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体类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略论

2018-05-14 14:44谢娜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材建设出版

谢娜

摘 要: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我国高校大学英语类教材出版成果丰硕,然而艺体类大学英语教材建设却相对薄弱。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艺体类大学英语教材的出版现状和使用情况,并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今后高校艺体类大学英语教材建设,提出应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指导,教学目标与艺体类学生入学水平相衔接;教学内容与艺体类专业知识相结合;加入中国文化板块,满足国家和自身专业发展需求;加强通用EGP教材出版,注重ESP 教材开发;优化教材编写团队;教材评估与修订常态化等具体策略。

关键词:艺体类大学英语;教材建设;出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8)03-0040-04

教材是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2017年7月6日,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表明国家对教材建设的重视,标志着我国教材建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大学英语教材在国内出版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2015年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称指南),表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同时也意味着对大学英语教材的出版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艺体类学生是高校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所受教育的特点,其专业水平高,文化基础课薄弱,英语水平普遍差,其对教材有着特殊的要求,然而全国各出版社针对高校艺体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材却凤毛麟角。

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上。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不仅能使艺体类学生系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而且能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较好满足国家战略和自身专业发展需求[1]。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应加强高校艺体类大学英语教材的建设,使学生不仅学好通用英语,也掌握专门用途英语,从而有能力在国际交流中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高校艺体类大学英语教材的出版概况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据Hutchinson 和Waters的观点,英语教学分为两大类:通用英语( EGP)和专门用途英语( ESP) [2]。近二十年来,无论是通用英语还是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种类,艺体类教材明显少于非艺体类(如图1所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艺体类EGP教材主要有《新起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大学英语基础教程》《大学英语预备级》《全新版大学英语预备级》,ESP教材只有《美术英语》一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EGP和ESP教材各一套,分别是《E英语教程》和《音乐英语》。值得一提的是《E英语教程》是外研社2004年出版的第一套针对艺体类学生的教材,而外教社则开始于2011年。国内其他出版社也推出了针对艺体类的教材,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基础教程》《艺术英语》;复旦大学的《音乐英语教程》。据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2016年全国共有高校2879所,除了31所独立艺术院校和14所体育院校外,其余高校几乎都有艺体类专业,艺体类教材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量。目前出版的艺体类教材种类远远不能满足全国不同高校艺体类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高校艺体类大学英语教材使用困境

艺体类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缺乏系统性,这就导致部分艺体类教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教材内容过多,词汇量大;课文选材偏难,晦涩难懂,缺乏趣味性;课文题材缺乏多样性,没有考虑艺体类学生的专业需求,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后练习难度偏大,难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缺乏相关英语国家背景知识介绍,学生难以理解语言的文化特点。部分高校因找不到非常合适的教材,选择让高校艺体类学生与普通本科生使用同样的大学英语教材。通用英语教材目前使用最多的主要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新标准大学英语》、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新世纪大学英语》《大学英语(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学体验英语》、复旦大学出版社的《21 世纪大学英语》,听力课程大部分使用的也是与之相对应的教材。让高校艺体类学生与普通本科生使用同样的教材,同样存在诸多弊端:在语法基础差和单词量不大的情况下,综合课程词汇量大,复杂句多,学生理不清句子结构,读不懂课文内容;听说课上更是如听“天书”,口语表达“一塌糊涂”。这些教材的使用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挫败感,而且使其产生了对英语的厌学情绪。Hutchinson &Waters指出,无论是通用英语课程,还是专门用途英语课程,都要建立在学习者的某种需求之上[2]。随着高校艺体类学生使用教材难度不适应问题的日益凸显,开发和出版适合高校艺体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材迫在眉睫。

三、高校藝体类大学英语教材建设路径

(一)以《教学指南》为指导,切合高校艺体类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由于受我国现行高考制度的影响,高校艺体类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低,有的甚至处于初中英语水平。学生英语水平低不仅体现在词汇量方面,还体现在英语知识的系统性方面,许多学生对语法知识都是一知半解。《教学指南》根据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现状,把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发展三个等级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三个级别的教学要求。同时鼓励不同学校、不同院系或不同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在语言技能的选择上有所侧重,突出特色,以满足不同院系和学生的不同需求[3]。因此,对艺体类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应在《教学指南》的指导下,充分考虑艺体类专业学生的入学水平,合理规划起点和难点,把艺体类专业学生的英语入学水平和专业教学目标相衔接,一方面注重基础性知识的比例,另一方面要体现大学英语整体知识体系的构建,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从而提高教材的适应性。

(二)加强对高校艺体类学生和其专业特点的研究,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艺体类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有所不同,虽然他们英语知识基础薄弱,但他们个性独特,性格活泼,思维活跃,善于交流,同时富于表现力和创造性,并且乐于和善于接受新事物。由于专业不同,艺体类学生对于事物有不同的兴趣点。美术专业学生对于色彩、线条敏感、音乐专业对于声音有独特的鉴赏力,体育专业学生对于运动项目津津乐道。王建成曾通过对高校艺体类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不同的专业对课文题材的选择具有明显的专业倾向性:音乐类和美术类学生倾向于选择艺术类题材,而体育类学生喜欢体育类题材 [4]。束定芳指出,外语教材的开发应该明确学习者需要何种类型的学习材料,强调教材的编写一定要有针对性并为某一特殊群体服务 [5]。因此艺体类教材的编写要充分考虑艺体类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认知规律等特点,在选择语料方面,应该涵盖艺体类相关领域,既体现各专业学科共性特点,又兼顾各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增强高校艺体类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的针对性、实用性和专业性。同时教材编写要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和启发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

(三)增加中国传统文化板块,满足国家和自身专业发展需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文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 年提出 “一带一路”倡议,强调了文化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重要高度。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尤其是将来可能从事文化艺术类工作的艺体类专业大学生,必将成为中国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主力军之一。教材中加入中国文化内容,如“中国书法”“中国陶艺”“京剧”“武术”等素材,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用英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四)加强通用英语教材的出版,同时注重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开发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工具性体现对通用英语(EGP)和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学习。专门用途英语包括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3] 。不同的教材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编写内容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EGP教材侧重于夯实英语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ESP教材应侧重学生专业知识学术英语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提高其学术和职业素养。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对于艺体类ESP教材的开发,除了遵循ESP教材的编写原则外,应加强英语速写能力板块、英语学术专业文献阅读和撰写专业论文知识板块的建设,从而有助于培养和提高艺体类学生的对外文化传播能力。

(五)组成英语专家、一线教师和艺体类专业教师相结合的教材编写团队

一支高水平的教材编写队伍是编写高质量教材的可靠保证。高校艺体类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团队不仅要有英语专家、学者和丰富英语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的参与,而且要吸收艺体类专业教师的加入。英语专家和学者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能够把握住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的总方向,给予理论上和学术上的指导,并对教材的编写质量严格把关。从事教学的一线教师了解艺体类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知道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对教材的难易度能提出符合实际的建议。艺体类专业教师的参与能够对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编写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热点和专业词汇给予专业性的解答,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艺体类专业教师参与更加了解专业高频词汇在实际中的应用。上述组合将使教材编写团队更加优化和专业。

(六)建立教材评估常态化机制,及时对高校艺体类教材的进行修订

教材评估是对教材的编写质量进行评判,是教材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材评估包括教材评优和教材评价。出版社需对教材进行跟踪调查,收集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使用意见,组织专家根据反馈意见,对教材进行及时修订。每个出版社都有教材评估这个环节,但却很难做到评估常态化。教材最初出版时有跟踪评估,但销售量提升后,对于教材的评估环节只是流于形式。当教材的质量和适用性影响销售量的情况下,才组织专家进行修订和完善。修订不及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材的质量。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要保持教材的信息性、学术性和实用性,必须保持教材评估的常态化,使教材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

四、结语

教材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体现,决定和影响着教学模式。高校艺体类大学英语的教材建设应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指导下,结合艺体类大学英语的实际水平,考虑艺体类学生和其专业特点,开发和研制适合高校艺体类的大学英语教材。高质量的适合高校艺体类学生的教材,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的基本技能,获取国外本专业相关信息,并通晓本专业相关知识,从而满足国家和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这也有助于学生发挥其专业优势,更好地起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基刚.高校外语教学理念的挑战与颠覆: 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例[J].外语教学,2017(1):7-10.

[2]Hutchinson,T.&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

bridge:CUP,1987.

[3]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10.

[4]王建成,王沛.艺体类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的基本思想[J].中国成人教育,2012(20):144-146.

[5]束定芳,張逸岗.从一项调查看教材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J].外语界,2004(2):56-64.

猜你喜欢
教材建设出版
教材建设对高职家政服务类专业精品课的促进作用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研究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接龙小说“出版”,开学大家嗨起来!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
从西方青年学者与翻译家看中国出版“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