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学视角的高职教育对策研究

2018-05-14 16:11何思学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育措施心理特点高职生

何思学

摘要:大多数高职生存在自卑、逆反等心理问题,情绪控制能力差,缺乏安全感,教育工作者需寻求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高职生摆脱不良心理状态。文章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探索了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快速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特点;教育措施;教育模式

一、高职生的心理特点

从外部环境来看,职业竞争和就业压力的增大易使高职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从高职生自身情况来看,他们或没能升入理想的大学,或缺失家庭温暖,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

(一)自卑

首先,大多数高职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是老师眼中的“坏学生”生,经常被老师和家长批评、被同龄人嘲笑;其次,有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从小生活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下,不善于与人交流,久而久之,产生自卑心理;再次,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自信。相比本科生,高职生的职业选择范围狭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更易产生自卑心理。

(二)逆反

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高职生的逆反心理尤为严重。随着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他们渴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容易与家长、老师发生激烈对抗。另外,高职生情绪管控能力较差,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导致矛盾升级。

(三)学习动机不足

相对本科生,高职生升学压力较小,学习动机不足。部分高职生抱有得过且过的心理,不重视自我能力的提升,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一部分高职生学习基础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未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难以提升,容易产生失落情绪,从而进一步削弱学习动机。

(四)缺乏安全感

一方面,高职生接触社会较早,但其思想尚未成熟,抗压能力差,心理防线易崩溃;另一方面,部分高职生长期缺少家庭关爱,极度缺乏安全感,试图从外部索取关怀和爱,从而导致早恋现象严重[1]。

二、教育对策

针对高职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教育工作者需要对他们进行正解的教育和引导,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

(一)建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随着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但目前大多数学校只设置了心理教师岗位,没有开设实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课程不仅能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将心理健康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还能对消极心理或者心理疾病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治疗。因此,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做好心理健康宣传与教育工作,关注学生心理状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创设社团,为学生打造展现自我的平台

社团组织的成立、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高职生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兴趣爱好广泛。对此,学校可开设各式各样的兴趣社团,为他们搭建自我展示平台。社团要邀请老师进行长期指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各项活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又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另外,学校可以通过艺术节、舞蹈大赛、话剧之王、篮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予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找到自身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

(三)提倡“朋友式”师生关系, 给予学生关注与肯定

高职生比较青睐民主型的教育模式,而排斥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转换教育观念,尝试与学生交朋友,深入了解学生想法,用爱心、耐心、细心感化他们,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敞開心扉、诉说苦恼,进而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宋璐,李春,邓博.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模式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1):72-74.

猜你喜欢
教育措施心理特点高职生
关于山区高中班主任专业能力访谈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