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如何更好地“立象以尽意”

2018-05-14 14:27谭小桂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语文作文高中

谭小桂

【摘要】语言的有限性与表现的无限性是一对矛盾体,在《周易·系辞》中,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意源于内心并借助象来表达,象则是意的寄托物,“意象”便是取自大自然并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本文通过分析高中语文作文中“立象以尽意”的意义分析,从而总结出能够让作文更好去“立象以尽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立象以尽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立象尽意”和“言意之辨”被引入文学世界中言与意的关系理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文学创作和鉴赏的规律。“意象”一词原本是文艺评论中出现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衍生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古人认为意是内在抽象的心意,而象是外在具体的物象,思想和意蕴可以借助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所谓的“意象”,是感觉和表象的统一体,也是写作者主观意念情感和客观事物的有机统一,是象与意的复合产物,属于游离于客观事物上但又在客观事物中寄情寓意的一种可感形象。

一、“立象以尽意”意义分析

(一)具有传统文化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积淀,同时具有形式多样的特殊体现,各种人象和物象都可能包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心理,比如柳、竹、燕、菊等,这类常用意象在文学作品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中学生来说,采用“立象以尽意”的方式融于高中语文作文,有助于其接触到优秀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使用,自主形成优秀的文化素养和文学价值观。此外,意象研究作为一个培养美感和熏陶人文素质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立象以尽意”的方式研究理解文学作品中典型意象的意义,不断提升对意象的筛选和鉴赏能力 ,更有利于其在作文中充分表达自身情感,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二)活用于不同文体,修饰作文的点睛之笔

受到意象广泛性特点的影响,其意义和影响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的时候,或多或少都需要使用意象来阐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内心活动。理解了意象所表达和传达的含义,对其他各类文体的写作都很有帮助,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语言的凝练表达能力,还可以使自己的文章更具典雅深意。意象的运用能使作文更富有张力,情景交融,表达作者不同的想法和见解,使文章更加充分饱和,主题也更有意蕴。

二、写作中如何更好地“立象以尽意”

(一)發散学生思维,赏析捕捉意象

在新课改的文化创新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教师在写作教学时要重视对学生意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写文章最重要的是贴近事物真相,即在写作中不是要将文本置于一定的框架或采取固定的写作技巧,而是通过在贴近事物真相的基础上发散思维,抓住最真实的意象进行描述以尽其意,这点可以从以下分析得出:比如说,在开展教学前教师可以先准备课堂中要分享解析的优秀文章或段落的多媒体教案,引导学生分小组点评分析句子中的意象和内涵:出自黑格尔的名句“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所表达的思想是告诫人们不要惧怕失败,努力向上的拼搏都要有所付出,这里的“泥坑”就是生活中随处可见、人尽所知的意象,在读者眼中即作为作者的“立象”,读者能够借由这个意向衍生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这样的立象选取使文章的语言形象既贴近实际又具有创造性,有助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有效加强了意象思维训练,提高了其在写作中立象尽意的思维判断。

(二)总结意象特点,训练意象思维

意象往往是作者抒情寓意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各类优秀文学作品和学生佳作的讲解来总结归纳所使用的意象,训练学生的意象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的主要意象,找寻“象”背后的具体文字含义和情感寄托。一般来说,诗歌中的意象较为跳跃,虽然受到格式和字数所限但无须扩充传达过多内容,只需起到“传意”的作用,再由寄予的情怀让意象内容更加生动贴切。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所表达的归隐田园、不问世事的情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所出现的潇洒不羁、豪放洒脱的形象,以及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所传达的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感。在进行文章或诗词意象赏析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各类意象之间的关系,通过“象”的塑造让其快速理解作品背后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这样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意象思维能力,在往后写作过程中能够积极有效思考出如何运用不同意象塑造生动的形象,做到“立象以尽意”。

(三)细化意象描写,附意于象

首先,学生作文所选取的意象必须具体详细,将意象的内容具体化,体现写作内容的个性化和真实性将“泛指”变为“特指”;比如选取“小河”作为意象,指导学生以此为出发点不断缩小意象所指:小河——树林中的小河——梧桐树边的小河——我的家乡的梧桐树边的小河。其次,散文不同于诗歌,主要传达的是作者的一种思考和想法,二者对于文字要求都很高,但散文的重点在于对于“意”尽情描述以传递思想价值。因此在具体写作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所提到的意象进行精细刻画,注重细节描写,养成对“象”的描写意识。最后,让着重描写的意象承载文章的表达中心,附上具体的与中心内容有关的事件或是延伸,使其成为表达文章内涵和情感的“意”。

三、结语

由此可见,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写作中“立象以尽意”思维的培养。“立象以尽意”思维的充分利用能够帮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塑造更具有内涵和蕴意的形象,有效提高文章的深度以及学生的写作水平。高中语文教师在“立象以尽意”方面的投入和研究,最终将极大促进学生意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并全面提升其创作能力。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语文作文高中
试论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指导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教学方法研究
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论小学语文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