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资源视角下的文言文助读资料筛选宗要

2018-05-14 14:27李征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外文言文资料

李征

【摘要】文言文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要板块,比例约占整部教材的四分之一,且篇目都是具有很强代表性的典范性文本。然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个难点,究其原因,文言是与我们现代汉语距离甚远的一种书面语言,以我们现在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去接受文言文显然有着一定的障碍。同时文言文中相关的文化背景、审美习惯、社会习俗、典章制度等古代文化系统又与我们现代的生活相去甚远,这又使得文言文的欣赏具有文化背景上的制约,特别是对于古汉语知识和古代文化知识相对缺乏的中学生来说这些障碍显得尤为严重。

【关键词】文言文;中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如果游离于文言之外對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是舍本逐末。且课本中的文言文也只是古代文化中几朵浪花而已,要想领略古代文化传统的精髓,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效率,就要合理开发和优化文言文教学资源。而文言文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语文课程资源和文献学资源两大体系,但这两大资源杂而散,指向性不强。为解决文言文教学中诸多问题,以课程资源为背景,通过开发和优化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助读资料来弥补语文教材在课前导读、课下注释、课后练习中的瑕疵与不足,来改变教师、学生、课堂教学等相关问题,并以此来完善古代汉语与古代文化的知识结构,拓展阅读量,从根本上解决文言文阅读教学低效的这一现实问题。

那么,在开发文言文助读资料中如何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整理与筛选呢?

一、四文要并举铺陈——由吸纳到探究

黄厚江老师指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统一”是理想的文言文教学理念。这四者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自然融合。这就需要在课本的基础上对每一个单篇文言文相关知识及背景做一定的补充、拓展、延伸。本文提到的“助读资料”,即指以语文课程资源为背景,以单篇古文为单位的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课内资料和课外资料增删整合的知识体系,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储备补充文字上的特殊之处、文章的创作背景、文学的艺术表现、文化的究根溯源等综合立体性的内容,因此可以说,助读资料是连接教材、教学与课标的桥梁,其内容补充于教材,旨在丰富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资料,以期对学生产生促进和提升作用。同时它反映于教学,落实于课标,对它的研究既是教材的研究,也是教学的研究。不仅是学生的阅读补充,更是学生咬文嚼字,披情入文、探究文理的一个凭借。

二、知识与技能并重——由识记到迁移

助读资料在体现文本价值的同时对文本中出现的生硬晦涩的知识点、疑难处、古今差异等进行补充说明,以帮助学生的理解与认识。与此同时,文言文的独特用法、学法也应给予一定的说明与指导,不仅提供知识性的补充,更要有技能上的点拨。

三、人情兼事理多元——由启智到审美

筛选资料要以有助于文本阅读为目的,以有助于联系课情与学情的实际构建教学为宗旨。“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研究理论认为,阅读的基本规律即“感知——理解——鉴赏——评价”。因此“助读材料”应在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的主体性、阅读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阅读需求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古人作文“轻轻点染,意在言外”,这种“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的境界是古代大家们所刻意追求的。因此,古代一个字、一个词往往有很多种意思,且其展现出来的韵律美、结构巧、语言精、志趣雅这些审美因素应该由助读资料承担起来。

四、课内和课外融合——由平面到立体

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有的教师由于对资料筛选理解片面,解读文本时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学生未曾领略文本,甘苦未知,就大谈课外,阔论感受,使学生变“未知”为“无知”。这不仅造成了文本教学资源的浪费,长期如此也将影响师生和谐教学环境的创设。因此,立足课内,向课外拓展,如系统性知识的介绍、同主题阅读、同时代比较、同艺术手法赏析等多元拓展就格外必要。如此从阅读视角的多元选择可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解读与重构,变静态的语文教材为动态的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新的视野和新的阅读形态。渐渐地,课本单一的知识点有了3D的效果呈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长效性和持久性,而且可以构建一个新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五、释义同故事并举——由晦涩到生动

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是一项重要的课前准备,同理,助读资料也要考虑到被悦纳的内容、受欢迎的要素,所选资料不能针对学生的“困惑点”或“兴奋点”,资料就产生不了共鸣,也就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在筛选资料时,我们还要注意引用资料的分量和难度。如果偏难,则要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对材料进行二次加工,对于重要的情节或背景可用故事化的方式呈现,如果是晦涩难懂的地方还可以结合当今时代进行比较说明,总之,这些由晦涩到生动的过程需要在整合资料的时候去粗取精,尊重历史、二次加工。正如郑国民教授所言,在文本、教师、学生之间要建构的是一种“具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而这样一个空间,没有强势话语、没有强加给学生和教师的个人感受和想法,创生的助读资料以轻松、生动、故事化的特性来呈现,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享受文言的乐趣。

文言文负载的语言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底子,是构建中华文明的基石,并早已化作流传百代的名言警句融化在民族的血液里。文言文教学不能总纠缠于文言文的只言片语、零砖碎瓦,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构筑起语言和文化精神的大厦。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课外文言文资料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