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校本教材,活化德育课教学

2018-05-14 13:52吴青杭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5期
关键词:校本德育教材

吴青杭

[摘 要] 现行中职德育课教学,要在体现学生生活需求、融汇职业生涯要素、培养未来岗位需求等方面下工夫。因此,中职德育课教学应符合“三贴近”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在情感行为,体验德育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价值,使学生健康成长,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校本教材作为德育课教学的有益补充,显得尤为重要。

[关 键 词] 中职;校本教材;德育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4-0050-02

一、开发校本教材的必要性:职校德育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

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必须要从内容到方法,全面从学生出发,考虑学生的生活需求以及职业生涯发展,贴近其未来的发展状况,对其进行全方面教育,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道德思想。事实上,道德作为生活的一种规范,是生活的一种衡量维度,生活与道德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二者是不可单独发展的。因此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对从生活的角度进行探析,帮助学生做好未来起跑的准备。

(一)贴近生活背景——学生是“活生生的社会人”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学生被困在书本世界中,这样使学生的认识可能存在着单一化、偏振化的现象,使学生与生活实际脱轨,无法形成有效的生活经验。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也会受影响将教学重点放在书本知识中,忽略了实践教学。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回归生活,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成为生活中的社会人,在这种教学情况下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德育教学。学生通过实践性的德育知识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其道德素质水平的上升,使其走出知识教育的局限,将情感、意志、行为等诸多方面结合起来的全方面教育融入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德育魅力。

(二)贴近职业生涯——学生是“规划设计的职业人”

职业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普通高校教学,职业教学更强调为社会培养专项人才,也就是说职业教学的学生,该专业应与就业对口,而且在教育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是主要目标,在中职德育教学过程中,也必须要以此为基点,帮助学生成为规划设计的职业人。这就要求中职德育教育必须围绕职业进行设计并不断实施,使学生理解职业内涵,规范职业道德,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职业知识体系。例如,会计专业的学生,最需要帮助其理解会计职业道德,必须要诚实守法,严格规范自身,这种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三)贴近未来岗位——学生是“各行各业的企业人”

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毕业之后会直接进行岗位工作,而针对不同专业的素质目标要求应“因材施教”,也就是根据各行各业的不同要求进行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角色意识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懂得在其岗位中应该干哪些事,不应该干哪些,使其严格恪守道德规范,明确岗位责任,让德育有实在的着陆点。

“三贴近”的德育原则让学生符合社会要求,规划职业生涯,落实在具体岗位,通过层层细化使德育话题具象到学生可触摸、可理解和运用的岗位中,使学生立足于所学专业从事工作,将“社会人”“職业人”“企业人”结合起来,使德育贴近学生接触和成长的空间。校本教材能够很好地体现“三贴近”原则。

二、开发校本教材的价值作用:务实鲜活教学素材,提升德育课堂实效

为了落实三个贴近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开发校本教材,教材从学生中来,教育到学生中去,这样真实生动的教材定会提高德育实际效果。

(一)可以使教师提高校本课程教研、教学能力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要让一线教师参与其中,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校本开发时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只有知识储备和实践储备到达一定程度之时,才能够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新时代要求下,教师不仅需要教书,还需要编书,这有助于学生和教师实现课本沟通,帮助教师提高课程意义是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当然,通过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一线教师,更可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水平提升,增强教学研究意识,激发其工作中的积极情绪,帮助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可以更好地推动德育教学。

(二)全面利用和充实学校的教学资源,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校本课程立足于学校的现有课程资源,可以有效保障教材开发,例如,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模拟化公司,促进校本课程开发,丰富课本开发资源。就此,学校自身课程资源的合理而充分的利用是教材的开发途径,也是其重要的条件之一。校本教研将教师个人发展与教师整体化队伍的水平提升,以及学校方面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促进教师个人、团体与学校集体等多方面的共同发展。一方面校本教研可以让教师个人水平提升,同时还可以带动整个学校教学氛围的转化;第二方面则是学校通过自身文化和机制的转变,培育更优秀的教师打上教育特色的烙印,帮助学校,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加大培养学生能力的力度,这就给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动力

校本教材研究要求教师、学生、学校的全程参与,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见,开发有效鲜活的德育校本教材,让教师得到锻炼和提升,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对学校整体发展给予良性循环的推动。

三、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要求:教学目标细化、具体、有针对性

校本教材开发最需要处理好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关系。“生本”是“校本”“师本”的前提、条件和根本目的。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总原则,站在学生品德发展的角度来编选适合的教材,具体细则方面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性、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思想性是选编校本教材的首要原则,是德育终极目标,是校本教材的精髓和支柱。只有坚持思想性原则,才能从浩如烟海的校本材料中,把正确可靠具有时代气息和教育意义的典型性素材挖掘出来,避免在素材选取一味迎合学生口味而放弃思想教育的目标。科学性就是要对校本材料中的一些资料进行认真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删繁就简,力求选材真实准确,观点鲜明。科学性是前提,思想性是目的和归宿。

(二)校本性原则

既然为校本材料,自然就具有学校个性特点,即教材具有鲜明的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中职德育选编的校本材料,要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和气息,使学生对材料有切身的经历、感受和体验,增加真实、亲切感。为此,在选材时,应尽量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以及学生耳熟能详的校本背景素材,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能只有通过身边细微具体事情,入情入理地分析和慢慢引导,让校园环境熏陶和同化他们,这就需要坚持校本原则。

(三)针对性原则

由于学校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因此,校与校之间在办学特色、管理模式、具体举措、管理制度、文化艺术、发展历史、教学成绩等方面差距较大,特点各异。因此,在校本教材的选编上,一定要有重点地选择—些素材,增强校本教材在职业教育和德育的针对性、增强学生年龄段心理特征研究、针对职校学生群体特征需要,规避学生脆弱神经点,克服选材上的面面俱到附庸周全,增强针对性,才能提高有效性。

四、校本开发形式探讨:不拘一格为实效

(一)主题教材——让德育教材关注社会焦点

德育教材在中职一共四本,每本教材中都有相应主次之别,抓住大纲的主要部分进行主题划分,让学期教学重点突出,不仅是落实教学大纲,而且通过主题教育形式贴近学生德育现状、选择亟待需要解决的学生思想困境,盲目的原点、交流中出现的热点、社会话题焦点、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等进行主题教育。通过鲜明主题组织教材,可以使学生“知其然”还可以“知其所以然”。从“心动”到“行动”全过程式层层递进的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辩论、小品教学视频,专题讲座,主题使德育教学富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二)活页教材——让开发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

赵师编制的教材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教材,教材的最终形成,必须要融入学生的参与,也就是教材编制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体味教材编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实地考察,并及时进行更改与删减增添,例如学生在进行教材内容学习时,对某一部分并不感兴趣,而且这一部分也并非很重要的内容,教师可以对此内容进行删减,无需特别详细的教学,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一笔带过,这样既可以增加课堂其他知识的扩展,还可以避免当地效率化现象。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活页教材”,其实就是指师生互动过程中对教材的更改与选择。当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发挥其主体作用,比如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什么新想法,可以将自己收集的学习材料和学习作品补充到教材过程中,这样在学习结束之后,每个学习小组都会形成一本以教师编制教材为技术,而学生特色融入其中的活跃教材,这样可以增加课堂的学习趣味,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

(三)开放教材——使教材选取贴近学生真实心理

现代社会的网络空间交流十分发达,有各种奇谈怪论、发泄情绪之举,也有真实心理写照以表露心迹,更有思想状况的真情流露,所以教師如果想进入学生真实思想,借助网络空间,摘选学生谈论热点,以及各种具代表性观点进行评论探讨,让教师洞察学生的思想变化,聆听学生心灵的声音,让学生以学生的视角来评判和探讨,在开放式教材中用同龄人的眼光与表达、用看似无意却有意的交流帮助学生纠正不当的观念、不妥的行为。避免教师用正统生硬的教育方式来“按牛头喝水”的逆反心理产生和“耳朵起了老茧”熟视无睹的麻木无效的教材缺陷。

五、结束语

职业德育课程承载着职业教育思想和观念,开发校本教材不但可以打破传统课程理论重于实践、千篇一律的局面,而且根据各校学生群体的身心特点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权,展示教师个人教学智慧,通过校本教材具象的理解,更真切地提升德育效能,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职业人。

参考文献:

[1]郭青松.开发校本德育课程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浙江嘉兴第四高级中学开发校本德育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4):54-56.

[2]俞华.校本德育活动非课程化的开发与实践[J].交通职业教育,2009(3):59-61.

[3]董娇妍.试论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1):21-22,36.

[4]詹万生.整体构建具体化、特色化、可操作的校本德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7(4):44-46,51.

[5]郑航.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特征、目标与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6(11):32-35,43.

[6]孙敬奇,魏绍友.校本德育的实践探索[J].中国德育,2006(5):68-70.

猜你喜欢
校本德育教材
教材精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