以迁移时间为标准,把迁移分为“课前引导”“课内延伸”“课后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课文特点,抓住契机,找准切入点,向学生介绍课文的作者以及相關作品,实现及时迁移。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都说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的因素。熏陶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从而使他们产生阅读的欲望。

(二)故事导读,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使学生“乐读”,让课外阅读成为他们快乐学习的源泉?关键在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学习《景阳冈》后,同学们了解到“武松进店饮酒”“上景阳冈”“赤手打虎”的精彩片断。我适时引导:《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起义,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小说共有120回,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经典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处处显现“忠”“义”二字。如《吴用智取生辰纲》……如此精彩的故事引领,学生对《水浒传》充满期待,阅读兴趣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了。

(三)根据喜好,选择阅读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学生课外阅读要做到合乎自己的兴趣。我采取发调查问卷的形式:在小学阶段中,请你列出最喜爱的五本书?并说说原因?此举是学生“当家做主”的好机会,孩子们都认真地填写问卷。教师对问卷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从而列出各个年级学生喜爱的书目以及原因,整理成书单后发给学生参考,他们很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领域,并能从中体会阅读的乐趣。

三、传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有位哲人说过:“没有恰当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像瞎子一样摸索。”这就提醒小学语文老师,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教给孩子们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避免出现只凭兴趣走马看花地阅读,读了美文不懂积累,读书无数却写不出一段话等现象。

(一)课外阅读指导课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学生捧起一本书阅读的时候,只是粗略了解故事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细细地品味书中的语言,感悟人物的情感世界。我是这样引导学生阅读《夏洛的网》:看封面知作者——看封底目录知梗概——读片段赏人物,从夏洛的语言,我们知道夏洛的生命意义在于:喜欢你所以就得帮助你;帮助了你,我的生命就会多些意义。实践证明,课外阅读指导课像春风化雨般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二)多层次反复阅读

古人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凡是美文、经典名著都值得反复阅读。第一遍快速阅读,理出情节线索,掌握故事大概;第二遍慢慢地阅读,注意布局谋篇、各章节联系;第三遍就要细细咀嚼,细细品味每一段文字,注意遣词造句……如此由浅入深地反复阅读才能不断优化学生的自主阅读。

(三)写读书笔记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是阅读写作的最佳结合方式。读是基础,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才能有感而发;而读书笔记是立言之根基,又是作文最佳训练方式。于是,我充分利用语文课堂、课外阅读指导课、午读教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下面列表说明读书笔记的阶段和形式:

读书笔记让学生加深对所读作品的感悟,又把阅读的体会沉淀下来,为今后的终身阅读和创作播下种子!

四、组织阅读活动,分享阅读乐趣

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往往会产生一种表达读书心得的欲 望,希望自己的收获得到师长或同学的认可与赞许。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开展多种读书活动,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阅读收获的机会。如一年一届的“红领巾跳蚤书市”“中华经典阅读比赛”“科普读后感大赛”“现场编报大赛”“读书卡制作大赛”“课前展示台”等,还定期评选“书香班级”“阅读之星”……活动结束后,我们展出优秀作品,让全校师生交流分享。

如“微心愿聚大爱”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活动。活动中,每个孩子的脸上都充满了兴奋和期待,这可是同学们对新学年的期望啊!一张张心愿卡在展板上各展特色:有的是一个红色的爱心,上面用钢笔工工整整地写上了对新学期的美好憧憬,象征着他对学习的火热信心;也有的是一片绿叶,象征着希望……小小的心意卡寄托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大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课外阅读不仅能加强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和感悟、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还能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因此,语文教师要不遗余力地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以课外阅读促进课内学习,使学生“内外整合,乐读善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淑华.关注推想,提高阅读能力——谈高年级阅读教学如何体现第三学段特点[J].新课程导学,2017(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標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

[3]徐光华.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J].中国民族教育,2011(4).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阅读方法阅读习惯阅读兴趣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