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雨霖铃》教学为例浅谈高中语文课堂设计

2018-05-14 14:27高世华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1期
关键词:雨霖铃杨柳岸雨霖

高世华

【摘要】前辈于漪老师在《语文的尊严》一书中曾经深情地谈道:希望我们的学生一捧起语文书,就能升腾起对母语的挚爱深情;一捧起中国经典作品,就有强烈的阅读愿望。同时,她也希望语文教师用智慧和心血铺就的一节节语文课充满勃勃生机。每每读到这些文字,我的内心便充满喜悦与敬慕之情。我想:我们从事的语言文字教学工作是多么神圣的事业。在语言文字组成的美妙乐章中,我们如何一次次于无声处拨动学生的心弦,如何润物无声地浸润他们的思想,如何于无形中延展他们的思维,多年来,我一直不断探索,试图取得更大的进步。今天,我就以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的教学过程为例,与大家分享我的认识和感受。

【关键词】《雨霖铃》;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妙用乐曲,营造意境

我在情境导入后,依据预学案,出示学习目标,适当补充背景知识,介绍一些赏析方法,让学生对这首词有整体感知。在《女儿情》那种悠扬而缠绵的乐曲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随着乐曲学生走进了这首词的世界。教师范读起到的是抛砖引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引导、鼓励学生忘情地自由朗诵。我把《女儿情》这首曲子反复播放,营造离别的氛围,帮助学生领悟那种牵人愁肠的离别情怀。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脑海里不觉呈现出一副伤感的离别画面。在清冷的秋日的傍晚,大雨过后,离别的人在京城郊外设酒饯行,这一别可能音信全无,这一别不知何年何月再相见。浩渺的江面上一叶小舟随波荡漾,“我”便是小舟上孤寂的远行之人,自己越行越远,愁思越来越浓重,就像那千里的烟波一样绵长,沉沉的暮霭一样浓重,楚地的天空一样无边。“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词更是把离愁推向高潮。

富有灵动的文字伴随着一串串悠扬的音符,让学生展开想象,此情此景不断地浮现在脑海,一遍遍撞击学生的内心。我用《女儿情》这首乐曲为学生张设别离的背景,又用埙演奏的《寒江残雪》将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推向高潮。在学生自主体会,小组交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画面时,“杨柳、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共同完成一个令人心碎的特写镜头。一叶扁舟临岸,“我”酒醒梦回,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然而,若我知道何处又会怎样?没有爱人相伴,处处都是异乡,我只感受到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摇曳,一弯残月高挂在柳梢头。学生显然陶醉其中,深味这字里行间的难以言说的伤怀与悲凉。有的学生竟不能自已,寥寥几笔勾勒出这副凄凉之景。学生忘情地投入到文本中,与文本对话,迸发出情感的火花。语文永远不应该是生硬的说教和灌输,而应该是学生感受美、领悟美、升华美的乐园。当学生真情投入的时候,他们就会给你一次又一次的思维、审美的杰作。

二、精心设问,让思维驰骋

在这节课上,语文课代表声情并茂的朗诵感动了我和其他同学。此时,语文课堂已经是学生徜徉情感、纵横思维的课堂,而我仅仅是他们的引路人。作为老师,多应退避幕后,适时地激发、引导、评价,这是我们应有的角色定位。我们要充分地相信学生,当你放手给他们天地施展的时候,他们将带给你无限的惊喜。是的,正如我设计的问题,也是在努力给予学生想象和表达的空间。我和学生共同探讨,把《雨霖铃》这首词的内容用五幅画面来诠释,它们分别是“都门外帐饮消愁”“催启程泪眼执手”“楚天下暮生离愁”“杨柳岸晓风残月”和“别经年深情难诉”,我问学生们:“哪些画面最能触动你的情感?为什么触动了你?”在一阵简短的重温和感悟下,很多同学用生花的妙笔描绘了别离的感受,字里行间不仅有对词的进一步赏析,还有对个人过往经历的追忆和再现。唯美的文本和醇香的回忆相互交融,像一首悠扬而绵长的旋律回荡在明亮的教室里。学生内心的体验被极大激发,课堂成为倾心交流、畅叙幽情的平台。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勇于表达,不论是因感同身受而抒发个人情怀,还是心存疑问而大胆质疑,这些问题对于学习都是极有价值的。所以,艺术设问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学能力。

这让我想起多年之前在教学《泪珠与珍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给学生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课文中描写泪珠的段落很多,描写珍珠的段落只有一段,可是作者为什么用并列短语‘泪珠与珍珠做题目呢?”当时,这个问题巧妙地引导学生梳理了文本信息,并且体会到无论是分离泪、亲子泪还是奋斗泪、感恩泪,其背后都是如珍珠般的珍贵的情感。它们使人生的经历更丰富,使心灵更纯净。所以,这篇课文处处写泪珠,又处处隐真情,自然用“泪珠与珍珠”做题目是再好不过的了。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我想,巧妙的设问可以实现这种理念。然而,平淡的问题,会使学生毫无兴趣,昏昏欲睡;高深的问题,则使学生瞠目结舌,莫知所对。所以,只有富有启发式、藝术性、具有思想思维的提问,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思维的浪花,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观这节课,我采取以情入境、以问延思的方法,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我在审视教学过程的同时,也有一些新的收获。我们在不断学习如何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即“一体四翼四层”指导思想的同时,更应该切实探索在每一节课中如何显现和落实。在这个体系中,“导向教学”是“一体”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是教学的指挥棒,指出备考方向,所以我们要明确本学科应该让学生拥有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进而加以实践。

总之,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独立地思考、审美、评价、表达,并且相信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只有如此,学生才能脚踏实地、有所收获,而我们才能拥有教学的大眼界、大智慧!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雨霖铃杨柳岸雨霖
南湖秋荷
游文昌公园
雨霖铃·有一年
阜南春
上林春令·滋味
题庐山三叠泉
一字一句总关情
《雨霖铃》点染手法浅析
从《雨霖铃》课堂实例看信息化的运用
《雨霖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