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舞蹈在学前艺术教育中传承现状综述

2018-05-14 10:51史浩琳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2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传承学前教育

【摘要】学前教育是一国的基础教育,对于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其鲜明的教育特色和特定的研究对象,而将承载民族文化的艺术教育融入学前教育中,完成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是教育者的责任。羌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由于无文字产生和记录,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用舞蹈的形式保留和传承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因此,将羌族舞蹈引入学前艺术教育中,对于我们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幼儿美育素养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羌族舞蹈的特色、在学前教育中推行羌族舞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羌族舞蹈在学前艺术教育中传承现状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达到推动我国学前教育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羌族舞蹈;学前教育;艺术教育;传承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一、羌族舞蹈的发展与特色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其在千年的历史中进行了非常复杂的民族互动,经历了自东向西、自西向东的迁徙过程,最后落脚在四川省范围内,形成了比较集中的聚居区,也有利于其自身保留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和聚集而居的特点,羌族的舞蹈呈现出原始、古朴和神秘的艺术气息和风貌,并且在历史的发展中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羌族舞蹈是对民族审美习惯和审美趣味的传承,其审美观念与心理来源于该民族原始居民的日常集体舞蹈,其呈现出古朴律动的特点,很多舞蹈动作与主题都来源于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羌族舞蹈在长期的发展中蕴含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内涵,具有别具特色的审美趣味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羌族舞蹈是一种流动和发展的艺术形式,来源于该民族的审美观念与舞蹈观念,并且掺杂了该民族原始宗教的内容,具有直观的审美内涵。羌族舞蹈还反映了羌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对集体娱乐活动进行总结、梳理与合理的想象,编排和展现出具有丰富内容和意趣的舞蹈内容。

羌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产活动中,逐渐演变和形成了一种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生活习俗与习惯,并结合民族礼仪与宗教信仰,在开展特色鲜明的文艺活动时,积累和形成了具有祭祀或欢庆因素,或军事因素的歌舞。羌族舞蹈对本民族的文化习俗进行了发扬和继承,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的艺术表演形式,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羌族舞蹈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集体性。羌族舞蹈是集体活动的产物,也是该民族历史形成的群体性活动。二是艺术性。羌族舞蹈表现了民族的历史文化与传统,艺术特征鲜明。三是仪式性。很多羌族舞蹈表现了祭祀的内容,多以祭祀仪式的形式呈现。另外,羌族舞蹈有如下几个动作特色:一是舞者牵手并肩连臂,做出各种舞蹈动作。二是舞者脚下动作四步回环转换移动,随时变换舞姿。三是舞者以圆圈的队形呈现出连臂踏舞的舞蹈状态,并且面部均朝着一个方向。羌族舞蹈的这些特色是独属于该民族的,具有较强的民族识别度,适于被广泛推广至学前教育中。

二、羌族舞蹈纳入学前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羌族舞蹈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地方特色,保存和反映了羌族文化的历史和现在,具有独特的历史性、民族性和传统性。羌族舞蹈是优秀的艺术文化遗产,经过历史的发展,面临传承和发展的问题。将羌族舞蹈引入学前教育中进行普及和推广,对继承和发扬羌族舞蹈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羌族的舞蹈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节奏明快,富于变化,充满了欢乐的激情。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舞蹈一样,羌族的舞蹈是从该民族的集体娱乐行为中发展演变来的,继承和发扬了羌族的民间习俗。而在历史的发展中,由于羌族一直没有发明文字,所以舞蹈成为该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与表现。在学前艺术教育中加强羌族舞蹈教育,不仅仅是对羌族舞蹈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羌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学前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性教育,国家发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学前艺术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引入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元素,例如,羌族舞蹈的元素,让幼儿在舞蹈中感知民族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认同,增强民族情感,从而达到提高他们对民族舞蹈的兴趣,提高其身体动作水平和审美水平的目的。

三、羌族舞蹈在学前艺术教育中传承现状

在学前教育的艺术教育中,民间舞蹈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羌族舞蹈也包括在其中。一般会采取组合教学训练的方式进行。

(一)创设特殊舞蹈艺术环境

幼儿园为幼儿创设了特殊的艺术环境。要将艺术教育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营造具有特色的舞蹈环境和氛围,让他们通过倾听、学习、训练和模仿,在艺术氛围中能够陶醉与感知,受到美的教育,从而激发热爱舞蹈和生活的情绪和情感。

舞蹈艺术环境是由多种因素组合形成的,主要包括心理环境与物质环境两方面。心理环境指在幼儿园创设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以及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需要达到和睦、和谐、愉快和宽松的目标;物质环境主要指幼儿园为提供舞蹈艺术环境而建设的舞蹈空间和场地,配备的舞蹈素材,日常拟定的舞蹈时间等。

为配合羌族舞蹈艺术教育的步伐,很多幼儿园开设了相关的课程,通过让幼儿阅览图片资料和舞蹈视频等,了解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舞蹈发展情况。在舞蹈教室中布置了具有羌族民族特色的物品、图片资料等,供他们阅读和理解。

当幼儿处于轻松、活泼和放松的状态时,就会使其产生舞蹈的欲望,艺术环境的创设将有助于幼儿思维想象的激发,达成与身体动作的协调一致,从而大大激发舞蹈兴趣。

(二)编制学前教育羌族舞蹈相关教材

当前,为了更好地推进羌族舞蹈艺术教育,相关机构还编制了针对学前教育的羌族舞蹈教育专业校本教材。通过总结羌族舞蹈的民族特点和风格,让教师对羌族舞蹈的历史发展和总体特点形成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掌握羌族舞蹈的主要姿势、情态、形态、舞蹈韵律和节奏等内容,能够产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在进行教材编排时,特别要注重学前教育羌族舞蹈校本教材的专业性、准确性和针对性,易于教师操作和实践教学,也容易让幼儿接受和理解。例如,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育工作者制定了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的教学内容,让教师采用特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训练步骤,通过组合舞蹈元素、编排舞蹈动作等构建具体而鲜明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羌族舞蹈的风格,成为典型的舞蹈教学模式。

(三)教师要精心筛选和编排符合幼儿认知的舞蹈内容

教师在进行舞蹈编排时,会注意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往往会选择适合幼儿理解与认知的舞蹈内容。例如,羌族歌舞主要表现了羌族人的节日庆祝和祭祀礼仪等内容。祭祀礼仪的舞蹈内容就不适合幼儿学习和排练,而节日庆祝的舞蹈内容则可以。很多教师便将羌族人庆祝春耕与秋收的舞蹈、表现愉快情绪的“姜得儿学”“娃西切玛”“石奎余奎”等舞蹈吸收进来,让幼儿学习和练习,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另外,在进行舞蹈编排时,教师会从舞蹈本身特色出发,准确把握舞蹈的节奏特点和形态特征,把握各种舞蹈动作的力度和速度、幅度,找准动作的发力点,从而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舞蹈。

(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舞蹈主题活动

舞蹈主题活动指幼儿园为了让幼儿加深对舞蹈的认识和理解,特意指定一个主题,让他们围绕该主题进行观察、探索和思考的一系列活动。许多幼儿园开展了丰富的舞蹈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中,教师提前进行规划布置,或者搜寻舞蹈材料,让幼儿在固定的时间进行体验。例如,一些幼儿园更多地采用用音乐舞蹈活动的方式进行主题活动的组织,精心设计了以羌族舞蹈为主题的早操,让幼儿穿着民族服装或手拿民族物品,伴随音乐做出各种舞蹈动作,加深他们对羌族舞蹈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范燕华,龙有成.以羌族舞蹈為学前教育专业校本教材的研究[J].艺术科技,2016.

[2]韩云洁.羌族民间舞蹈融入幼儿教育的路径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

[3]马琳.立足本土文化,传承民族精髓——羌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思考[J].四川戏剧,2012.

[4]白渝.论羌族舞蹈在基础教育中的传承与发扬[J].音乐探索,2014.

[5]王小林.试论羌族舞蹈走入民间舞课堂[J].管理学家,2010.

[6]谭悦.论羌族民间舞课堂教学的训练性[J].文艺生活 文艺理论,2014.

作者简介:史浩琳(1981-),女,汉族,四川江油,毕业于绵阳师范学院,舞蹈,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舞蹈教育。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传承学前教育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