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下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5-14 13:52陈志新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5期
关键词:校企人才教学模式

陈志新

[摘 要]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得到了广泛快速的发展,生产方式也得到了改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相关的技术类型的人才,对这种类型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才的培育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和丰富,人才的发展关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如何科学、有效地使人才培养更加全面和完善是社会关心的问题,也是影响社会前进的动力。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职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4-0230-02

随着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社会发展趋势,人才培养的多个模式也在社会上层出不穷地展现出来,更加科学、更加圆满的人才培养领域有利于保障社会人才的产生和创造,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保障,2009年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的职业教育改革条例,在条例中显示中等职业学校在改革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探索和发展,慢慢形成學校和社会相关联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这需要社会、学校、个人的不断努力,三者紧密结合,不断地构建更加完善的体系和制度保障[1]。

一、校企合作加强职教能力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是近期最热门的就业话题之一,而这种新型的方式与模式就是在保证工与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融合和改善,两个不同社会性质的社会团体使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所学的内容和掌握的技巧也不相同,在校企结合的引导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更加密切了,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学到在今后步入工作岗位后才可以学到的东西,这种沟通和交流是一种新型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交流模式,对学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2]。学生不仅要掌握学校里所学的课本里的文化知识,还要基本掌握在社会上所要使用和学习的实践知识,这是新要求,也是对今后学生个人发展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学生在踏入社会后不会因为缺少实践而导致工作上的难题。与此同时也对学校有了更深的要求,学校也不只是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同时也肩负着对学生今后发展的新要求,使学生更具挑战性。

二、课程改革新方向的现实意义

随着就业压力和岗位需求的不断改进,学生在课堂中不仅仅只作为吸收者,同时也应该作为即将面临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我国企业也由劳动性人才市场转变成为知识型、技术性人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全面和苛刻,原有的教育模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缺口的需求。所以课程改革具有必要性和关键意义,而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给学校和相关的企业都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也是一种新的考验,这样一来,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得到了一条线路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最终是三方受益,学校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得到了提升,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质量也得到了保障,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享受到社会资源的教育,方便今后的就业,为以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旧教学模式的教学弊端

(一)学生掌握知识单一,学生质量下滑

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停留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属于被动式教学,学生只单方面地接受知识,没有对知识在生活中加以运用的整体概念,这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无法深入理解学校所给予知识的真正内涵。在今后的就业阶段会导致学生因为与社会的断轨而无法适应,所学的知识也无法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仅仅变成了在脑海里的文化储备,无法通过自身的渠道加以使用,工作所用到的能力方面的技巧无法在现实生活里得到转换。这不只降低了学生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也为企业带来诸多不便,企业的工作效率也会损失和下降。

(二)人才单一,企业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无法得到提高

在企业的运行中,对人才需要的要求是严格和苛刻的,人才不仅意味着企业今后的发展,而且标志着企业对本公司内部执行手段和能力的体现。所以对人才的筛选和培养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步,“校企一体”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使人才在整个期间都受到企业的影响,对工作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将学生原有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得以提升,满足了企业对刚步入社会的学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例如,在相关的技术行业,学生在学校内只可以学习到简单肤浅的文化知识或者概念理论,而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加强了对学生技术方面的要求,学习不仅仅是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回归到社会和企业所需人才的缺口上,这样一来,人才在学校内得到了锻炼,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进入社会,为企业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适应能力就会加强,这更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3]。

(三)学校和社会对接差距大,学生无法适应企业工作

众所周知,在企业的工作能力是对员工多方面能力的考核和锻炼,这不只是单一的学习能力或者文化程度的考验,也是对一个优秀员工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考验。在工作的期间可能会经常遇到一些在原来学校或者以前所受的教育里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自己思考或者通过一定量的工作经验解决,那么假设学生在学校期间仅仅学到课本上为我们展现的文化知识,那么我们对现实中所需要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有待提高。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人才的多方面要求也是新时代下对学生进步的要求和勉励,学生已经不只是学习的主体了,更是今后工作的后备力量,我们在校期间的学习就是为了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做好准备,那么保证社会和学校的一致性和一体化要求我们更加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完善自我能力,不与社会脱节,跟上企业发展的脚步。

四、校企合作的机构建设内容

(一)企业进入校园,专业直接对口

部分企业在校企合作的实施过程中,将内部企业所需要的专业内容、专业水准、工作要求等具体的要求明确发布到学校中,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判断、鉴别、实施。所学的知识通过一系列的标准进行衡量和检验,学生在学校里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调整。例如,在企业公布学校招聘人员的要求中,学生可根据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以及适合自己工作的企业岗位,这对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工作和职务的选择都有极大的帮助,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完善自我以及审视自我。此外,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使学生在课堂下的时间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对以后工作能力的提升和高要求有了具体的准备和补充。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在学校里相对于以后的工作,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待提高,动手能力是今后工作中最直接的解决问题、完成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在校企合作的新型教学模式下,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企业内的工作内容成了学校内学习的包括点,这样学生在学校内同样可以获得基本的工作经验,了解学校内学习的包括点,这样学生在学校内同样可以获得基本的工作经验,与此同时加强了课堂的质量,优质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和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深刻了解,只有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才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有用的帮助,这不只有助于教育,更有助于社会经济水平的建设,对教育理念的提升也有促进作用。

(三)建立沟通机制,提升培养层次

信息时代下,消息的传播和资源的共享方便了人与人的沟通和交流,信息也是检验行业是否健全和完善的窗口。校企合作最重要的是将企业内的信息传播到学校中,使学生在学校内就可以体验到社会上的工作资源和工作模式,这是一种企业和学校的沟通,也是一种两个社会团体的交流和合作。通过信息的沟通,学校掌握了企业所需,对供给社会资源有着进步意义,所需与所给在一条线上得以实现。学生在此过程中是最大的受益者,学生在学校不仅受到文化的熏陶,同时企业进入校园为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之间铺设了一条绿色通道。

五、“校企合作”新型教育模式的具体实施意义

(一)加强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校企合作是一种最终方便学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学生在此过程中是最大的受益者。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关系着学校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社会对学生的关怀和对学生教学理念的转变也体现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这就更加表明在新型教育模式下学生的素质将会得到不断提升,学生在离开校园或者在校园里就可以感受到社会以及企业对学生就业的帮助和支持。

(二)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企业的发展是由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入和输出导致的,人才的质量也关系着企业今后的走向,只有更好、更优质的人才资源才可以使企业稳步前行,所以在新型教育模式下,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不断加强,不仅仅保证了学生的质量,同时也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共同进步的体现,也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表現。

时代的进步、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多方面共同进步的体现,校企合作这一新型的教育理念不仅给原有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动力,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学生在校园里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见识和实践能力,这为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完成学业步入社会的两条道路可以更加紧密地相连,是对学生的新要求、新指示,也是提高教育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1]郭成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形象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大陆桥视野,2017(22).

[2]刘斯.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动漫专业“2+0.5+0.5”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3):51-53.

[3]焦鹏.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明日风尚,2017(14).

猜你喜欢
校企人才教学模式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