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价值观比较与借鉴

2018-05-14 10:51白晓晓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8期
关键词:借鉴比较

【摘要】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崛起,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中国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均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本文主要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自然观、社会观、世界观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寻找切入点,推动中西方文化融合借鉴,以促进中西方国家更加相互了解。

【关键词】文化价值观;比较;借鉴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现阶段,我国已经跃居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文化价值观输出相对处于劣势,只有加强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了解,才能不断地弘扬中国文化,向世界宣扬中国文化价值观。

一、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比较

经过对所处地理位置、政治模式、经济方式、文化底蕴等的研究比较,发现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在自然观、社会观和世界观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一)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自然观比较

关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自然观比较,主要是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对“天人合一”这一概念,有几种不同的内涵。第一,“天人同道”,即“天”和“人”都遵循一个规律。中国古代常把事物分成阴阳两派,事物是在遵循阴阳的规律下运行的。第二,“天人感应”。董仲舒所提此观点从某种意义上将天、人、皇帝之间的关系连系起来,把皇帝视为天人关系中的纽带,他受命于天来管理人。第三,“天人一体”,即“天”和“人”本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寓于自然天,自然天承载着人。

西方则强调的是人对自然的征服欲和对自然的改造,即“征服自然”。西方文化价值观中将“天”和“人”双方置于对立面,自然被赋予新的意义,具有对象化,强调人要不断了解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西方学者极其重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尤其是在近代这一领域的研究十分超前。

(二)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社会观比较

关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社会观比较,主要是体现在家庭关系上。

中国文化价值观的社会观中主要强调“家族本位”,将家庭或者国家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在经济上,中国地处内陆,地貌广阔,适合发展小农经济;而在政治上,家族本位贯穿于整个中国历史文化体系。自从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之后,中国开启了“家”天下的模式。从统治阶级上层到统治阶级下层是一个以家族为本,层层递进的体系,家庭之间依靠宗族交流。国家治理是以宗法制、世袭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治理模式。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又造成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村社结构,进而形成家庭宗族和邻里乡党两大网络,构成一个以皇权为中心的网状社会结构。

西方文化价值观的社会观则奉行“个人本位”,将个人的利益、尊严和人格放在首位。相对于环环相扣的中国家庭结构,西方的家庭结构严密性较弱。在经济方面,西方文化由于所处地理位置,适合发展商品经济;而在政治方面,西方多是城邦下的小国寡民,造就西方特色的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是在一定规则下履行义务、行使权力,这就逐渐形成了“个人本位”。在经过古希腊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启蒙运动等时期的历练,“个人本位”根深蒂固。

(三)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世界观比较

关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世界观比较,主要是体现在民族关系上。

中国文化价值观奉行“协和万邦”“善邻怀远”“顺俗施化”的原则。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和”为贵,海纳百川。最典型的事例是郑和下西洋,堪称“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但中国并没有向西方那样展开烧杀抢掠,而是睦邻友好的交流。在民族政策上,通过和亲、册封、茶马、土司等制度相互融合,加強与少数民族的交流与融合,而不是采取强烈的武力对抗。

而西方文化奉行的是“征服天下”的原则。西方具有很强的侵略意识,是要凭借武力征服,如波斯帝国东征,亚历山大东征等,都是通过侵略别国达到壮大本国的目的,充分说明西方文化奉行武力征服。虽然这两个国家在历史上都是以大帝国的身份出现的,但是这种身份是驾驭在战争的基础上形成的,凭实力进行武力征服,给周边的普通劳动人民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战争创伤。

(四)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差异的成因

造成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差异的原因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由于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经济形态的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民族心理。主观原因是中西方文化在文化模式上不同,中国文化模式集中体现为“执两用中”,通过“和”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模式,运用“怀柔”“抚和”的手段;而西方文化模式为“两级分立”,西方辩证法的奠基人赫拉克利特特别强调对立和斗争。他说:“战争是普遍的,正义就是斗争,一切都是通过斗争和必然性而产生的。”西方文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间的抗争、自然间的抗争等。

三、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相互借鉴

综观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它们在文化史上都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但存在一定的局限。只有相互借鉴,才能增强彼此间了解,共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繁荣。

(一)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自然观相互借鉴

在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自然观比较上,中国文化侧重于“天人合一”;而西方文化侧重于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随着追求经济水平的提高,中西方都出现了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促进经济发展的情况。面对当下文化价值观中激进的“自然观”,只能依靠唯物主义的指导,将人与自然放在平等的地位和谐相处,顺应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才能推动中西方的社会发展。“征服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文明的建立,但是“征服自然”必须建立在不损害自然的前提下,换而言之就是为“创新”和“开发再利用”划一个临界线,不能为了发展而跨越临界限。

(二)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社会观相互借鉴

在中西方文化價值观的社会观比较上,中国奉行“家庭本位”,西方奉行“个人本位”。面对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在社会观上的不同,“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应该相互补充,西方通过融入“家庭本位”,有利于社会整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培养,有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加强和规范社会伦理道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团结。而中国通过融入“个人本位”,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个人的权利与义务,更加主动地行使权力并且履行义务,使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等观念深入人心,彰显人的个性,体现人的价值;使个人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法治,突破人治的桎梏,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三)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世界观相互借鉴

在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世界观比较上,对于民族关系这一敏感问题中国文化价值观奉行“协和万邦”“善邻怀远”“顺俗施化”的原则;而西方文化奉行“征服天下”的原则。当今世界形势,总体上是和平的,但仍不排除部分地区饱受战乱之苦。所以,当今应以中国的“协和万邦”“善邻怀远”“顺俗施化”的原则对待民族问题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应该奉行的准则。近来,中国领土及国防问题一直牵动着国内外人民的心,如中日钓鱼岛问题、中菲南海争端问题、中韩“萨德”建立问题以及中印边境问题等,这些问题是否能够合理解决已经成为国内及国际上和平安全的大事件。中国在这些问题上一定会怀着“协和万邦”“善邻怀远”的心态来对待,中国始终会在以和平为前提的条件下进行交涉,但并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武力正当防卫。

综上所述,现今,全球化趋势已不可逆转,全球各国已经成为血脉相通、不可分割的整体,面对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加强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交流与借鉴已是众望所归。莱布尼茨曾经说:“唯有如此相互交流才是合情合理的。他们(指中国人)善于观察,而我们长于思考。交流我们各自的才能,共同点燃我们的智慧之灯。”只有双方不断加强文化价值观的交流和融合借鉴,才能不断推进文化的繁荣发展。文化价值观的融合借鉴需要不断地了解、磨合和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光奇.中西文化观念比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何方川.中外文化交流史[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6.

[3]王双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现代转化[J].武汉:湖北社会科学,2015(10):191-195.

[4]古旋.中西方文化差异之比较与融合[J].兰州:兰州学刊,2012(12):198-200.

作者简介:白晓晓(1992-),大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借鉴比较
浅析原创品牌设计的发展之路
浅析王安石的人才培养观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同曲异调共流芳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