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8-05-14 10:51毕晓妮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摘要】随着网络数据信息的迅速增长,“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如何利用数据平台,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树立互联网思维,建立思政网络平台,拓宽思政教育途径,改变思政教育模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不仅掀起了工业生产领域的革命,也引领了教育、文化、生活、科技等领域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的大学生而言,“互联网+”时代正在潜移默化中对其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影响。而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也将对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课堂形式、培养模式、思维路径等产生深刻影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有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数据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走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互联网+”时代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平台更加广阔

在移动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人都掌握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主导权,大学生对于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因其兴趣爱好的不同也非常具有个人特色,不必被动接受各类教育资源。他们的学习已经摆脱了时空的限制,可以查阅下载国内外丰富的信息。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单一化,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主要集中在課堂中。然而,“互联网+”时代,教师可将教学资源搬到网络新媒体中,丰富教育形式,使枯燥沉闷的思政课变成学生净化心灵、提升素养的人生驿站,而大学生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查阅、掌握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知识,甚至在网络中与思政大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观点切磋。

(二)“互联网+”时代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用PPT的形式讲授思想政治书本上的知识,学生被动地去接受。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虽然在教学中融入了信息化手段,学生也容易被图片或视频吸引,但只是用多媒体技术将传道授业解惑的形式进行了包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方式,教育过程中理论性的知识比较多,比较抽象,缺乏趣味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互联网+”时代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互联网+”时代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及信息整合能力,为学生创造了方便、快捷的学习条件。大学生不仅可借助新媒体自主获取收集信息,还可以轻松地找到想学的思想政治教材,这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传统教育中,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导演”,教师在课前将“剧本”和“台词”编好,课堂上按照预先编排的内容和形式开展教学工作变完成教育任务。教育过程中缺乏受教育者的互动、参与,又因为学生已摸清教师的教育模式而产生疲惫心理及抵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基于“互联网+”提供的交流平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顺畅自如。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数字化、个性化的特点,将传统教学中教师传播知识的方式变成学生自己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跳出传统教学中针对教师的角色定位,赋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随时与其他学生展开交流,借鉴别人经验,自己处理解除疑惑,使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互联网+”使得大学生不再是思想政治教育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设计者、参与者和传播者。

二、“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知识及信息的获取享有平等的权利,不论出身尊贵与否,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过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享有绝对知识垄断以及绝对权威,在学生心里具有较高威望;而现在擅长使用互联网的大学生,获取和掌握的信息量相当大,甚至有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数量和内容比老师还要多。在“互联网+”时代,大量的网络教育平台、信息资源,打破了约束传统教育方式的时空限制,受教育对教育者的依赖性降低,他们完全可以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育规律和方法,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魅力。

(二)传统的教育方法受到挑战

“互联网+”时代信息发布具有快速、及时、数量大的特点,大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喜欢利用自媒体发布信息,既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也展现个性崇尚新鲜,同时挑战传统教育方法,侵蚀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互动多元、崇尚个性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受教育的空间和方式广泛,弱化了现场教学的环境,大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下为了即时发布和获得大量信息,出现了大量“低头族”,也叫自媒体依赖症,对于课堂上的“热闹”置身事外,而对于网络中的一些热点社会事件,却喜欢盲目跟风、随意传播, 缺乏独立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使得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减弱。

三、“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措施

(一)树立互联网思维,创新教育理念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互联网思维,因为互联网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交往方式和认知方式,甚至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善于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来创新教育工作方法,充分利用课程数据平台操作性、开放性的特点,将学生变成课程的参与者及规划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得到保障。

(二)建立“互联网+”学习平台,抢占网络信息阵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工作

互联网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随着互联网逐渐占据我们的生活,新媒体成为大学生学习、社交和娱乐的重要途径,而且大学生使用的频率非常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运用好新媒体工具,加快“互联网+”学习平台建设。在各类平台及时上传、发布正面信息,利用网站、微信、微博、QQ、飞信等这些网络阵地,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一些敏感话题、虚假信息,教师可以利用平台与学生进行平等交互式的探讨,让学生在平台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教师在探讨中的引导更能让大学生感到亲切和信服,潜移默化中粉碎流言蜚语、虚假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腐蚀,而学生也在讨论、交流之中受到教育。

(三)創新思政教学方式,建立网络课堂,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若不进行创新,将难以实现教学效果、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在信息爆炸、资源共享的时代,思政课程的教学方式仅仅局限在利用多媒体一对多的课堂讲授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种方式仍旧以老师的“单向”传授为主,学生对教学内容无法自主选择,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络在线教育平台和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堂(MOOC)横空出世,这种结合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将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有机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借助平台,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互联网+”对于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新媒体环境下同时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拓宽了思政教育的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通过理念创新、手段创新、方式创新等整合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不断创新教育方法、理性面对,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冯文岐,张涛.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优化对策[J].高教探索,2017(S1):155-156.

[2]卢东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4):51-52.

[3]李海春,李娟.移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与回应[J].思想教育研究,2014(4):41-45.

[4]林超.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毕晓妮(1983-),女,山东威海人,硕士研究生,德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