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成因

2018-05-14 14:44张馨尹喻春梅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自媒体突发事件高职院校

张馨尹 喻春梅

摘 要: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高职院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这些突发事件不仅损害到大学生本人及家庭的切身利益,还影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工作。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分析了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发生的三大诱因。

关键词:自媒体;高职院校;突发事件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672-4437(2018)03-0097-03

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占比97.5% [1]。正如克莱·舍基所言:“当出版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当媒体不再掌控机构特权,当大规模业余化的旗帜被高高举起,当社会化工具清除了公众表达的旧障碍,当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发布任何事情,这就是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 [2]

刘发生将高校突发事件界定为:在内外环境影响下,在高校内发生,给高校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或造成人员伤亡的,给学校教学秩序、管理工作、师生生活带来混乱或严重干扰的,给学校社会声誉带来严重影响的不确定性突发事件[3]。程淑艳将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界定为发生在校内与学生有关,或虽未在校内发生,但与校内的学生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和威胁,影响着学生的安全,甚至严重的人员伤亡,需要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应对的校园事故安全事件[4]。

近年来,我国高校危机事件频发,社会反响强烈,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高职院校整体形象与声誉以及高职院校的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其成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的原因

(一)法律法规缺失

我国现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如针对社会安全事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针对事故灾难的《安全生产法》、针对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法》、针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应急法律体系系统性比较弱,同时应急法律体系缺乏量化和具体的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5];预防高校突发事件的法制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6]。

(二)自媒体的影响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地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越来越依赖网络,极易受到自媒体时代各类信息的不断冲击。有些高职院校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絡暴力、网络色情,在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轻者荒废学业,更有甚者可能受到游戏、暴力、黄色以及反动宣传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的原因

我国高等普通学校从1998年批准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高职教育也进入了黄金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公布全国高等学校现有2914所(截至2017年5月31日),其中普通高校共2631所,成人高校共283所。以上数据不包括台湾省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8]。一方面高职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不断扩建校区建设,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软硬件却跟不上学校扩招扩建速度。

(一)复杂的高校环境

由于高校扩招,许多高职院校设置了新校区或者整体全部搬迁至新址。这些校区的位置以城郊、城乡接合部、郊区为主,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出行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校区周边遍布网吧、饭店、游戏室、酒吧、出租屋等,同时由于校区内难免会对公共区域进行整修——如教学区的门窗调换、办公楼的防水工程、运动场重新翻新、宿舍的维护等,各种施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机构、制度、人员组成不完备

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专门处理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机构或部门,没有规范、完善、详尽、符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处理突发事件的制度,没有制度化的处理突发事件的机制,没有受过正规、系统、完备、相关培训的专职工作人员。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在突发事件的处置上无法可依,不能对涉及安全稳定工作的重大问题和事件及时做出决策并进行有效预防、预警、处置和恢复工作。

(三)教育教学内容缺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9]。实际上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无论是在应急知识教育的理念、目标和课程上,还是在方法、手段以及机制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访谈了解到的高职院校均没有开设专门的“应急知识教育”课程,也没有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对于高职大学生应急知识教育局限于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应急疏散演练(灭火、防暴恐)以及发放各种纸质资料,如《高校安全教育读本》《心理健康手册》《反奸防谍案例手册》《防灾减灾知识读本》等。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自我意识强烈

自我意识是个体长期社会化的产物,同时自我意识要到青中年后期才会比较稳定和成熟,所以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在社会巨大变革、经济迅猛发展、科技日新月异、文化混杂冲突的现实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受到了各类社会、政治、文化思潮带来的冲击,个体意识增强、自律意识比较薄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严重。

(二)心理承受能力差

高职院校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这一时期也是身心不断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高职院校大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检验、树立、再检验的循环往复的过程,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生长经历简单、生活阅历较浅,应急应变能力、受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三)意外情况

高职院校是一个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生聚集的场所,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场所,意外情况往往无法完全避免。比如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通的发烧感冒、具有传播性的甲肝、流感等,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极易导致大规模流行疾病的爆发;或者因为贪图便宜购买了黑心棉的产品,如棉衣、枕头、棉被等,引起瘙痒过敏、呼吸困难;或者因为美味、方便、便宜而购买包装标识不齐全,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从而导致身体不适或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问题;其他不一而足。

因此,了解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成因,让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能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让高职院校各教学系部以及行政职能部门在工作中齐抓共管,才能妥善地做好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8-03-05)[2018-05-2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3/t20180305_70249.htm.

[2][美]克莱·舍基.人人时代——无组织的自助力量[M].北京: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45.

[3]刘发生.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9.

[4]程淑艳.高校学生治安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

[5]黎昕,王晓雯.国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启示—以美、日、俄三国为例[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05):17-21.

[6]孙昱.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的成因与防范——以常州大学城高职院校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2.

[7]龚光军,尹玢.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类型、成因与应对的多维探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07):19-22.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名单[EB/OL].(2017-06-14) [2018-05-20].http://www.moe.

edu.cn/srcsite/A03/moe_634/201706/t20170614_306900.html.

[9]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EB/OL].(2007-08-30)[ 2018-05-20].http:

//www.gov.cn/ziliao/flfg/2007-08/30/content_732593.htm.

[10]张家宁,张馨尹.“9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新校园,2017(04):27.

猜你喜欢
自媒体突发事件高职院校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