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学派的诞生及其科学发展

2018-05-14 08:59曲政一
北方音乐 2018年5期
关键词:发展

【摘要】美声唱法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声乐艺术表现形式,其在我国的文化艺术体系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立足于国内美声学派的发展现状,首先介绍了美声唱法的定义以及来源,然后介绍了美声学派的诞生故事,最后阐述了美声学派的发展历史与发展途径,以期能够为我国的声乐艺术更好地融合美声与传统唱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美声学派;诞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一、美声唱法概述

美声唱法作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在长达三个世纪的考验中能够做到经久不衰甚至遍布世界,要想研究其原因就不得不先认识什么是美声唱法。美声唱法是意大利语BelCanto的译文,意为美好的歌唱或者美妙的歌唱,在我国则统称为“美声唱法”。美声唱法无论从发声方式还是歌唱方法都具有一套较为专业完整的体系,其不但要求歌唱者需要大量的专业训练才能够掌握气息的控制技巧,同时还要求表演者具有较强的情感控制力与情感表现力,以此将作品演绎得更加完美。在美声学派的建设过程中,其不但要求美声唱法要具有美妙的声音,更要将作品的全部魅力展现给观众,从而体现出歌曲的各种要素。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声学派或许比美声唱法更适合描绘这种艺术形式。

二、美声学派的诞生

美声学派诞生于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大多数音乐被宗教神权所垄断,而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更是沦为阶级控制的服务工具。在文艺复兴思潮的带动之下,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以及对纯真爱情的追求都获得了极大的解放,而这个时期也为美声学派的出现创设了条件。在文艺复兴时期,歌剧这种具有极强艺术表现力的文化艺术形式得到了人们的推崇,歌剧在演出过程中除了肢体语言的表达外还需要大量的语言与歌唱,而这种歌唱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特点,包括呼吸的技巧性、共鸣色彩以及情真意切的语言。久而久之,歌剧声乐就从歌剧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歌唱学派,被称之为美声学派。这既标明了美声的歌唱宗旨,同时也为其后续的发展铺设了条件。

三、美声学派的发展

美声学派的发展可谓一帆风顺,自从该学派出现之后就涌现出了大量影响世界的、带有浪漫主义特点的作曲家,比如舒伯特、勃拉姆斯、施特劳斯以及舒曼等。他们的作品大多具有歌词抒情、内容浪漫且表演细腻丰富的特点,在演唱过程中也大多具有伴音与轻声,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含蓄式的演唱风格。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后来各种领域的人都开始对这种震撼人心的文化艺术形式进行了研究,包括生物学、物理学的专家,其中就包括加尔西亚。加尔西亚通过发明喉头反射镜证实了在声带闭合的过程中能够对声音的控制产生具体的影响,通过对人的发声结构进行科学阐述揭开了美声演唱的神秘面纱,同时也为美声学派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生理学方面,著名医第德和何培德莱通过研究男高音杜普蕾的演唱形式提出了其“掩盖唱法”的特点,也通过科学的角度对男高音的唱法处理形式进行了系统化与规范化,同样对男高音歌唱发音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到十九世纪末,法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雷斯科通过自主创新使用了“面罩”唱法,该唱法充分利用气息的流动以及情感的功能性提升了美声唱法的声音领域,进而影响了其感染力,有效促进了美声学派的发展。在十九世纪著名的生理学与科学家霍尔兹的笔下,通过系统阐述乐音的三大共鸣现象揭开了现代声乐的篇章,他本人也被现代声乐研究界称之为近代声乐的奠基人。二十世纪中期,马凯媳夫人将中声区声音称之为混声的方式实现了声区的第一次统一,也为分声部演唱美声歌曲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价值。后来,德国著名女高音兼作曲家雷曼通过一本《如何歌唱》记录了其歌唱的感觉与实际演唱过程中对技巧的把握。至此,美声学派也经由这几本名著传入我国,开始了其在国内的延续与发展。

最后,美声唱法在世界声乐领域屹立数百年依然保持的较为强劲的活力与生命力,这與其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以及艺术感染力具有一定的关系。另外,在长达三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也涌现出许多改变世界文化艺术发展走向的美声艺术大师,为美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同时更是增加了其内涵与底蕴,为其今天的欣欣向荣创设了条件。研究美学流派,就必须认识历史,感受其发展历程,从而为我国美声唱法的进步与发展奠定基础与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原.创建中国美声学派[N].人民日报,2015-03-19(017).

作者简介:曲政一(1989—),男,汉,天津市,助教,硕士研究生,声乐表演(美声)。

猜你喜欢
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领导的嘱咐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