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微型学习法

2018-05-14 14:27孔敏君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微学习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

孔敏君

【摘要】移动学习、微型学习是近年兴起的一些学习模式,目前对该模式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普通正常人领域。本文将从特殊教育领域探讨将移动微型学习法应用到随班就读自闭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本文分别阐述了移动微型学习和自闭症学生的特点,并提出了移动微型学习法应用到自闭症学生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移动学习;微学习;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使数字化学习平台日益小型化、移动化,移动微型学习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目前对该模式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普通正常人领域。本文将从特殊教育领域探讨将移动微型学习法应用到随班就读自闭学生的教育问题上。

一、移动微型学习概念

(一)微型学习之微内容

温伯格和里纳则提出的观点中,微内容具有“小组块、松散连接、一直处于动态充足中的信息单元”和“结构化、可获取、随处可在”等特点,以这些信息单元为节点,相互连通起来就构建了动态知识网络,学习的过程也是知识网络形成的过程,充足的数字化微内容资源是进行微型学习基础之一。微内容可以是小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画等,可以是一条新闻、短信、邮件、博客短文、知识百科的词条、小游戏、在线词典中的单词释义,甚至一个链接也可以看作微内容。

(二)移动微型学习

移动微型学习的内容是微内容,它是微型学习与移动学习相互融合的结果,是运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的一种微型学习,它把学习场所拓展到了更广地域,提高了学习效率。 具有微、小、轻、快的特点,它能通过轻便的学习媒体设备轻易地获取、存储、生产和流通微小的学习组块,并让学习者在轻松的心态中获得一种轻快的乃至富有一定娱乐性的学习体验。移动微型学习是指向实际问题的,是在数字化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基础上对学习的重新规划,提出“松散和分布知识”“即时知识”“关联知识”等新概念,是一种即时获得解决问题知识的学习。移动微型学习内容零散、具有片段性,要求学习内容都是小片段的,微小的信息单元,学习时间短而分散,可灵活散布于日常生活的空隙时间中,学习时间、內容、方法、地点等都是由学习者自己选择和决定的。

二、自闭症儿童特点

儿童自闭症也指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而我校的大部分自闭症儿童都同时具有以上的表现,但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良好的能力,而这是极个别的。自闭症儿童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兴趣范围狭窄与刻板模式、智能障碍。

(1)语言障碍。语言与交流障碍是自闭症的重要症状,他们不但在语言表达运用上,在外界语言的感受上,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障碍。因此,如果老师用简单直接的语言与自闭症儿童交流,往往会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出现信息中断,无法进行交流和引导。(2)社会交往障碍,表现为患儿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患者与同龄儿童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例如,在小学阶段不愿与同学聊天交流,更不能参与到日常合作学习生活中去;看见同学一起兴致勃勃地学习、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参与的愿望。(3)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表现为自闭症儿童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并且可以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这类儿童会有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转圈、用舌头舔墙壁、跺脚等。同时他们会固执地保持着一些日常活动程序,这些活动程序被制止或行为模式被改变,他们会表现出明显的不愉快和情绪焦虑。(4)智能障碍,表现为大多数患儿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国内外研究表明,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智力测试,发现50%左右的自闭症儿童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于50),25%智力正常(智商大于70),智力正常的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

三、移动微学习促进自闭症儿童发展

(一)自闭症学生面临的教育问题

根据以上自闭症学生的特点,作为随班就读生的他们,在现今的办学形式下,必然面临着不少的教育问题:

(1)在学习内容上,是以普通学生发展水平为教学内容,教学上讲共性而缺少个性,国家统一的教材是根据普通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进行设置的,如果按照这一标准来教学,必然是不合理的。同时,由于自闭症学生对语言接受和感受方面都有障碍,和其他学生一起学同样的内容,甚至可以说是不适合他们。在现行的学习形式下,除了不可改变的,我们可以尝试思考一下,哪些学 习内容更适合他们,或许说他们更需要学哪些内容。(2)在教学形式上,普通教学以集体授课为主,传统的授课制是以大多数学生作为授课对象,不能顾到智力水平较低的自闭症学生。在整个班级共同学习的形式下,由于自闭症学生普遍存在社会交往障碍,所以很难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正常教学活动中,那可以说,对于自闭症学生,这样的教学形式,他们的吸入量是很低的。(3)在教学指导上,受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教师的教学指导反馈是为了了解一般学生是否掌握教学内容。由于自闭症学生的语言、社交、智力等方面的障碍,教师与他们的交互是很难产生的,就更不用说有效地开展指导了。

(二)移动微型学习的特点

(1)从学习环境上看,移动微型学习是一种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从学习资源上来看,移动微型学习是松散的知识,小的知识单元,包括的知识点很丰富,如一个短信,一段音乐,一个单词,一个小游戏,等等。(3)从学习方式上来看,移动微型学习可以利用便携式的设备进行学习。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增加了一个交流的媒介。

(三)缺陷补偿理论

缺陷补偿理论是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在不同程度和范围内调动机体潜能来弥补、代偿损伤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如盲人利用听觉和手的触觉来补偿视觉的缺陷,借助激光手杖和超声导盲器帮助定向行走;聋人利用助听器,可补偿听力损失等。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是相结合的,特殊儿童虽然在某一方面存在缺陷,但在另一方面的潜能依然存在。自闭症学生在语言表达、社交、智力等方面相对于普通学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通过康复治疗和有效的干预,还是可以尽量弥补一些缺陷的。

(四)移动微学习运用于促进自闭症儿童发展的优势

根据以上分析,移动微型学习持续时间短,人机交互、游戏刺激等方式正好弥补了现行教育形式下的各种缺陷,照顾了自闭症学生的语言、社交、智力等方面的特点,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对自闭症学生开展教学教育。在现今的社会大背景下,微学习越来越丰富,资源和形式越来越多,图片、视频和音频越来越多。有效利用这些微学习资源,组织移动微型学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到自闭症学生。

四、移动微型学习应用于自闭症儿童发展的建议

(一)运用移动设备创造和谐的学习情境

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就必须在指导、训练自闭症学生时,灵活地创造合适的学习情境。自闭症学生通常会在遇到新环境时出现情绪不稳定,也由于他们的表达功能不健全,很多时候会选择用肢体语言去表达,甚至部分具有攻击性行为。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发现哪些学习情境,自闭症学生是适合的、接受的。然后,我们可以利用移动设备进行设计运用,降低指导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焦虑、紧张和无助的情况。

(二)运用移动微型学习分部达成训练目标

基于这种学习环境和自闭症学生的特点,移动微型学习的学习内容要简洁、直白,不要歧义,学习内容要短小、富有趣味性,要有正确的示范性和引导性,内容的组织最好以游戏的方式。每个自闭症学生,教师应对其做一个系统详细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教师可以根据该自闭症学生的个别性需要来设计训练的项目和内容,每次的训练时间应以10分钟为宜,尽量将指导训练项目分成若干个小部分,逐一进行反复性训练学习。

(三)运用移动微型学习对自闭症学生进行感统训练

自闭症学生在学习新的事物时,会抵触正常的学习方法,对新事物冷漠,如果指导不当,切入点不对,可能适得其反。容易让自闭症学生产生不适应的行为,包括发脾气,无法表达情绪或拒绝时的自我伤害或伤害指导者。运用移动微型学习,可以从自閉症学生最喜欢最熟悉的事物入手。对于自闭症学生,实物和图片就是“强化物”,因为自闭症学生的“视觉”记忆力很强,所以通过移动微型学习,让自闭症学生获取视觉、听觉、触觉的刺激,并传输至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做出适应性反应。反复训练,可以对自闭症学生的各种感觉、肢体等进行有效的、温和的刺激。

自闭症学生是随班就读生中一个为数不小的群体。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运用移动微学习法,切实帮助这些学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以更好地融合到班集体中。

参考文献

[1]朴永馨(2006)特殊教育词典(第2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微学习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
论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让学生迈入“微学习”时代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微学习课程平台设计
从关注到行动: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的困境与对策
“微学习”时代我们怎么做
基于自闭症儿童情感特征的陪护机器人设计研究
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社会化问题研究
微学习研究综述
奥尔夫音乐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