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2018-05-14 13:52郭淑芬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5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心理健康

郭淑芬

[摘 要]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时期,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普遍会经历巨大的身体、心理的双重变化,同时还要面对新环境的适应、繁重的课业负担与无形的社会压力等诸多挑战,因此,处于这一时期的中职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剧烈的情绪波动。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可以帮助中职生调节情绪,促进中职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以发展其个性,完善人格。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进行论述,以期达到提高中职生心理素质、解决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目的。

[关 键 词] 团体心理辅导;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实践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4-0296-02

中职学生年龄分布大都在15~18岁之间,是身体与心理快速发育的关键阶段,影响并决定着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处于这一时期的中职生普遍会经历身心的巨大变化,同时需要面对来自升学、就业、社会舆论等各方面的压力,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引导他们不断认识、感悟和构建自我的心理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三观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在近年来的教学科研实践中,笔者利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方式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初步摸索出适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团体心理辅导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作用与价值

“团体心理辅导”又称“团体咨询”“群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运用专业的团体辅导策略进行的一种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团体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改善人际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中职学校团体辅导的特色在于培养中职生的信任感与归宿感,并扩大到对学校、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与价值感。

团体心理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并积极关注团体中每一个个体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心理辅导形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心理干预方式,可在团体成员中营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和谐气氛,以促进个体与个体之间态度与情感的分享。在团体交流过程中通过个体成员之间互相观察、学习和体验,认识自我,理解生命的价值,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敏锐地感知他人的需要,接受和尊重不同的个体,增强关心他人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笔者通过对本校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一)自我发展困扰

一些学生因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与定位,要么过于自卑,对未来持消极悲观态度,要么盲目自信,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最终因能力有限又限制了目标的实现,导致怨天尤人,从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二)人际交往困难

进入中职学校以后,学生交际面扩大,有些学生个性比较张扬,自我意识、功利性较强,缺乏大局观念与团队合作精神,不懂得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而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因胆小不敢与老师、同学交往,导致人际关系淡漠,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三)厌学情绪严重

文化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方式影响着个体的社会认知过程,对个体的健康观念与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部分中职学生受“唯分数论”的影响,认为自己成绩不好而全盘否认其他方面的优秀品质,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缺乏兴趣,课下不能积极完成作业,养成拖拉的不良习惯。

三、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

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内外部环境复杂变化的形式下,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自身。

(一)社会层面

我国中职教育起步较晚,办学实力有限,加之用人单位与社会各阶层对高职院校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在这样的社会认知下,加剧了中职生的低认同感,担心将来被用人单位歧视。同时,社会上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冲击着意志较为薄弱的中职生,导致其自私冷漠、信仰缺失。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职生与用人单位期望存在偏差,尽管中职生获得的学习机会在不断增加,但也面臨巨大的就业压力,这造成他们过重的精神负担,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产生。

(二)学校层面

与中学阶段相比,中职生学习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很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出现了心理“失重”。同时,一些中职生片面追求自己的专业发展与知识技能,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使其心理障碍无法得到有效排解,甚至越积越多。另外,学校的办学条件、管理制度、就业水平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加之受不良校园文化的影响,一些中职生变得颓废、不思进取,进而引发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

(三)家庭层面

家庭环境对中职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性格的养成、优秀品质的确立、心理的健康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中职教育推进困难,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1.溺爱与期望值过高。过分的宠爱与纵容助长了孩子的惰性,使其意志力较差,依赖感增强,不善于思考和学习。家长对子女的成才期望值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

2.自身经验的局限性。一些家长按照传统长辈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孩子不屑一顾,自然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3.家庭结构的变化。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许多家庭的急剧变化,导致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家长一方面要努力工作维持生计,另一方面还要照顾年迈的父辈,导致无暇顾及子女,致使子女缺少家长关怀,身心受到创伤,进而出现人格不健全甚至心理扭曲的情况。

(四)自身层面

中职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够明确自身的定位,找不到奋斗的方向,未来一片渺茫,情绪相当消极,一些本来有上进心的学生开始质疑自身的能力,即便坚持一段时间,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之后,往往又不能坚持,之前的坏毛病又开始泛滥,对他人的好意帮助有时也会产生排斥心理。

四、团体心理辅导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策略

目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咨询与辅导、板报媒体宣传等途径与方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对普及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独具优势,但在解决中职生的实际心理问题上其效果欠佳。“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方式虽然可以针对个体的具体心理问题作出较好的指导,但因人力不足,其效率较低。团体心理辅导是基于团体情境下进行的心理辅导,不仅感染力强,而且影响广泛,既能克服传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的不足,又能起到个体心理辅导的作用,可谓一举兼得。

(一)在活动中提升认知能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可以使中职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还可以让他们相互认识并了解,对团队有认同感及归宿感,增强对生活的自信,提升认知能力。如可通过张贴海报招募一批对生活满意度较低的中职生定期开展“爱自己”“身边有爱”“有梦想的幸福”等活动,让成员用尽可能多的形容词描述自己的优点,分享自己人际关系中的特例或自己成功的经历等,使之明白要善待自己,明白自己的价值,提升对家庭的满意度与自身的认知能力。

(二)在演讲中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演讲不仅可以锻炼口才,提升自信心,培养良好的个人形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情绪管理的能力。通过演讲团体成员分享相互的幸福与不快,使之明白: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能按照我们的预期发展,但改变我们的认知就可以改变这些事情对我们的影响,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我们的主观幸福感。这样的活动,远比单纯的心理健康讲座收效更好,中职生也更愿意参加。

(三)在游戏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健康有趣的游戏可为参与者创造一种和谐、友好的团体气氛,使其在相互信任、支持的团体氛围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等学习新的处事方法与行为方式,锻炼并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如“信任之旅”游戏方案:将教室桌椅布置成几个障碍物。随机将同学分为两人一组,一人当盲者,一人当领路者。盲者用布遮住眼睛,领路者以话语辅导盲者前进,并绕过障碍物,但两者不可以有肢体接触。按游戏规则设定的路线,领路者想办法引导“盲人”到达目的地。此后,两人互换角色,重复上面的游戏,体验“帮助人”与“被人帮助”的感觉,并分享游戏体验。

五、团体心理辅导的误区

团体心理辅导是以团体的环境氛围与课程资源为“教育现场”,通过影响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烦恼,预防不良心理问题的发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增强学生对学习、生活和社会的适应性和契合性。然而在具体实施中,却存在目标不明、评价无效等现象,降低了其应有的价值和效能。

误区一:团体辅导就是做游戏

有些教师把游戏当成班级团体辅导的全部,进而在辅导现场常用、滥用团体游戏,致使团体辅导活动成了无主题的游戏活动,没有实效。

学生团体辅导中的游戏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因此游戏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只是一种手段,是一种走进学生心灵的方式。无主题或主题不明确的游戏,只是一种表面的热闹,实则低效。在游戏中强调个体的体验和感受,进行行为体验的训练,方能体现团体心理辅导的宗旨。

误区二:用分数来评价活动结果

有些教师在学生活动后用分数评价各个小组的活动成绩,这恰恰违背了团体心理辅导的初衷。人格的改变与学科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有本质区别的,心灵的成长更重要。激励不等于分数,成长不等于第一。对团体成员来说,无论游戏成功与否,都是他们极为宝贵的人生体验,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失败。

团體心理辅导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今很多中职学校师资配套还不是很完善,这就需要心理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尽管我国团体心理辅导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很多学者与教育机构已经进行了很好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研究水平参差不齐,辅导人员的活动设计水平差距较大,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中职生建立健康、健全的心理机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朱元璐.中职生友谊质量状况及其焦点解决团体辅导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5).

[2]樊富珉,何瑾.团体心理辅导[M].华东师范大学,2010(7).

[3]彭熙.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陕西青年,2017(27).

[4]李杰.团体心理辅导提高中职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5]吴宣军.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的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2).

[6]宋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方法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3).

[7]邓婕.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4).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心理健康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2)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