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历史美感 打造现代诗意

2018-05-14 15:16姜维崔秀娜
山东画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文庙诗意文化

姜维 崔秀娜

雄州雾列人才出,俊采星驰展风华。

鸾翔凤集育名士,钟灵毓秀领风骚。

北依泰山,南临曲阜,这片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文庙、颜庙、禹王庙等丰厚的历史文化景观是她的磅礴张扬、雕梁画栋,宁山、神童山、洸河等清秀山水是她的浅吟低唱、诗意栖居。正可谓是“千里画卷,风光这里独好”!

来到宁阳,体会泰山文化和儒家文化碰撞交织带来的灿烂夺目;来到宁阳,体会历史美感与现代诗意融汇交融带来的粲然生辉!

突出品牌塑造 让文化成为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

“历史美感”关键在传承,“现代诗意”根本在创新。现在,走进宁阳,不时看到文化团体的文艺演出,经常观赏艺人与艺人、村与村、乡镇与乡镇间的文化擂台赛,每个周末都能欣赏名家名段戏曲专场,每月都能受到全国知名作家的文学熏陶,每个季度都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每年年底都能体会到各类文化表彰的收获感。这便是诗意宁阳的文化常态。

宁阳县创新打造的“名著周末”被确定为全省全民阅读推广品牌,“四级惠民大舞台”被确定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宁阳县被评为“山东省首届全民阅读活动示范县(市、区)”。

为了让经典国学走进老百姓,延伸到县乡基层,宁阳以文庙作为活动阵地,精心培育“文庙百姓讲堂”品牌,传授中国经典国学。活动自2012年开展以来,先后邀请李中华、孔祥林、杜贵晨、徐传武、周郢等人来宁阳文庙开坛讲学,近万名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参加了活动。

“戏里戏外”品牌、“广场放歌一小时”品牌、“一村一人一艺”百姓擂台赛品牌……一个个文化品牌在宁阳这片丰厚沃土上生根发芽,成为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让全民参与,而这正是文化发展大繁荣的根本。

突出文化传承 让历史的美感涅槃重生

2017年,“宁阳新八景”评选活动隆重召开。经过激烈评比以及观众投票,禹碑虹渚、虬枝歧柏等新“宁阳八景”被评选出,进一步提升了宁阳县域文化内涵和文化品格,体现了时代特点、地域特色,展现了宁阳文化内涵、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宁阳富有深厚文化底蕴,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为了让文物活起来,2015年开始重新启动了禹王庙抢救修缮工程修缮了东院,新建了西院;2016年建设了大汶口遗址大汶河南岸防护工程。

宁阳文庙,创建于元大德初年(1297),距今已有720年的历史,是泰安市现存唯一的一处尊孔、祭孔庙宇,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宁阳县对岌岌可危、年久失修的文庙大成殿、大成门和东西两庑等四座古建筑进行抢救维修,拉开了文庙保护工作的序幕,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12座单体古建筑及庙墙。颜庙为颜子后代于公元1275年所修祖庙,因“二梁不在大梁上”的特殊造型,并具有典型的宋、元时代建筑特点,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为了及时修缮,于2016年实施了颜子庙和颜林修缮保护工程。

为弘扬传统文化,宁阳挖掘一批非遗传承、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民俗文化能人。对积极参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效果明显的,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在高跷、秧歌、杂耍、舞狮、舞龙、花船、旱船等表演领域活动经常、发挥作用较好的,授予“宁阳民间艺术大师”称号。通过实施龙头带动,挖掘一批文艺能人,形成传统和现代相融合文化生活样态。

突出平台建设 展现宁阳文化的大爱大美

以“土香·书香·劳之余”为主题的诗意宁阳文化创建活动正在宁阳轰轰烈烈的展开。根据活动中涌现出的鲜活实例和作品,编辑《诗意宁阳》丛书,从农民、工人、教师和公仆四个方面表现各行各业对宁阳大地的热爱,内容涵蓋诗词、文学、书法、绘画、摄影等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文化作品和人物,用诗的眼光、镜头的语言、文化的记忆描绘宁阳农村的浓郁文化气息,反映宁阳普通群众日常生活诗意之美,安居之乐,和谐之美,展现宁阳的厚重与大美。

自2012年开始,宁阳县提出并全面推广“文化推销员”制度,从村级选拔热心人士,依托他们的文化才能和个人影响力,发挥示范作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这一制度是让文化进村入户、扎根在基层的又一创新举措。目前,宁阳县行政村共推荐文化推销员1500余人,推销员每年在基层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两万余次,成为乡村文化永不褪色的“种子”,真正把“送”文化变成了“种”文化。

用优用准文化资金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

扶贫是2018年全社会的共识。截止2017年底,宁阳已全部完成91个省市贫困村的文化活动室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优化升级任务。据需配备了电脑、拉杆式音箱、投影仪、图书等设备物资,同时开展了为省市贫困村送戏下乡、送农村公益电影下乡、开展文艺骨干培训等活动。

政府买单,百姓看戏,把百姓最想最盼最需要的先进文化送到家门口。按照“单月抓比赛,双月抓下乡”的思路,将“一村一场戏”深化为集中下乡与经常下乡的有机结合,在非农忙时节的6、8、10月份,开展“一村一场戏”的巡回演出,11月份开展专题演出,11月底前全部完成。自2013年实施“一村一场戏”文化工程以来,截止2016年底,累计送戏下乡1340场,累计投入资金402万元。

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文化建设,以政府资金为撬板,放大使用效益,引导社会各界上亿元资金投入文化设施建设,蟋蟀文化主题馆、鲁酒文化博物馆、攻济打援指挥部等一批红色文化展馆相继建成开放,成为宁阳文化绵延繁盛的厚重基因。(编辑/崔秀娜)

猜你喜欢
文庙诗意文化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虫子的诗意奇旅
永恒
冬日浪漫
谁远谁近?
文庙开笔大典
府文庙:走下神坛,走进民间
关于重点保护和重建文庙的建议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