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2018-05-14 15:12申欢欢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年12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

申欢欢

摘 要:本文选取2005―2016年安徽省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相关数据,构建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从消费支出比例和边际消费倾向两个角度对安徽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ELES模型;消费结构;边际消费倾向

一、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现状

1.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总体情况及恩格尔系数

本部分主要选取了安徽省2005―2016年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情况,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几乎呈直线上升的趋势,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水平仅为6367.7 元,到2016年上涨到了19606.3 元,增长幅度为207.9%。而恩格尔系数则缓慢下降,由2005年的43.7%下降到2016年的32.5%。这说明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了,人们愿意花更多的钱消费来满足自身需求,同时恩格尔系数的下降说明居民在食品上的花销比例降低了,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钱花费在了其他方面,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情况

本文选取2005―2016年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数据,从食品、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和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活动、医疗保险以及其他用品及服务八大类主要支出物品种类进行分析。在2005年,这八大消费支出城镇居民人均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依次为43.68%、11.99%、9.27%、4.57%、10.63%、10.47%、6.29%、3.11%,到2016年各項消费支出比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依次为32.55%、7.60%、20.05%、5.70%、14.02%、11.39%、6.47%、2.21%。食品、衣着和其他物品及服务的消费支出比例下降,其他五项的支出比例上升,其中最明显的是食品和衣着消费支出的下降以及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比例的上升。消费结构的改变说明了居民生活质量的上升,在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及娱乐方面的需求。

二、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1.建立模型

(1)数据选取。在安徽省统计年鉴中选取2005年及2016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相关数据,选择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中等收入、中等偏上收入以及高收入五个群体,食品、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和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活动、医疗保险以及其他用品及服务八大类消费支出项目以及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并分别用X1,X2,X3,X4,X5,X6,X7,X8以及Y来表示。

(2)模型构建。本次分析选择的是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即ELES模型。其数学模型如下所示。

= + ( ) + (i=1,2,...,n)

其中 为i商品的价格; 为商品的实际需求量; 为i商品的基本需求量; 为边际消费倾向;I为可支配收入;n为消费支出类型数目,为随机干扰项。因此, 为对i商品的消费支出, 是对i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 是总基本需求支出。边际消费倾向 指基本需求满足之后,消费者的收入每增加1元,会增加 的对i商品的消费,若 大于1,则说明消费者有多余的可支配收入用于储蓄或投资。

令 = ,并将 = ,Y = I带入,得到适用于本次分析的模型:

= + +(i =1,2,...,8)

(3)参数估计及模型检验。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将可支配收入作为自变量,八大支出项目作为因变量,运用Eview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相应的参数值及检验值,如表1。

在表1中,除了2005年的居住支出以及2016年的医疗保健支出外,其余各项的均大于0.95,可决系数高,拟合优度较好。当置信水平为95%时,所有支出项都通过了F检验,而且P值都小于0.05,线性回归方程成立。

2.基于ELES模型对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1)总体消费倾向下降。2005年,安徽省城镇居民各边际消费倾向和为0.580,而2016年为0.432,总消费倾向下降了14.8%,居民的消费欲望收到了限制,同时也说明居民的储蓄和投资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上升。理论上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也会上升,这种理论情况在低收入群体中是可以实现的,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较低,随着收入水平的上涨其自身基本需求也会相应增加,所以不论在2005年还是2016年他们的可支配收入都只能满足自身的基本消费需求。此外高收入群体在社会中所占比例很小,他们的消费结构变化对整个社会的基本变化情况影响较小,真正影响城镇居民总消费倾向的是中等收入群体,他们占据了城镇居民的绝大多数。中等收入者在对可支配收入进行分配时比较保守,尽管在满足自身基本需求后他们会增加对其他休闲娱乐等的消费支出,但是他们也倾向于把较多的资金进行储蓄或投资,所以造成了现实情况与理论的相悖。

(2)居住消费倾向上升。 在2005年,安徽省城镇居民的居住消费倾向为0.045,到2016年上升到0.076,居住是八类支出项目中唯一一个边际消费倾向上升的项目。居民往往愿意花费大量的积蓄来购买一套心仪的房子,尽管价格高,消费者的需求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房地产市场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两方面的共同影响导致了安徽省城镇居民居住消费倾向的增加。

(3)食品、衣着、生活用品、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活动及医疗保险边际消费倾向下降。食品和衣着在过去属于生活必需品,2005年安徽省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费别为0.182和0.08,到2016年后出现了大幅下降,分别为0.112和0.045,这说明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此外交通和通信的边际消费倾向也从0.077下降到了0.062,但这并不意味着居民对交通和通信的消费减少,相反居民使用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比以往更加频繁。随着科技和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消费市场上选择众多,对这类商品消费的增加相较于收入的增加来说幅度较小,所以边际消费倾向较小。近些年来居民更加注重自身的素质教育、娱乐活动以及身体健康,所以居民愿意在这几个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而国家近几年来一直提高公众福利,居民享有大量的优惠补助,如九年制义务教育及医疗保险等,所以居民只要负担小部分费用即可。

(4)消费结构改善。在2005年,各项消费支出按照边际倾向从大到小排名依次为食品、教育文化娱乐活动、衣着、交通和通信、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及服务,在2016年顺序变为食品、居住、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活动、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及服务。排在第一位的一直都是食品,但是食品消费的本质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过去食品属于生活必需品,但是现在部分食品已经成为生活享受品甚至是奢侈品。居住以及交通和通信的顺序排名向前移动,这说明居民在满足了自身需求后开始注重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居民的经济水平明显上升。

三、结论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徽省城镇居民收入有了明显提升,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从前的以满足基本需求为主的传统消费模式转变为追求生活质量的现代型消费模式。在八大消费支出项中,食品、衣着和其他物品及服务的消费支出比例下降,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活动、居住、医疗保健和生活用品及服务的消费支出上升,安徽省城镇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改善。通过边际消费倾向分析,得到总消费倾向的下降以及居住边际消费倾向的上升和其他七个项目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一方面说明我国的收入差距还是存在的,国家应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和相关福利政策的优越性。总体来看,安徽省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消费结构趋于合理。

参考文献

1.孙雨悦.鄂尔多斯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

2.崔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吉林大学,2017.

3.魏勇,杨孟禹.收入结构、社会保障与城镇居民消费升级.华东经济理,2017,31(03).

4.姜淼,何理.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研究――基于ELES模型的实证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06).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十三五”能源消费结构怎么变?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实证研究
河北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优化苏北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对策研究
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