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2018-05-14 16:11周洛依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

周洛依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软件工程专业是高等学校的热门专业,对社会发展影响重大,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为提升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备优秀专业素养的人才,文章对这一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一、当前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问题分析

(一)理论教学比重大,忽视实践教学

就软件工程课程的本质而言,实践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但许多院校存在这样的认知误区,认为没有理论便无法开展实践,从而忽视实践课程。某些学校即便开设了实践课程,也倾向于形式化,无法体现技能与素养强化的目标,而且存在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

(二) 大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

大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是传统教学的主要特征。一直以来,软件工程专业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然而,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以及发展需求不同,如果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就无法因材施教,满足不了学生需求,进而导致学生学习停滞不前[1]。

(三) 未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对于技术型专业来说,应建立兼具知识基础、技术能力与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是,当前大多数院校的教师队伍以理论教学为主,多数教师不具备软件工程领域的实际工作经验,也不了解专业领域的行业发展趋势与基本工作要求。

二、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一)审时度势,调整教学方式

专业教学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在当前信息化趋势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只有根据软件工程领域的实际发展趋势,开展教学革新与优化,落实改革方案,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落实。其一,重新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比重。根据实际就业需求合理增加实践课课时。其二,将网络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步骤相结合,让学生以理论作为实践操作的依据,保证理实同步,真正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其三,结合当下软件工程市场发展情况及热门技术规划教学。例如,在当前大数据的背景下,教师不但需要考虑企业应用服务器开发技术手段的学习,还要重视云计算与Java技术的融合,以及对Flex技术特征的了解等,促进学生朝着RIA开发工程师及云服务开发工程师等市场稀缺人才方向发展。

(二) 注重案例引导,保证学习效果

实践是认知的一个必要过程,伟大的理论或先进的技术都有实践案例的支撑。所以,在软件工程专业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案例引导,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在信息化背景下视频案例的应用有利于建立更真实的实践情境,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提升认知,保证学习效果。

(三) 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要提升教学效果,培养软件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教师仅具备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高校應积极与软件开发企业合作,安排校内教师参与该领域的实际工作,强化其对行业环境及实际工作要求的认知。同时,也可以将企业资深员工引入双师型教师队伍,由他们来负责指导学生实践,校内教师则负责理论教学及学生实习监管。简而言之,具备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能力的教师队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2]。

三、结语

高等学校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优秀专业人才,为确保学生的认知与能力符合当前软件工程领域的实际工作需求,教师应重视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季一木,宗平.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经验与发展研究[C].改革开放30年与建设高教强省论坛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南京邮电大学,2008:321-322.

[2]季一木,宗平.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改革的经验与发展研究[C].第19届全国计算机新科技与计算机教育学术大会论文集.南京邮电大学,2008:654-657.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